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實驗報告班級:組別:小組成員:實驗名稱: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實驗?zāi)康模河^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總結(jié)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器材:平面鏡成像實驗器,白紙,刻度尺、鉛筆。實驗原理:光的(填“直線傳播”或“反射”)。實驗探究步驟及推論: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征?猜測與假定:(1)像與物的大小可能(選填“相等”或“不等”)。(2)平面鏡成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選填“等于”或“不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3)平面鏡成的像可能是(選填“實像”或“虛像”)。設(shè)計實驗與擬定計劃:(1)取白紙一張,將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紙中間畫一條直線,玻璃板垂直架在紙上,使玻璃板鍍膜一面與直線重合,并用三角尺檢測平面鏡與桌面是否垂直。(2)將一個有白色半圓的支架A置于玻璃板鍍膜的右側(cè),在穿衣鏡前方和后方觀察像的情況,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平面鏡成像作圖軟件,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3)將另一個相同大小的支架B置于平面鏡的另一面,漸漸聯(lián)通B與A在玻璃板中的像重合,此時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觀察像與物的大小、正倒等關(guān)系。(4)當物體B與A在玻璃板中的像重合時,用鋼筆在紙上標出物和像的位置,用尺子畫出聯(lián)接物和像的直線,用三角板檢驗兩條直線是否垂直,用刻度尺量出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并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里。
(5)改變物的,重復(fù)前面的步驟。進行試驗與搜集證據(jù)試驗序號物到平面鏡的距離/cm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物和像的大小關(guān)系①②③5.剖析與論證(1)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3)平面鏡的像是(選填“虛”或“實”)像。(4)像與物對應(yīng)點的連線和鏡面。(選填“垂直”或“不垂直”)。(5)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選填“對稱”或“不對稱”)。評估與交流課堂練習(xí):一個凈高為1.7m的人站在平面鏡前2m處,此時他在鏡中的像的高度為,他與像之間的距離為;這個人向平面鏡前進0.5米,他在平面鏡中的像的大小(填“變大”“變小”“不變”),此時他的像離鏡面m。課后作業(yè):1、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平面鏡成像的是()A、盛夏樹下的光斑B、人在湖邊見到水底的魚C、陽光下地面上有物體的影子D、平靜的海面映出景物的倒影2、平靜的海面上聳立著美麗的白塔,在這兒“倒映的白塔”是指()A、白塔的影子B、白塔的虛像C、比白塔略大的實像D、與白塔等大的實像3、舞蹈藝人在練功房練功,當她向平面鏡走進時,她的像將()A、變大B、變小C、不變D、無法判定4、小麗站在平面鏡前3米處,她的像與她相距米,現(xiàn)將一塊和鏡面等大的木板置于穿衣鏡后1米處,她(仍能、不能)看見自己的像。
5、如圖所示為一時鐘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這么此刻的實際時間是()A.11點20分B.2點35分C.3點55分D.12點40分6、檢查視力時,人與視力表的距離應(yīng)為5m,如今因為房屋太小平面鏡成像作圖軟件,而在旁邊墻壁掛一平面鏡,且視力表到穿衣鏡的距離為3m,這么檢測視力時()A.人應(yīng)面對鏡而坐,且人與鏡間的距離為2.5mB.人應(yīng)面對鏡而坐,且人與鏡間的距離為2mC.人應(yīng)面對視力表而坐,且人與視力表間的距離為3mD.人應(yīng)面對視力表而坐,且人與視力表間的距離為2.5m7、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中,小剛用平板薄玻璃、兩個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紙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所示。(1)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做實驗的理由是:;為便捷觀察,實驗時玻璃板應(yīng)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實驗中選擇的兩個棋子A、B,大小和形狀應(yīng)當(相同/不同),目的是可以驗證像和物是否。(3)假如發(fā)覺棋子A的像較暗,可以用手探照燈正對(棋子/棋子的像)照射,這樣就可以降低像的清晰度。(4)在實驗中,應(yīng)當怎樣去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這一特性,請說明你的做法:。(5)現(xiàn)有3mm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假如選用3mm,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6)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從玻璃板中見到兩個虛象的緣由是(不考慮玻璃的長度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