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實驗(2019南京B卷,16)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小斌朋友將薄玻璃板置于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兩側燃起蠟燭A.透過玻瑞板觀察另-側蠟燭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觀完全相同的蠟燭B豎直置于玻璃板后邊,調整蠟燭B的位重若與像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矗立光屏,發覺光屏上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正立的一(選填”虛“或“實”)像。(2019南京,14)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①如圖所示,把一只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璃板的后面,可以看見它在玻墻板旁邊的像,再拿一只外觀相同但不燃起的蠟燭b,以確定像的位置。②將蠟燭向鏡面緊靠,所成像的大小O(2019南京,20)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的實驗裝量.(1)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美系.(2)將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璃板前,聯通玻墻板后的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記錄蠟燭A、蠟燭B的位置.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上述實驗,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蠟燭A坐落2位型時的像在點;蠟燭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o選煩(“變大”、“變小”或“不變”).(3)人聽到蠟燭像是因為反射光步入人眼,請在圖丙中畫出與反射光線對應的入射光線.(2019大同,11)小明朋友借助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1)把一支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搞板的后面,再拿另一支外型相同的未燃起的蠟燭B矗立著在坡搞板后而聯通,直至看起來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紙上記下A和B的位置。
聯通燃起的蠟燭,重復多次實驗。分別測出A和B到坡搞板的距離,并將現象、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實齡次數1234A到嘀板的距離/cm3.505.008.0010.00B到玻璃頓的距離/m3.525.008.1010.00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相等相等相等相等進一步實驗與分斷,可以得到推論: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2)小明照鏡午時,他從與鏡相距1m處聯通至3m處時,他和像之間的距離改變了m當他遠離鏡于聯通時,他的像的大小(選境“變大”或“變小”或“不變”)。(2019湖南,27)公共場所中常常聽到有人饒有興趣地低頭玩手機游戲,殊不知手機中還有好多其它功能。愛好數學的“620”創新小組的朋友們,發覺手機有一種“鏡子“功能。于是,喚起了她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興趣。【設計實驗】由于用手機中的“鏡子”作平面鏡進行實臉,難以找到像的位置.于是她們選用了玻瑞板、規格相同的兩個棋子、白紙等,組裝成如圖所示的實險裝置。【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⑴小華朋友將棋手A移到玻瑞板前某位置不動,小普朋友在板一領幫忙聯通棋于B,無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如何聯通棋手B,小華都看不到棋手B與棋亍A的像重合。
等于觀察的小林朋友發覺這是由于玻搞板與桌面,調整后,小華便能看見棋于B與棋手A的像完全重合。⑵把棋手A在玻璃板前聯通多次,同時調整坡搞板后棋亍B的位置,每次都促使棋子B與棋手A的像的位量重合,這除了可以找到像的位置,還可以比較出像與物的關系。(3)實驗中還須要,拿來檢測像與物到玻璃板的。【分析與論證】平面鏡成像的特征懸像與物的大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0借助物理中的知識,平面鏡成像的規律也可以敘述為:像與物美于鏡面06(2019樂山,23)如圖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1)本實驗中器材M應選擇來完成實驗。(選填“玻璃板”或“平面鏡”)(2)小明豎直放好燃起的蠟燭A,聯通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分別記錄A和B的位置;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矗立光屏,在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3)實驗中若果蠟燭A緊靠器材M,則蠟燭B應(選填“遠離”或“靠近”)翳材M,能夠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2019長沙,19)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更圖。(1)實驗中,應選擇(填“厚”或“薄”)玻璃板進行實驗。(2)實驗中選定完全相同的兩支蠟燭A、B,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關系。
(3)移去蠟燭B,在其原先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煩“能”或“不能”)呈現蠟燭的像。(2019豐鎮,28)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實驗中蠟燭置于水平面上,坡瑙板豎直放置。請回答下述問題。(1)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的目的是O應選擇(選煩“薄”或“厚”)玻璃板進行實驗。(2)將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墻板前5cm處,小麗沿垂直燴面方向將A以5cm/s的速率遠離玻搞板,2s后放穩。則未燃起的蠟燭B與A相距cm能夠與A的像完全重合。(3)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若玻璃板下端向左傾斜(如圖),蠟燭A在玻靖板中成像的位置會(選煩“偏高”或“偏低”)。
