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和技能
(2)了解圓周運動的周期性和重復性。
(3)掌握分析和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流程與方法
(1)通過圓周運動實例分析,理論聯系實際高三物理運動學復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三類問題的分析,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幾個實例的分析,讓學生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合理、科學的方法處理問題。
教學重點:圓周運動物理量及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利用圓周運動的周期性反復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本節復習內容是整個圓周運動復習的開始,包括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等相關物理量及其相關計算的復習; 它不僅是對曲線運動回顧的延伸,而且為后來的天體運動和帶電粒子在電場或磁場中運動的準備提供了基礎。 2014年國卷一第19題《行星對立》、2014年國卷卷第26題AB衛星信號阻礙,都曾作為相關測試點出現。
學術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中生。 課前要求學生獨立復習圓周運動相關問題的基本概念,對基本概念和傳動裝置的掌握基本能滿足要求。 但它缺乏利用圓周運動周期性解決追擊遇到問題和解決多重問題的能力。因此,本課的難點在于利用圓周運動的周期性反復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資源:
描述與圓周運動相關的物理量的多媒體材料
教學流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行為
介紹:
曲線運動中最典型的兩種模型是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 我們之前已經完成了平投動作的回顧。 今天我們將進入圓周運動。
每周鍛煉的相關回顧
課堂教學:
學生被要求在課前獨立復習圓周運動的基本概念。
問題:1)在圓周運動章節中,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有哪些?
1.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板書)
1.線速度
(強調其矢量特性)
2.角速度
3.循環
;頻率
4.轉速
5.向心力
6、向心加速度
(學生答完后,說明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與圓周運動的動力學有關,相關內容將在下一階段復習。)
式一:分別比較傳動裝置上時針A、B點與兩輪邊緣C、D點之間的線速度比、角速度比、周期比?
2)傳輸裝置(板書)
結論一:繞同一軸同步旋轉的各點的角速度相等
(軸上的點除外)
結論2:(皮帶傳動)防滑皮帶(或齒輪)驅動的兩輪邊緣各點線速度相等。
圓周運動中的追趕和相遇問題
(板書)
類型2: 1) 兩個球A和B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 球A以角速度ω繞圓心作勻速圓周運動(旋轉方向如圖所示),球B靜止。 距離這兩個球距離最近以來已經過去了多少時間?
1.強調
為了追上初始狀態下的相對位置關系(并類比直線運動下的相關量)。
2.強調
為了趕上時間。 (并且直線運動
與相關量類比)
3、采用直線追蹤模型,強調參考系的應用。
4、加強學生對最近距離的認識,為后期天體運動做好準備。
5、加強學生角速度在圓周運動追蹤問題中的應用。
(用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直線運動中的相對位置。
圓周運動中的相對位置
相似之處高三物理運動學復習,實現求解直線追蹤和圓形追蹤的共同點)
2)兩個球A、B在圖中所示位置同時繞同一圓心做勻速圓周運動(旋轉方向如圖所示)。 兩個球第一次最接近需要多長時間?
(解答本題時,1.提醒學生注意確定相關物理量的過程,并與上例進行比較。2.
強調第一次分離的意義,為下一個例子做鋪墊。 )
(老師根據生活經驗、多媒體課件、板書等提供適當的提示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