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例1:按照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做出5—15中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5—155—16思路導航:由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可剖析得到;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可用對稱法做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具體作法如下:、分別過AB兩點作平面鏡的垂線并延長至平面鏡后A′、B′點,、使OA′=OA,OB′=OB,則A′B′分別是AB在平面鏡中的像,聯接兩像點A′B′平面鏡成像作圖題及答案,就可得到AB的像(如5—16所示)(注意聯接時用實線!)。例2:如圖所示,是通過平面鏡看見的掛鐘的像,則此時的時刻是.選題目的:通過本題提升中學生應用平面鏡成像的特征解題的能力.剖析:(法一):按照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對這種習題來說,第1頁共3頁平面鏡成像是以12點、6點為對稱軸左右互換的.從平面鏡中觀察到的時刻數t(按正常刻度讀出的時刻),是經平面鏡把鐘的真正時刻轉換后的結果,它與鐘的真正時刻數之和為12點,所以掛鐘的真正時刻應等于12點乘以從平面鏡中觀察到的時刻數,12點-t=12點-7點50分=4點10分.(法二):也可把這頁紙翻過來透視一下,透過光線立刻可以讀出示數(按正常刻度讀).(法三):若手邊有一個小平面鏡,可把圖中的掛鐘再用小平面鏡成一次像,在小平面鏡中按正常刻度讀出表針示數.(法四):對于時鐘其表針是按順秒針轉動的,而我們在平面鏡中所觀察到的卻是逆秒針轉動,因此我們在辨別平面鏡中時鐘刻度時,可按逆秒針方向讀數,圖上的數字也相應按逆秒針方向從小到大排列,同樣也可讀數確切時刻.答案:4點10分.例3:如圖5—21所示,MN是平面鏡,OB、OC是點光源S發12出的兩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光線,用畫圖法確定點光源S的位置。
思路導航:方式一:借助光的反射定理解題。按照反射定理分別做出OB、OC的入射光線OA和OD,這兩條入射光線的交點就是1212點光源S的位置,這兩條光線就是從S發出的,如圖5—22。技巧二:借助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解題。把兩條反射光線OB、OC12第2頁共3頁反向延長交于一點S′,即像點平面鏡成像作圖題及答案,如圖5—23所示,再依據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從S′向平面鏡引垂線S′O并延長到S,使SO=OS′,S點即為發光點。圖5—21圖5—22圖5—23想一想:在圖5—23中,起碼把平面鏡MN上哪一部份擋住,人就看不見物體的像了。第3頁共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