(2019南京,20)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的實驗裝置.甲乙丙(1)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關系.(2)將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璃板前,聯通玻璃板后的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記錄蠟燭A、蠟燭B的位置.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上述實驗,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蠟燭A坐落2位型時的像在點;蠟燭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o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人聽到蠟燭像是因為反射光步入人眼,請在圖丙中畫出與反射光線對應的入射光線.(2019拉城,27)小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紙上畫出表示玻瑞板前后兩表面的位置MM'和NN'(1)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檢測玻搞板的長度,其讀數為cm。(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觀察到棋手在玻璃板中有兩個像,一個較亮、另一個較暗。較亮的像是光線經(MM'/NNZ)面反射產生的。(3)為驗證“像是實像”的猜測,小明將一張白卡片置于的位置,(直接/透過玻搞板)觀察卡片上有無棋亍A的像。(4)將棋手B(圖中未畫出)放在玻璃板后,使它與較亮的像重合,并檢測棋于A的右端到MM'的距離h和棋
于B的上端到NN'的距離L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次數1234A/cm5.407.159.8012.504/cm5.206.969.6112.32剖析數據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離(大于/小于)物到反射面的距離。(5)實驗中,像與物到反射面的距離存在更值,小明對此很感興趣。他想探究影響這一差值大小的誘因。請幫小明提出一條有價值且可探究的問題:o(2019揚州,7)科學研究中,當設計多個誘因影響的研究方案時,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個誘因,而其余幾個誘因不受,因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誘因對事物的影響。以下實險中沒有用到此方式的是()甲乙AT甲乙ATA.甲:探究蒸發快慢的影響誘因B.乙: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誘因C.丙:探究電壓與電流的關系D.丁: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2019安鄉,7)下述關于光學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理時,拿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的木漿板最好選擇紅色光滑的B.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物體緊靠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不變C.探究光的折射特性時,光從空氣射入水底,傳播方向一定改變D.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當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聯通(2019揚州,29)如圖1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險裝置.實驗步腺如下:把一支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墻板后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蠟燭B矗立在玻擺板前面聯通,直至看起來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此時在白紙上記下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聯通燃起的蠟燭,多做幾次實驗.(1)實驗過程中蠟燭B(選煩“需要”或“不須要”)燃起.(2)選定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3)實驗中若移開蠟燭B,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看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選填“虛像”或“實像”)(4)如圖2所示,坡搞板原先沿直線BC豎直放置,若實驗上將坡搞板沿順秒針方向轉過一定角度9(0
(1)平面鏡成像原理是O(2)實驗中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的緣由o(3)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選定兩支的蠟燭。(4)無論如何水平聯通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重合,緣由是o(5)判定平面鏡成實像的方式是o(6)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o(2019訥河,20)某同事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所用的實險器材有:羊面鍍膜的坡搞板、支架、兩個相同的棋類、白紙和刻度尺。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搞板豎直立在白紙上,使玻墻板那一面的下邊線與直線重合(選填“有膜”或“無胰”)。(2)用鍍膜玻瑞板和棋類做實驗,實驗環境有:①幾乎無光的實驗室,②有陽光的實驗室,在中進行實驗療效好(選填“①”或"②”)。(3)在同樣的實驗環境下,用鍍膜坡描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瑞板實臉成像更清造,主要緣由是:o(4)在白紙上沿棋類A和B的邊沿畫圓,測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實驗次數123物距u/.11639像距v/①如圖(乙)所示,第1次實驗檢測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線的距離,則像距v產cm。②該朋友發覺三次實驗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緣由是:(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境在橫線上)
A.刻度尺檢測像距時存在偏差A.刻度尺檢測像距時存在偏差B.玻璃板有一定長度C.物和像的標記點不對應D.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2019南京,25)朋友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⑴小華在豎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量燃起的蠟燭,聽到玻靖板后出現蠟燭的像,如圖甲所示用一張不透明紙擋在玻堵板與像之間,她在圖甲所示位置觀察,(選填“仍然”或“不能”)聽到蠟燭的像這說明像是因為光的(選填“反射”或“折射”)產生的⑵撤去不透明紙,小華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放在玻搞板后像的位置,發覺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鏡成(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像.記錄物、像的位置A、A'經過三次實驗得到三組物、像位置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小明自備器材做該實驗,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燃起的蠟燭承到玻璃板后出現蠟燭的兩個像,這是由于答案(2019南京B卷,16)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小斌朋友將薄玻璃板置于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兩側燃起蠟燭A.透過坡搞板觀察另-側蠟燭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型完全相同的蠟燭B豎直置于玻璃板前面,調整蠟燭B的位置若與像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矗立光屏,發覺光屏上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正立的一(選填”虛“或“實”)像。
