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九年級第十七章第3節《電阻的檢測》導教案中學:班級:姓名:、基礎知識1.由歐姆定理的變型公式R=U/I可知,要測出導體的阻值17.3電阻的測量教案,只須要用測出導體兩端的電流,用測出通過導體的電壓,代入公式就可以求出這個導體的阻值了。這些檢測阻值的方式叫伏安法。2.伏安法測阻值的實驗原理是,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檢測三組數據的目的是。3.檢測小燈泡的阻值時,(填“能”或“不能”)取平均值作為小燈泡的內阻,這是由于。2、重難點突破(1)內阻的檢測設計實驗:1.如何減少實驗偏差?2.如何進行多次檢測?3.如何改變電路中的電壓和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電路圖:實驗原理:_____實驗步驟:1.調節電壓表、電壓表的表針到零刻度;按電路圖聯接實物。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電阻最大端;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至適當位置,分別讀出電壓表的示數I、電壓表的示數U,并記錄在表格中;3.依據公式估算出R的值,并記錄在表格中。4.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待測內阻中的電壓及兩端的電流,再測幾組數據,并估算R的值。
實驗要求:1.將上述實驗中的定值內阻換成小燈泡,用同樣的方式測定小燈泡的內阻。2.多測幾組數據,按照實驗數據分別估算出小燈泡的阻值。3.比較估算出的幾個數值,瞧瞧每次算出的內阻的大小相同嗎?有哪些變化規律嗎?4.若果出現的情況和檢測定值內阻時不同,你怎么解釋?3、隨堂練習1.在“伏安法”測定值內阻的實驗中,滑動變阻器起不到的作用是()A.改變電路中的電壓B.改變阻值兩端的電流C.改變待測內阻的大小D.保護電路2.在以下實驗中:①伏安法測小燈泡的內阻;②伏安法測定值內阻的電阻;③用刻度尺檢測物體的厚度;④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要進行多次實驗。用多次檢測求平均值的方式來降低檢測偏差的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在“伏安法測內阻”的實驗中,假如被測內阻大概為80Ω,選用的電源電壓為1.5V,選用的電壓表阻值為0~0.6A,對于電壓表和電源電流的選擇,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A.電源選擇錯誤,因而會燒毀電源B.電壓表阻值不合適,因而電壓表無示數C.電源選擇不當,電路中電流過小17.3電阻的測量教案,電壓表表針偏轉角度太小,讀數偏差大D.電壓表阻值選擇錯誤,讀數偏差較大4.某九年級課外興趣小組,做了關于“測定小燈泡的內阻”的實驗(小燈泡標有“2.5V”字樣),小明已聯接的部份電路如圖甲。
(1)小麗發覺小明在聯接電路時有錯誤,錯誤是。(2)請你用筆劃線取代導線,在圖甲中把電路聯接完整。(3)實驗時,小娟發覺小燈泡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聯通變阻器的滑片時,電流表的示數不變,則故障緣由可能是小燈泡(填“斷路”或“短路”)。(4)小麗在實驗過程中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組U和I的數據,燈泡兩端的電流為2.5V時,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請將讀數填入表格中的空格處,此時小燈泡的內阻約是Ω(結果保留一位小數)。(5)剖析比較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鎢絲中電流漸趨減小的過程中,鎢絲的內阻(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進一步剖析表明。【能力提高】在相距10km的甲、乙兩地之間有兩條輸電纜線,已知每條輸電纜線的內阻是100Ω。現輸電纜線在某處發生漏電,為確定漏電位置,檢修員借助電流表、電流表和電源接成如圖所示電路進行檢查,當電流表的示數為2.0V時,電壓表示數為80mA,則漏電位置距甲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學科網(上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