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剛剛給你們講解了質點系的動能定律。例如此次新冠麻疹疫情,質點系好似是我們的國家,而每一位中國人都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個質點,全省人民眾志成城,以各自形式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就是每位質子在為國家這個大系統做‘正功’,貢獻‘正能量’……”猛然看見還以為走入了一節思政課堂,實際上這是鄭州理工大學物理與數學教學部化學班主任蘇劍峰在疫情防治期間給中學生上網課的場景,當時她正在給中學生講授“質點系動能定律”。
對蘇劍峰和她的中學生來說,這樣的場景早已習以為常。作為鄭州理工大學學院數學教研室校長和黨總支部長,蘇劍峰和她的朋友們近些年來仍然在探求和弘揚怎樣在課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拓展學院數學課程的育人功能。明年新冠腦炎疫情期間大學物理,在網路教學過程中,蘇劍峰多次組織教研室老師深入研討,把災難當教材,從口罩攔截顆粒物的化學原理提到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通過這樣的數學課堂,鼓勵中學生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報效祖國的能力大學物理,與祖國共成長。
中學生胡廣源說:“上蘇老師的數學課總是很有收獲,她總能將無趣的數學定律公式和平靜的化學實驗與國家時政、人生理想、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結合在一起講給我們,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更容易也更樂意接受和相信,覺得不但學到了知識,還明白了好多道理。”
“物理課到底該怎么融入課程思政?”蘇劍峰說,從最初死板的“嫁接”“植入”到“系統化”的融入,她和朋友們進行了各類摸索和實踐,也走了不少彎路。“‘課程思政’畢竟不是‘思政課程’,我們要想方設法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潛移默化中既迸發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又加強了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認知,實現對中學生的價值推動。以‘隱性’的方法與‘顯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起共同構壘砌全課程育人體系。”
在蘇劍峰和她的思政課題團隊的努力下,2019年《大學化學》課程被鄭州理工大學確定為首批課程思政建設項目,推動整個學院數學教研室全體班主任投入到課程思政的研討和實踐中。2019年9月20日,蘇劍峰主持舉辦的學院化學黨總支“不忘初心立德樹人——課程思政”主題團日活動圍繞“如何施行學院化學課程思政”,從“為什么讓思政教育進課堂”“思政進課堂是哪些樣子”“下一步工作計劃”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深受廣東省“不忘初心謹記使命”主題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導組高度評價,稱其“實現了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推動有機融合的有效途徑”。
平頂山理工大學物理與數學教學部黨支部部長高輝告訴記者:“作為承當基礎課程的教學單位,經過反復探求研究和教學實踐,我們逐漸產生了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鑒的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方式,每位知識點留一分鐘時間給思政的‘數理一分鐘’特色做法被廣大班主任所接納,通過思政元素的導出,數理課堂顯得不再沉悶,飽含了趣味,朋友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近年來,中學通過構建‘1+20+X’的課程思政建設,旨在于建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體系,獲準新鄉省‘三全育人’綜合變革試點院校。涌現出蘇劍峰等一批優秀班主任,她們勤于教育教學,著重立德育人,將思政元素合理融入課程教學,潛移默化中推動中學生成長成才,潤物無聲,相信在她們的率領下,中學思想政治工作必定邁上新的臺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洛陽理工大學黨委主任陳巖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李見新通信員趙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