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變革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更加重視中學生實操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數學、化學、生物學科的實驗操作考查從面試中分離下來,進行單獨的實驗操作技能考試。
下邊小編就給你們整理了中學數學熱學的實驗操作方式,你們趕快來看一看吧~
力學
1.天平測質量
實驗目的:用托盤天平測質量。
實驗器材:天平(托盤天平)。
實驗步驟:
1.把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取下兩端的橡皮螺母。
2.游碼移到標尺最上端零刻度處(游碼歸零,游碼的最下端與零刻度線對齊)。
3.調節兩端的平衡螺絲(若左盤較高,平衡螺絲向左擰;右盤同理),直到表針指在刻度盤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碼,直到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減砝碼或聯通游碼)
5.讀數時,被測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示數(m物=m砝+m游)
實驗記錄:此物體質量如圖:62g
2.彈簧測力計測試
實驗目的:用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器材: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
實驗步驟:
檢測前:
1.完成彈簧測力計的調零。(沿檢測方向水平調零)
2.記錄該彈簧測力計的檢測范圍是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檢測時:拉力方向順著彈簧伸長方向。
實驗推論: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8N。
3.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遭到的壓強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量筒、水
實驗步驟:
1.把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端,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2.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示數V1。
3.把金屬塊浸入在水底,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2和此時液面的示數V2。
4.依據測力計的兩次示數差估算出物體所受的壓強(F浮=F1-F2)。
5.估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容積(V2-V1),再通過G水=ρ(V2-V1)g估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6.比較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遭到壓強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之間的關系。(物體所受壓強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實驗推論:液體遭到的壓強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4.測定物質的密度
(1)測定固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測固體密度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燒杯、細線、石塊等。
實驗原理:ρ=m/v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檢測出鐵塊的質量為48.0g。
2.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測得水的容積為20ml。
3.將鐵塊浸入在燒杯內的水底,測得鐵塊的容積為cm3。
實驗推論:
依據公式估算出鐵塊的密度為2400kg/m3。
多次實驗目的:多次檢測取平均值,減少偏差
(2)測定液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測液體密度
實驗步驟:
1.測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量(m總)。
2.將一部份液體裝入量杯中,讀出容積V。
3.測容器質量(m容)與剩余液體質量(m剩=m總-m容)。
4.算出密度:ρ
5.探究物質質量和容積與什么誘因有關
實驗目的:探究質量與容積的關系,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點,產生密度的概念。
實驗器材:量杯、天平、水、體積不等的若干銅塊和石塊。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出不同銅塊和石塊的質量,用量杯測出不同銅塊和石塊的容積。
2.要記錄的化學量有質量,容積。
3.設計表格:
實驗推論:
1.同種物質,質量與容積成反比。
2.同種物質,質量和容積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質,質量和容積的比值不同。
4.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6.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
探究當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時,這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一張硬紙板、細繩、剪刀等。
實驗步驟:
探究當物體處于靜止時,兩個力的關系;探究當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兩個力的關系
1.如圖a所示,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仍然線,這二力能夠平衡。
2.如圖b、c所示,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仍然線上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物體上,這二力能夠平衡。
實驗推論:
二力平衡的條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仍然線(共線)
4.同一物體(同體)
7.探究液體內部浮力與什么誘因有關
實驗目的:探究液體內部浮力與什么誘因有關
實驗器材:U形管浮力計、大量筒、水、鹽水等。
實驗步驟:
1.將金屬盒裝入水底一定深度液體壓強比較方法,觀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大,這說明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浮力越大。
2.保持金屬盒在水底的深度,改變金屬盒的方向,觀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這現象說明:同種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浮力都相等。
3.保持金屬盒的深度不變,把水換成鹽水,觀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化,可以探究液體內部的浮力與液體密度(液體種類)的關系。
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部浮力越大。
【注意】
在調節金屬盒的朝向和深度時,耳朵要注意觀察U形管浮力計兩側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情況。在研究液體內部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要保持金屬盒在不同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8.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器材:帶刻度的均勻杠桿、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鉤碼和細線等。
實驗步驟: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絲,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捷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值。(研究時必須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會記錄實驗數據)
2.將鉤碼分別掛在杠桿的左側,改變鉤碼的位置或個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記錄的數據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鉤碼掛在杠桿上,在支點的同側用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重復實驗記錄數據,需多次改變杠桿所受斥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多次實驗,得出普遍化學規律)
實驗推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異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側液體壓強比較方法,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實驗中先確定杠桿受的斥力那個是動力那個是阻力。實驗必須尊重實驗數據,不得隨便篡改實驗數據。
內容參考來始于網路
由上海曲一線整理發布,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