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嚴謹的物理學家,他每年都會在國際婦女節舉辦有關女性情感的講座。 曹則賢的“反差萌”為他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從基于力學的《皺紋的美麗與尊嚴》到基于基本互動和動力學的最新《情感的動力學》,老曹已經教了十年。
1 《人類的感情就是物理學》,清華大學講座座無虛席
距離講座還剩15分鐘,能容納近百名學生的教室已經坐滿了。 有趣的是,在一次“婦女節”講座中,聽眾以男性居多,其中不少人是老曹多年的“粉絲”。 在他們眼里,曹則賢是一個“黃老邪式的人物”,“可愛又厲害,經常自嘲”。
“人類的情感是物理學。人類的情感過程也遵循物理的動態規律。那些情感現象總是有其自身的物理基礎。” 曹則賢的開場白很簡單,但卻讓人對接下來的內容產生無限好奇。 “科學可能無助于解決問題,但它肯定有助于看清問題,”他說。
前半個小時的講座就像大學物理課。 從動力學、力的相互作用物理學家玩笑,到各種粒子的標注,黑板公式對文科生來說就像圣經一樣,卻難倒了清華理科生。 然而畫風很快就來了180度大轉變。
“粒子的特征包括質量、電荷、色荷、自旋……人的特征包括質量、味覺、性別、色荷等。” 老曹開始了他幽默的演講,“人的品質吸引比電荷吸引力更難以區分,比如永恒的問題——她喜歡我的人還是我的錢。如果一個人的品質高,他就會喜歡我的錢。”要有魅力。如果一個人素質輕,他就會被鄙視。”
2、每年婦女節,談談如何用科學的角度看待生活
談到舉辦三八婦女節講座的初衷,曹澤賢回憶道,他和朋友們最初研究的是材料應力工程問題,并獲得了一些非常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材料應力工程與皺紋的生長有關,物理所的女同胞讓我給大家講講,于是2008年的講座《皺紋的美麗與尊嚴》誕生了。”
沒想到這份報告效果如此之好,每年婦女節,曹澤賢都會舉辦類似的講座,講述如何用科學的角度看待人生,一講就是十年。 其中《皺紋的美麗與尊嚴》以力學為基礎; 《生活在極性的世界》以電磁學和等離子體物理學為基礎; 《誰引入詩——愛向天空》純粹講語言和文學; 《婚姻-個體社會問題》講的是小身體的問題;《天宇》以天體力學為基礎;《看距離》以空間和幾何知識為基礎;《情感生活作為時間的函數》 《情緒的動態》基于時間概念和生長衰退現象;《情緒的動態》基于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動態。
不過,老曹也表示,他的講座只是一個“嚴肅的玩笑”。 在曹則賢看來,這些講座很受歡迎,“可能是因為人們覺得嚴肅的笑話更新奇”。 事實上,他的課件從來不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而是常常充斥著許多相關的歷史淵源和人物故事。
三、科普要更加關注科學本身
德國留學歸來后,曹澤賢除了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外,還繼續發表科普文章、講學。
對于國內的科普,曹澤賢一直在思考。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那些被中國公眾廣泛傳播、熟知的科學家,往往并不是學術意義上的頂尖科學家。比如,在提拔女科學家時,我們都認識居里夫人,但她的知識更淵博、更豐富。”更有深度的女科學家,比如法國女科學家夏特萊侯爵夫人和德國女科學家艾米·諾德,卻很少為人所知。
在曹則賢看來,我們在科學傳播上還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不關心科學本身。 “我們總是對談論科學以外的事情感興趣。 仍以居里夫人為例,我們所了解的居里夫人形象就是她工作多么努力物理學家玩笑,不斷地用棍子攪拌瀝青; 她是多么愛國啊,以她的祖國波蘭的名字命名了這些發現的元素。 但關鍵是她如何選擇礦物來獲取放射性物質“她是如何進行化學分離的,如何判斷分離出的物質的放射性是變強而不是變弱,但我們的科學傳播卻吝嗇于言語。 ”
同樣讓曹澤賢不解的是,“我們的科學傳播也熱衷于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為科學家的形象增添很多崇高的內容。” “例如,在我們的敘述中,居里夫人的生活和研究工作都非常困難,但事實并非如此。” 曹則賢解釋說,自從在巴黎認識居里先生以來,居里夫人的生活一直很富裕。 有人指導和幫助制作樂器。 居里夫人使用的驗電器是居里先生的兄弟制作的,甚至一些放射性礦物也是她自己花錢買的。 有了這些,居里夫人依靠的是她的科學天賦。 并致力于做出偉大的發現。
“僅僅談論科學家的精神雞湯和道德情操,可能不足以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我們還是應該花一些時間談論科學本身。即使是最深奧的知識,總有一個公眾可以理解的角落。” ”。 曹澤賢說道。
本文由“135編輯”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