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趣了
對于很多人來說,學習物理幾乎就像一場噩夢! 畢業(yè)這么多年,當我夢見上物理課時,我都會被嚇醒。
如果你不喜歡它,你就學不會。 對于兒童來說尤其如此。 孩子自然會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根本就不愿意看一眼。
以初高中最難學的科目之一“物理”為例。 我想問一下告別高中十多年、二十年的家長們。 他們中有多少人能說出物理學中最基本的重力公式,又有多少人記得這個公式? 里面的每個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有多少人能畫出受力分析圖?
為了防止孩子犯同樣的錯誤,在接觸課本上枯燥的物理公式之前培養(yǎng)他們對物理的興趣至關重要。
今天推薦的這套《物理這么有趣》是專門為中小學生設計的一本物理啟蒙讀物。
這套書包含以下2本書
“力學原來這么有趣!” 》
《測量一下世界有多大——兒童物理單位動畫片》
這兩本書從現實生活出發(fā),揭示了物理中最基本的力學和單元知識,引導孩子發(fā)現物理的有趣之處,愛上物理。
力學基礎知識
◆ 《力學原來這么有趣》由早稻田大學教授大井喜貴夫、東京學藝大學教授大井美佐夫等物理學家精心編撰! 理論物理博士吳寶軍審稿!
◆ 榮獲日本學校圖書館協(xié)會優(yōu)秀科普圖書獎! 日本中小學圖書館推薦書籍!
◆ 日本知名插畫師繪制大量精美插畫,圖文并茂,趣味十足! 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
這本功能強大的力學入門書籍,讓孩子輕松進入物理世界!
徒手無法打開的瓶蓋無論多么堅硬,都可以用開瓶器輕松撬開; 擰緊螺絲的時候需要用到螺絲刀……為什么用工具就可以施加很大的力呢?
為什么兩個人提一個水桶要費更多的力氣?
為什么剎車時東西會飛出來?
我們來看看《物理原來如此有趣》中的另一本書:《世界到底有多大——兒童物理單位漫畫》。
我們先來聽聽科普專家是如何評價這本書的。
“無論漢語、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等,只要掌握了‘詞匯’和‘語法’,就基本上掌握了語言。學習物理也是如此,物理量和單位制是基礎?!北緯鴮⑽锢韺W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七個SI單位轉化為二維的“單位王”,讓小讀者通過故事和故事來理解它們。單位體系的來龍去脈,幫助孩子通過直觀、生動的閱讀,在腦海中勾勒出物理框架的輪廓。
——陳錚(2019中國科學報年度人物、教育科學版小學《科學》教材編委)
“‘國際單位制’和‘物理單位’聽起來很枯燥,深奧的學科知識,常常把孩子嚇跑。這本書用幽默的漫畫來講述這些非常嚴謹的物理知識,是一本不尋常的科普讀物,讓孩子讓讀者沒有距離感,相信你也會愛上這些可愛又可愛的職場小伙伴!
——李永樂(北京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人氣物理老師)
“以后做物理題,首先要問:你是哪個‘單位’的?”
——吳寶軍(理論物理博士、科普作家)
想要學好物理,不了解物理單位知識怎么辦?
本書介紹了七個國際單位的特點、國際單位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國際單位是如何制定的。 它還向小讀者介紹了從這7個國際單位延伸出來的其他62個具有不同個性的物理單位。
了解本單元的故事,就是了解物理學的發(fā)展史。 還有什么比用“可愛”的漫畫故事啟發(fā)孩子更容易的事呢?
書中為69個實體單元設計了專屬可愛卡通形象,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小讀者可以像結交新朋友一樣了解每個物理單位。
國際單位制是世界各國統(tǒng)一制定的一套單位規(guī)則。
國際單位的七個基本單位是:米(長度)、千克(質量)、秒(時間)、坎德拉(發(fā)光強度)、摩爾(物質的量)、安培(電流)和開爾文(熱力學溫度)。
只有有了單位,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才能統(tǒng)一。
全書分為九大部分:單位是什么、長度、時間、質量、溫度、電流、發(fā)光強度、物質數量、工業(yè)之旅、綜合研究、研究? 每個版塊都由漫畫故事和知識欄目組成。
漫畫講解科普知識,將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呈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一目了然! 通過直觀、生動的閱讀,物理學的框架輪廓在腦海中構建起來。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電流!
書中還拓展介紹了許多與物理單位對應的背景故事,豐富了孩子的物理知識。
“米”從哪里來?
18世紀末,不同國家物理學家陳征,甚至同一國家的單位都非常混亂,于是大家決定首先確定長度單位——“米”。
為了保證這個長度單位的統(tǒng)一,大家決定以地球的長度為標準,將北極到赤道距離的百萬分之一定為1米。 經過測量和計算,儀表終于誕生了!
然而,“大米”一開始并沒有立即流行起來。 直到1837年,大米才逐漸流行起來。
米的誕生、秒定義的變化、公斤定義的變化……人們在研究中不斷更新單位概念,使其更加科學、方向更加明確、標準更加客觀,從而使物理學成為最復雜的自然科學學科。 。
本書生動地講述了這些有趣的物理單位的歷史故事。 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了解知識物理學家陳征,愛上物理。
其實物理并不難懂! 點擊鏈接,把這套“牛逼”又“可愛”的物理啟蒙書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