下載地址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本地下載
資源介紹
小學科學單元作業設計參考樣例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科學 四年級 第二學期 教科版 植物的生長變化
單元組織方式 ? 自然單元 ? 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 序 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第一單元第一課 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2 第一單元第二課 種植鳳仙花
3 第一單元第三課 種子長出了根
4 第一單元第四課 莖和葉
5 第一單元第五課 鳳仙花開花了
6 第一單元第六課 果實和種子
7 第一單元第七課 種子的傳播
8 第一單元第八課 鳳仙花的一生
二、單元分析
(一)課標要求
學習內容 3~4 年級學習目標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種植物也存在個體差異。 說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列舉當地的植物資源,尤其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植物。
植物具有獲取和制造養分的結構。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部分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相應功能。
植物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其外部形態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說出植物通常會經歷由種子萌發成幼苗,再到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的過程。
生物有生有死;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 舉例說出植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植物能夠適應其所在的環境。 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種。 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
動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氣和水;動物還需要食物,植物還需要光。棲息地能滿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描述植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
舉例說出水、陽光、空氣、溫度等的變化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動物會給植物的生存帶來影響。 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等實例。
自然或人為干擾能引起生物棲息地的改變,這種改變對于生活在該地的植物和動物種類、數量可能產生影響。 舉例說出人類生產、建筑等活動對動植物生存產生的影響。
(二)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
本單元以種植綠色開花植物和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活動為主要線索,在實踐活動中發現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通過觀察,認識種子萌發先發育出根、再長出莖和葉,植物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開花、結果實和種子。伴隨著植物新器官的出現,引領學生觀察各器官的形態結構,探究植物體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體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認知。組織學生經歷這樣的科學實踐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學會栽培植物的方法,發展學生進行長期觀察記錄的能力,以及根據觀察現象推測植物未來生長變化的趨勢等科學研究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和珍愛生命的自覺。
(三)學情分析
基礎知識:在一年級的《植物》《動物》單元以及三年級的《動物一生》單元,對植物的認識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能力水平:隨著年齡的的增加,四年級學生觀察事物也更加細致有序。對種植活動興趣濃厚,但在種植、管理植物的過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活經驗:對植物的生長變化既熟悉又陌生,知道植物與動物的區別。但對
植物的結構并沒有系統的認識,對植物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功能認識也是比較模糊。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1.基于觀察記錄,有依據的描述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及規律。說出綠
色開花植物通常會經歷種子萌發成幼苗、幼苗生長發育、植物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程。
2.利用多種方式觀察研究植物體的外部形態特征。說出綠色開花植物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認識這些結構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3.在解剖、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建模、推理等認識植物器官的結構與功能。認識植物維持生命需要陽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
4.會用播種的方法栽培植物。認識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1.研讀課程標準,理清教學內容,分析教學背景;
2.制訂單元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
3.作業設計基本流程:明確作業目標、選取情境素材、設定問題任務、設計評價標準和方式。
五、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
1.作業內容
某科學興趣小組收集了各種植物的種子(如圖 1),觀察并記錄它們的外部
特征和內部結構,請根據觀察記錄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圖 1
表 1 種子外部特征觀察記錄表
種子名稱 顏色 大小 形狀
蠶豆 棕褐色 1.2 ~ 1.5 厘米 腎形
花生 淺紅色 0.5 ~ 1.5 厘米 橢圓形
菜豆 白色 0.9 ~ 2 厘米 腎形
玉米 黃色 0.5 ~ 1 厘米 鍥形
圖 2 蠶豆、花生、菜豆及玉米種子內部結構圖
(1) 根據表 1,我們發現不同植物的種子 千差萬別。
(2) 閱讀圖 2,不同種子內部結構進行觀察和比較,我們發現植物的種子都由 和 兩部分。
(3) “觀察蠶豆種子浸泡后的變化”的實驗,下圖是實驗過程中的圖片。請分析干的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蠶豆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有什么不同?推測種子的哪一部分將來會發育成新的植物。
2.時間要求:10 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提示:(1)外部形態 (2)種皮、胚 (3)干蠶豆稍微小一些,
浸泡過的蠶豆脹大了,浸泡后的蠶豆胚已經開始萌發;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新的植物是由的胚發育來的。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用實物圖的方法呈現種子的內部結構特征,引領學生觀察植物種子內部結構,通過比較,歸納種子內部結構的共同特征。
第二課時
1.作業內容
種植植物
查閱資料,選擇一種植物,將種子播種在杯中。選擇填寫記錄表、寫觀察日記、拍照、畫圖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方法,觀察記錄方法記錄植物生長過程。
種植的步驟:
①在透明玻璃杯的內壁墊幾層紙,裝進一些土壤,使紙巾貼住杯壁。
②把種子放在杯壁和紙的中間(按照不同的方向擺種子)。
③往土壤中澆適量的水,不要讓種子浸在水里。
注意觀察記錄:如種子在第幾天破土而出、定期測量并記錄植株的高度、觀察記錄植物葉子的形狀和數量。
2.時間要求:20 分鐘
3.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能按計劃種植植物 ☆☆☆☆☆
客觀如實記錄數據 ☆☆☆☆☆
能堅持長期觀察 ☆☆☆☆☆
分工合理,配合默契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使用透明杯播種種子,便于學生能觀察到種子萌發時的變化。
第三課時
1.作業內容
如圖所示,種子萌發時首先長出 。第二課時,我們已按照不同的方向擺蠶豆種子,觀察它們的萌發情況。在下圖中分別用黑筆和綠筆畫出根和芽的生長方向。
2.時間要求:5 分鐘
3.評價設計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