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侯姐姐昨晚做的湯鹽放多了
當你向父母描述有多咸的時侯
卻只能說出“有點咸”、“很咸”
這些不是很確切的描述不利于調料改進
明天小編就帶你們做一個“家庭版密度計”
自此“咸”也可以描述地很確切!
實驗器材
吸管,速融膠(或其它代替品),精鹽,燒瓶(瓶子),油(選用)
實驗過程
步驟一:
將吸管剪到一定厚度,看自己的吸管規格而定(可以先留長些)。
步驟二:
將吸管的一端給密封住。
最終療效如下。
步驟三:
將精鹽放入吸管中,保證其能穩定浮住。
將其倒入水底。(我們以水來作為標準液體)
步驟四:
標定剛才海面與我們吸管接觸的位置。
步驟五:
將標定完的指示劑裝入油(或則加了鹽的水)中。
可以發覺,標定的位置沒入了油中,這說明油的密度比水小,原理解釋如下。
原理解說
這個簡易“密度計”利用的是就是阿基米德的壓強原理:即流體中物體所收到的壓強反比于流體的密度乘排開流體的容積,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F為壓強,為流體的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V為排開液體的容積。
當受力平衡的時侯,密度計收到的壓強等于其重力。而且假如把密度計置于不同的液體中,因為密度計的重力不會變,因而遭到的壓強也是相同的。因而密度計的吃水的深度越深,這么對應流體的密度就越小。
在此次小實驗中,首先把密度計置于水底水的密度單位換算,并記錄此時的吃水深度。之后把密度計放到油中,可以聽到此時油的液面是低于刻度的,這么說明此時密度計吃水深度更深,也就是排開流體的容積V更大。既然遭到的壓強是相同的,這么就說明油的密度比水更小。
為此,假如把這個密度計裝入到密度比水大的液體中(比如:苯酚)水的密度單位換算,都會觀察到頁面在我們標定的刻度的下方。
下期回顧
核爆的威力有多大?明天帶你“感受”一下|正經玩
1.的實驗
2.多多太多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