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式】等效取代法
【實驗關鍵】
(1)放:
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并在其上豎直立一塊玻璃板,把一支燃起的蠟燭置于玻璃板的后面平面鏡成像為什么是反射,透過玻璃板看前面的像。
(2)探究像和物大小的關系:
拿另一支完全相同不燃起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邊聯通,直至和像完全重合。
(3)探究物、像到鏡面距離的關系:
用直線把物、像的位置連上去,并用刻度尺分別檢測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并記錄數據。
(4)探究垂直的關系:
將物、像用線聯接,連線與玻璃板垂直
(5)實驗在較暗的環境中較好。
【實驗事項】
(1)實驗時,鋪白紙的作用是哪些?
以便記錄像的位置。
(2)在實驗中,為何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且使用薄玻璃板?
玻璃板不但能反射成像,但是透明,以便確定像的位置,使用薄玻璃板,可以避免有拖影,太厚的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就會成像,形成拖影。
(3)為何要使玻璃板與桌面垂直?
使像和物在同一水平高度,,以便確定像的位置,以便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
(4)實驗中為何要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
確定像和物的大小關系
(5)實驗中觀察到蠟燭在玻璃板前面會有兩個幾乎重疊的像,為何?怎么克服這些現象?
這是因為玻璃板較厚導致的。玻璃板的前后兩個表面就會成像,故能看見兩個像。玻璃板越薄,兩個像的位置就越接近,所以,實驗時選用較薄的玻璃板,盡量使兩個像“重合”
(6)怎樣在實驗中降低像的色溫?
①實驗環境光線調暗;
②增加所成像物體的照度。
(7)實驗中,有白紙和方格紙,怎么選擇?
選用方格紙。使用方格紙可以直接確定物距與像距,不須要檢測。
(8)怎樣判別像的虛實?
看像能夠呈現在光屏上,能則為虛像,否則為實像。
【針對練習】
【例一】小明朋友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打算如下器材:各類寬度的蠟燭若干、平面鏡一塊、玻璃板一塊、白紙一張(如圖1所示)
(1)平面M所選的器材是玻璃板(選填:平面鏡、玻璃板)小明把蠟燭A燃起置于M上面,再把其它各支蠟燭依次置于M前面適當位置,當某支蠟燭置于前面時,從上面看那支蠟燭似乎也被燃起了一樣。此時,旁邊的那支蠟燭與蠟燭A的大小關系是大小相等,外觀相同。小明檢測兩邊蠟燭到平面M的距離,再讓蠟燭A遠離M,則前面的蠟燭要遠離(選填:遠離、靠近)M能夠再度看起來像被燃起了一樣。
(2)多次觀察及檢測距離以后,小明朋友得到初步推論是: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3)如圖2甲所示,一枚硬幣放到豎直的平面鏡前,硬幣的像在a處,將平面鏡平移至圖2乙所示的位置時,硬幣的成像情況是A(選填字母代號)
A、硬幣成像在a處B、硬幣成像在b處
C、硬幣成像在c處D、硬幣未能通過平面鏡成像
【例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
(1)實驗室提供較厚和較薄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做實驗;
(2)同時選用兩支相同的蠟燭,目的是為了比較像和物大小的關系.
(3)假如將蠟燭緊靠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將不變(變大/變小/不變)
(4)在實驗中假如把平板玻璃往右傾斜,如圖所示,觀察到蠟燭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圖中的A(A/B)處.
(5)將玻璃板豎直置于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蠟燭A平面鏡成像為什么是反射,聯通玻璃板后的蠟燭B,直至看起來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
(6)撤掉蠟燭B,將光屏置于蠟燭B原先的位置上,發覺光屏上不能(能/不能)承接到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實像.
明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