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有很多標簽:她懂毒藥、她是藥劑師、她在巴黎主修鋼琴演奏和聲樂、她聲音好聽卻有表演恐懼癥、她是一戰醫院的志愿者、她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她活到86歲,寫了80部小說)。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年9月15日 - 1976年1月12日
她的原生家庭很有趣:她的母親是一位個性獨特、思維活躍的新女性。 她將兄弟姐妹送到了英國頂尖的寄宿學校。 也許是出于創新的考慮,她把最小的阿加莎留在了身邊。 她在8歲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她的閱讀能力才得以發展。
總結她的特點:8歲前放手——15歲去巴黎讀書學習音樂——20歲獨立社交——24歲結婚,世界大戰爆發出局——通過考試成為藥劑師——成為醫院志愿者——26歲完成第一本小說——29歲生下女兒——開始偵探小說生活。
阿加莎的小說和她的經歷一樣,都存在著無法控制的沖突和矛盾。 通過隨機組合,您總能創造出不同的音樂風格。 一杯咖啡,搭配一張躺椅,在溫暖的陽光下,不用想太多,跟著她的節奏,飄到哪里,這就是最舒服的閱讀方式。
《黑咖啡》講述了一位物理學家研究出一種新的爆炸方程式,但秘方卻被人從家里偷走,物理學家莫名其妙死亡的故事。 波洛偵探受邀解開這個謎團。 阿加莎用偵探的風格剖析了家庭中的矛盾和隱憂物理學家偵探,用一杯咖啡聚焦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和矛盾。
她在劇本中寫道:“幾個月來,沒有發生任何能夠激發波洛職業興趣的事情。難道不再有想象中的犯罪和罪犯了嗎?只有暴力、粗俗和骯臟的犯罪嗎?” 謀殺和搶劫難道不值得波洛屈尊去調查嗎?
波洛偵探雖然被邀請了,但他心里也承認了阿加莎的家庭罪行。 “這不是一樁簡單的、卑鄙的犯罪,而是一出戲劇,一出苦澀的人間戲劇。”
阿加莎小說中的波洛雖然是一名偵探,但他也是人類清醒的代表。 “女仆和偵探畢竟有一些共同點。女仆,她是做什么的?她用掃帚搜尋每一個黑暗的角落,把那些滾出視線、被隱藏的東西帶回光明中。不是嗎?”偵探就是這么做的?”
《黑咖啡》就是這樣,用推理的節奏和風格,把曾經被推到角落、看不見的家庭的辛酸和辛酸重新帶回到我們的視野中。
韋格曼的微小說《一杯咖啡》更像是讀一篇熱搜的社會新聞,用對話和動作來支撐豐富的人物形象。 連主角的名字都不用說。 一臺咖啡自動售貨機引發了一場危機。 一片混亂,喊叫、拳頭、桌椅飛舞。 當咖啡慢慢從杯子里流出來時物理學家偵探,警察、擔架和戰斗又恢復了平常的沉默。
一杯咖啡的時間里,阿加莎小說中的人物經歷了生與死,人性的考驗,偵探波洛揭開了謎團。 一杯咖啡的時間,兩個無名的普通人完成了一場莫名的情感與身體的游戲。 喝著咖啡,兩位作家呈現了不同的勾勒人物魅力的方法。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的本質》中說,短篇小說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情感形式,是人類智慧的表現。
這兩篇短篇小說并不能說是經典。 它們只是一杯咖啡引發的想法。 它們讀起來非常舒服。 他們提煉出一些滲透在每個人生活中的感受,或者凝結著隱藏在角落里被遺忘的情感。 把一個角色放到不同的小說里,讓大家邊玩邊回憶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