【答案】⑴.豎直(2).相等(3).虛(2019南京,14)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①如圖所示,把一只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璃板的后面,可以看見它在玻墻板前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型相同但不燃起的蠟燭b,以確定像的位置。②將蠟燭向鏡面緊靠,所成像的大小O【答案】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不變(2019南京,20)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的實驗裝邕.甲乙丙(1)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關系.(2)將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璃板前,聯通玻璃板后的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記錄蠟燭A、蠟燭B的位置.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上述實驗平面鏡成像實驗探究題,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蠟燭A坐落2位型時的像在點;蠟燭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人聽到蠟燭像是因為反射光步入人眼,請在圖丙中畫出與反射光線對應的入射光線.【答案】(1)大小;(2)c;不變.(3)如圖:(2019大同平面鏡成像實驗探究題,11)小明朋友借助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1)把一支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搖板的后面,再拿另一支外型相同的未燃起的蠟燭B矗立著在坡搞板前面聯通,直至看起來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紙上記下A和B的位置。
聯通燃起的蠟燭,重復多次實驗。分別測出A和B到坡搞板的距離,并將現象、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實驗次數1234A到需板的距寓/cm3.505.008.0010.00B到破璃頓的距寓/m3.525.008.1010.00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相等相等相等相等進一步實險與分斷,可以得到推論: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2)小明照鏡寅時,他從與鏡相距1m處聯通至3m處時,他和像之間的距離改變了m當他遠離鏡于聯通時,他的像的大小(選煩“變大”或“變小”或“不變”)。【答案】⑴.對?稱(2).4(3).不變(2019湖南,27)公共場所中常常見到有人饒有興趣地低頭玩手機游戲,殊不知手機中還有好多其它功能。愛好化學的“620”創新小組的朋友們,發覺手機有一種“鏡子"功能。于是,喚起了她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興趣。【設計實驗】由于用手機中的“鏡子”作平面鏡進行實臉,難以找到像的位置.于是她們選用了玻璃板、規格相同的兩個棋子、白紙等,組裝成如圖所示的實險裝置。【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⑴小華朋友將棋手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動,小普朋友在板一領幫忙聯通棋子B,無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如何聯通棋手B,小華都看不到棋手B與棋手A的像重合。
等于觀察的小林朋友發覺這是由于玻搞板與桌面,調整后,小華便能看見棋子B與棋手A的像完全重合。⑵把棋手A在玻璃板前聯通多次,同時調整坡搞板后棋手B的位置,每次都促使棋子B與棋手A的像的位量重合,這除了可以找到像的位置,還可以比較出像與物的關系。(3)實驗中還須要,拿來檢測像與物到玻璃板的o【分析與論證】平面鏡成像的特征懸像與物的大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o借助物理中的知識,平面鏡成像的規律也可以敘述為:像與物美于鏡面o【答案】⑴.垂直(2).大小(3).刻度尺(4).距離(5).相等(6).相等(7).軸對稱(2019樂山,23)如圖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邕。M(1)本實驗中器材M應選擇來完成實臉。(選填“玻璃板”或“平面鏡”)(2)小明豎直放好燃起的蠟燭A,聯通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分別記錄A和B的位置;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矗立光屏,在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3)實險中若果蠟燭A緊靠器材M,則蠟燭B應(選填“遠離”或“靠近”)翳材M,能夠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答案】(1)玻璃板;(2)不能;(3)緊靠。(2019長沙,19)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險裝置圖。
(1)(1)實驗中,應選擇(2)實驗中選定完全相同的兩支蠟燭A、B,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關系。(3)移去蠟燭B,在其原先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煩“能”或“不能”)呈現蠟燭的像。【答案】(1)薄;(2)像與物的大小;(3)不能。(2019豐鎮,28)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實驗中蠟燭置于水平面上,坡搞板豎直放置。請回答下述問題。(1)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的目的是O應選擇(選填“薄”或“厚')玻璃板進行實驗。(2)將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痛板前5cm處,小麗沿垂直燴面方向將A以5cm/s的速率遠離玻搞板,2s后放穩。則未燃起的蠟燭B與A相距cm能夠與A的像完全重合。(3)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若坡搞板下端向左傾斜(如圖),蠟燭A在坡搞板中成像的位置會(選境“偏高”或“偏低”)。/二三Ui:,/【答案】(1)以便確定像的位置;薄;(2)30;(3)不能;(4)過高。(2019南京,20)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的實驗裝堡.甲乙丙(1)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美系.(2)將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璃板前,聯通玻瑞板后的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記錄蠟燭A、蠟燭B的位置.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上述實驗,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蠟燭A坐落2位型時的像在點;蠟燭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o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人聽到蠟燭像是因為反射光步入人眼,請在圖丙中畫出與反射光線對?應的入射光線.【答案】(1)大小;(2)c;不變.(2019拉城,27)小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時,將玻瑞板豎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紙上畫出表示玻搞板前后兩表面的位置MM'和NN'
