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裝置】
【實驗器材】
測距離儀器:刻度尺
【實驗關鍵】
(1)記位置:實驗前,記下鈞碼和拉力的起始位置。
(2)測數學量:平緩勻速帶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下降一定的距離,讀出拉力F、測出鉤碼上升高度h和拉力聯通距離s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視頻,填入記錄表格。
(3)估算數據:
W有=Gh,W總=FS。
(4)剖析數據:改變鉤碼數目,重復上述實驗,剖析當物重改變時,機械效率的變化。
【要點探究】
(1)實驗中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的目的是哪些?
提示:以便檢測釣碼和彈簧測力計聯通的距離。
(2)實驗中,為何要勻速平緩帶動彈簧測力計?
提示:使彈簧測力計示教穩定,易于讀出拉力大小。
(3)同一滑車架,改變鉤碼數目時,機械效率一樣嗎?機械效率的大小與鉤碼重有哪些關系?
提示:不一樣,同一滑車架,提高的鉤碼越重,機械效率越大。
(4)若果沒有刻度尺,能夠測出滑車架的機械效率?
提示:能。對于巳經組裝好的滑輪,s=nh,則機城效率η=W有/W總
=Gh/FS=Gh/Fnh=G/nF。
為此,只要查出繩子的段教,即可算出滑車架的機械效率,無需檢測h和s的大小。
(5)若忽視繩重和磨擦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視頻,滑車架的機械效率不僅與提高的物重有關外,還與哪些誘因有關?
提示:動滑輪的重力。提高的物重一定時,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實驗演示】
教材實驗演示:
【實驗典例】某同事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檢測滑車架的機械效率,相關數據記錄在表中。
(1)實驗中,使用滑車架提高重物時,應豎直向下帶動彈簧測力計。
(2)第二次實驗中,2s內鉤碼上升的高度為0.1m,則它運動的速率為m/s。
(3)第三次實驗中,繩端聯通的距離為m,滑車架的機械效率為。
(4)剖析比較第一、二兩次實驗數據,有用功W1有W2有,滑車架的機械效率η1η2(兩空均選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