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慧與錢三強夫婦
中國居里夫人何澤慧院士昨天去世
她已經97歲了。 她與丈夫錢三強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何澤慧院士的一生是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家庭的一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何澤輝2011年6月20日7點39分在北京因病去世。 他已經97歲了。 。
何澤慧1914年出生于江蘇蘇州,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三強的妻子。 她曾與錢三強等人合作發現了鈾核裂變的新方法——三裂變和四裂變現象,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 她領導的研究團隊在20世紀50年代成功研制出具有國際先進性能的核乳膠。 她為我國中子物理和裂變物理實驗領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她積極推動我國超高能宇宙線物理和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發展并取得重要成果。
幾十年來,何澤慧將全部的愛國之情和奉獻精神奉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 她堅持嚴謹求實的學風,尊重客觀事實,熱情培養、熱愛和保護青少年。 她個人生活極其樸素,謙虛謙虛,為我國科教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原子世界的科學伴侶
25字情書
終生的承諾
何澤慧和她的丈夫錢三強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字學家錢玄同的兒子、第二代居里夫人的學生,也是著名核物理學家和新中國“兩彈一星”的奠基人。 ,在西方被譽為“中國的居里”。 1992年,錢三強院士與何澤慧院士因病去世,享年79歲。兩位科學家的愛情故事成為傳奇。
錢三強和何澤慧都是清華大學的同學,但他們在不同的國家學習和工作,一個在法國,一個在德國。
1943年起,何澤慧開始與在巴黎讀書的清華同學錢三強通信。 錢三強比何澤慧大一歲。 他生性聰明,從小讀了很多書,待人彬彬有禮。
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和何澤慧被物理系的同學稱為“才貌雙全,絕配”。 畢業后,何澤慧赴德國留學,錢三強考入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
二戰爆發后物理學家何澤慧,德國和法國之間直到1943年才得以通訊。何澤慧給7年未見的錢三強寫了一封信。 當時,戰爭信件無法密封,且僅限于 25 個法語單詞。 信的大意是:錢三強還在巴黎嗎? 如果可能的話,給家里的父母寫一封信,報告她安全了。
何澤慧和錢三強的美好婚姻就是從這條短信開始的,兩個年輕人的交流越來越頻繁。
1945年,當戰爭即將結束,國內抗戰勝利在望時,錢三強的愛情長跑開始了。 他給心愛已久的老同學寫了一封簡單的求婚信:“經過長時間的書信往來物理學家何澤慧,我向你求婚了。如果你同意,我會等你一起回國,請回信?!?span style="display:none">isX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何澤慧同樣簡潔地回答道:“謝謝你的厚愛,我會永遠忠于你,見面后我們一起回國?!?span style="display:none">isX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1946年春,何澤慧離開德國,來到錢三強在巴黎的寓所,只帶了一個小行李箱。
結婚后,他們在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對核裂變進行了深入研究。 幾個月后,何澤慧第一個捕捉到了世界上第一條四分叉賽道。 1947年初,他們正式發表論文,證實鈾原子核中存在三裂變和四裂變現象。 這一二戰后新的重要科研成果公布后,在國際科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
1948年夏天,錢三強和妻子何澤慧帶著剛滿6個月的女兒祖軒踏上回國之旅。
本報記者林丹編譯
何澤慧的一生
1914年3月5日出生于山西靈石,江蘇蘇州人。 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40年獲柏林工業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40年起在柏林西門子工廠實驗室、核物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自 1946 年以來,他一直在德國海德堡皇家威廉研究所和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核化學實驗室工作。
1948年夏,何澤慧與錢三強回到祖國,參與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科學研究所。
1958年,我國第一座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建成后,何澤慧擔任中子物理研究實驗室主任。
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澤慧擔任副所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部委員(現為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