白紙cmo(1)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檢測玻用板的長度,其讀數為白紙cmo(2)在玻璃板前放棋手A,觀察到棋手在玻璃板中有兩個像,一個較亮、另一個較暗。較亮的像是光線經(MM'/NN')面反射產生的。(3)為驗證“像是實像”的猜測,小明將一張白卡片置于的位置,(直接/透過玻墻板)觀察卡片上有無棋亍A的像。(4)將棋亍B(圖中未畫出)放在玻璃板后,使它與較亮的像重合,并檢測棋于A的右端到MM'的距離「和棋于B的上端到NN'的距離*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次數12344/cm5.407.159.8012.504/cm5.206.969.6112.32剖析數據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離(大于/小于)物到反射面的距離。(5)實驗中,像與物到反射面的距離存在更值,小明對此很感興趣。他想探究影響這一差值大小的誘因。請幫小明提出一條有價值且可探究的問題:o【答案】(1).030(2).MM'(3).像(4).直接(5).小于⑹.像與物到反射面距離存在更值與玻瑞板的長度有哪些關系A.甲:探究蒸發快慢的影響誘因C.丙:探究電壓與電流的關系【答案】DB.乙: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誘因P.T:A.甲:探究蒸發快慢的影響誘因C.丙:探究電壓與電流的關系【答案】DB.乙: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誘因P.T: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2019安鄉,7)下述關于光學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理時,拿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的木漿板最好選擇紅色光滑的B.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物體緊靠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不變C.探究光的折射特性時,光從空氣射入水底,傳播方向一定改變D.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當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聯通【答案】B(2019揚州,29)如圖1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險裝置.實驗步腺如下:把一支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痛板上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蠟燭B矗立在玻瑞板前面聯通,直至看起來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此時在白紙上記下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聯通燃起的蠟燭,多做幾次實驗.(1)實驗過程中蠟燭B(選填“需要”或“不須要”)燃起.(2)選定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3)實驗中若移開蠟燭B,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看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選填“虛像”或“實像”)(4)如圖2所示,坡瑙板原先沿直線BC豎直放置,若實驗上將玻搞板沿順秒針方向轉過一定角度9(6
(6)相等17..(2019訥河,20)某同事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所用的實險器材有:羊面鍍膜的坡搞板、支架、兩個相同的棋類、白紙和刻度尺。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搞板豎直立在白紙上,使玻墻板那一面的下邊線與直線重合(選填“有膜”或“無膜”)。(2)用鍍膜玻墻板和棋類做實驗,實驗環境有:①幾乎無光的實驗室,②有陽光的實驗室,在中進行實驗療效好(選填“①”或"②”)。(3)在同樣的實驗環境下,用鍍膜玻描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臉成像更清楚,主要緣由是:o(4)在白紙上沿棋類A和B的邊沿畫圓,測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實驗次數123物距u/.11639像距v/①如圖(乙)所示,第1次實驗檢測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線的距離,則像距v尸cmo②該朋友發覺三次實驗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緣由是:(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坎在橫線上)A.刻度尺檢測像距時存在偏差B.玻搞板有一定長度C.物和像的標記點不對應D.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答案】有膜;②;鍍膜提高了對光的反射;3.50;B18.(2019南京,25)朋友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⑴小華在豎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量燃起的蠟燭,見到坡瑞板后出現蠟燭的像,如圖甲所示用一張不透明紙擋在鼓擺板與像之間,她在圖甲所示位置觀察,(選填“仍然”或“不能”)聽到蠟燭的像這說明像是因為光的(選填“反射”或“折射”)產生的⑵撤去不透明紙,小華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放在玻搞板后像的位置,發覺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鏡成(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像.記錄物、像的位置A、A'(3)經過三次實驗得到三組物、像位置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4)小明百備器材做該實臉,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燃起的蠟燭,見到玻璃板后出現蠟燭的兩個像,這是由于【答案】(1)仍能;反射;(2)等大;(3)像和物體到玻搞板的距離相等;(4)玻璃板太厚造成坡搞板前后兩個面都發生了反射,兩個表面都成實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