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知識點: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
海門仁德教育朱老師總結了中學知識點: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僅供朋友們參考;1.同仍然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α)1/2(正弦定律)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傾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取代關系,可用合力代替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創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畫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畫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仍然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通分為代數運算。
第二篇:中學數學知識點:運動和力公式總結
中學數學知識點:運動和力公式總結
海門仁德教育朱老師總結了中學知識點:運動和力公式總結,僅供朋友們參考;
1.牛頓第一運動定理(慣性定理):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至有外力促使它改變這些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理: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理:F=-F′{減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斥力反斥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理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
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則是勻速轉動。
第三篇:力的分解與合成試講稿
力的分解與合成試講稿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目標:
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會用畫圖法求分力,會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識估算分力。
(二)過程與技巧目標:
從物體的受力情況剖析其力的作用療效,培養中學生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剖析觀察能力,化學思維能力和科學的實驗探究心態.
二.重點難點剖析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是依據力的作用療效,由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將一個已知力進行分解,所以平行四邊行定則仍然是本節的重點,而三角形法則是在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基礎上得到的,熟練應用矢量的運算方式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的難點.
三、關于力的分解的教材剖析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預算,是求一個已知力的兩個分力.在對已知力進行分解時對兩個分力的方向的確定,是依據力的作用療效進行的.在前一節力的合成學習的基礎上,中學生對于運算規律的把握會比較迅速,而難在是對于怎樣按照力的療效去分解力,課本上列出兩種情況進行剖析,一個是水平面上物體遭到斜向拉力的分解,一個是斜面上物體所收到的重力的分解,具有典型范例作用,班主任在講解時注意從以下方面詳盡剖析:
1、對合力特點的描述,如例題1中的幾個關鍵性描述句子: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與水平方向成角,關于重力以及地面對物體的彈力、摩擦力可以暫時毋須討論,以免分散中學生的注意力.
2、合力形成的分力療效,可以讓中學生從日常現象入手(把桌子傾斜里面放個物體,之后動漫演示)讓中學生剖析。
3、分力大小計算書寫規范.在估算時可以提早向中學生述說一些余弦和正切的知識。
四.學法指導
依據模擬實驗探究剖析力的作用療效;運用物理幾何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五.中學生剖析:
本節講課對象為初三(16)班,是我代的三個班學生情況最好的,本班中學生都很聰明,其中大部份學習情況較好的中學生都還能大膽的提出而且討論問題,還能否從預習中發覺問題高中物理力的正交分解畫圖,才能使課堂氛圍愈發活躍。但在本節課中,因為是我在本班講課所聽的第一節課,所以中學生多少有些拘束,只有某些朋友在我的一再引導下才會回答問題。另外,上面所學的內容沒有經過系統的備考,所以好多問題的提出,也是讓中學生不是很明白或則中學生不能否確切判定,也是本節課所表漏出的問題緣由之一。其次,現今的中學生甚少出席一些必要的家務及勞動所以好多生活實例也不清楚,對試驗推論的描述也不確切。
六.教學過程:
1.備考引入:通過前一節課研究的如何求合力的相關知識引入,既備考了合力既平行四邊形法則,又通過互逆的關系曉得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因而引入了新課如何分解力。
2.新課進行:首先明晰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因而也遵守平行四邊形法則。并且在應用平行四邊形法則進行分解是發覺,通過一個已知力進行分解是可任意分解的,既以已知力作為對角線作平行四邊形可以做出無數個,所以要想求一對確定的分力,須要曉得其中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或兩個分力的大小或兩個分力的方向。在具體應用中通常通過確定合力的作用療效的方式確定分力的方向。之后合力順著作用療效的方向進行分解。最后借助三角函數關系進行簡單估算,求出分力與合力的關系。
七.自我評價
本節課是在教研組諸位老師的幫助和曉得下悉心打算的。總體覺得不如平常,因為在前一節課中出現了好多問題,所以在本節中有些地方有重復如在引課過程中,還有在剖析斜拉橋受力作用療效時語言艱深重復。還有在講課過程中實驗推論由中學生剖析得出后在屏幕上忘了展示。而且我覺得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是打算充分的,而且一方面對課堂的掌握不是挺好,另一方面是不能充分的調動中學生。那些都是須要
第四篇:力合成和分解畫圖方式總結
力合成和分解畫圖方式總結
力合成和分解,這兩節教村要培養中學生畫圖能力估算能力,就其畫圖技巧和方法而言,則有合成圖,分解圖、受力圖等等,其作用基本方法和原理是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下邊以力分解為例,將作用方式加以總結。
一、力分解中最小值問題畫圖
1、知合力和一個分力方向,求另一個分力最小值。
2、知一個分力和合力的方向,求另一個分力最小值。
點評:過F或F1箭頭作F1方向或垂線時,要注意垂線段作法,兩個垂線段中最短線段,畫圖如圖所示,則F2最小值分別是F2m=F·sinθ和F2m=F1·sinθ。
二、力分解解的個數討論畫圖方法
1、知合力和一個合力
點評:畫圖時,則三角形法則可知,連F和F1箭頭即為F2,故此時力分解具有惟一確定解。
2、知合力和兩個分力方向。
點評:過箭頭作兩分力方向平行線,圍成一個確定平四邊形高中物理力的正交分解畫圖,此時力的分解具有惟一解。
3、知合力和一個分力大小和另一個分力方向。
①當F2=Fsinθ,一個解②當F>F2>Fsinθ,二個解③當F2≥F,一個解④當F2
點評:可以F箭頭為圓心,以F2大小為直徑作圓,看此弧形與F1方向交點即可,但當F2>F時,雖然交點是兩個,但有一個交點在F1反方向上,此解不應取。
4、知合力和兩個分力大小
點評:由三解形法則可知,分別以F箭頭或箭尾為圓心,以F1大小或F2大小為直徑畫圖,看兩圓交點即可。
①當F1+F2=F或|F1-F2|=F時,兩圓相切,一個解②當F1+F2F時,兩圓無交點,無解③當F1+F2>F或|F1-F2|
另外,還有力分解時按療效畫圖和圖解法畫圖等等,它們都以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為基礎,方式基本雷同。
第五篇:小學數學知識點:沖量與動量公式總結
中學數學知識點:沖量與動量公式總結
海門仁德教育朱老師總結了中學知識點:沖量與動量公式總結,僅供朋友們參考;1.動量:p=mv{p:動量(kg/s),m:質量(kg),v:速率(m/s),方向與速率方向相同}
2.沖量:I=Ft{I:沖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3.動量定律:I=Δp或Ft=mvt–mvo{Δp:動量變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4.動量守恒定理:p前總=p后總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5.彈性碰撞:Δp=0;ΔEk=0{即系統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恒}
6.非彈性碰撞Δ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