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搜檔網(wǎng)?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下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測試題(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下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測試題(含答案)
校區(qū):姓名:班級:得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
1.如圖為空氣成份示意圖(按容積估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氣體
D.稀有二氧化碳
2.為了測定能使帶火星的鋼條復(fù)燃時氫氣的最低濃度是多少,她們設(shè)計的實
驗方案是先將二氧化碳和空氣按不同的容積比搜集在集鋼瓶里。搜集二氧化碳的裝
置如圖。搜集二氧化碳的方式是:在100mL集鋼瓶里裝滿水,旋緊膠塞并關(guān)掉
活塞b如圖是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打開活塞a通入二氧化碳,把瓶里的水排入量杯,當(dāng)燒杯內(nèi)的水達到設(shè)
定的容積后立刻關(guān)掉活塞a,之后打開活塞b通入空氣,把瓶里的水全部排
入滴定管。若要搜集一瓶含二氧化碳的容積分?jǐn)?shù)約為60%的二氧化碳,則通入二氧化碳的容積和通入空氣的容積約是()
A.40mL和60mL
B.60mL和40mL
C.50mL和50mL
D.20mL和80mL
3.下述關(guān)于空氣及其成份的說法錯誤的是()
A.空氣中氧氣所占的容積分?jǐn)?shù)約為78%
B.甲烷的物理性質(zhì)不開朗,可用于乳品防腐
C.臭氧層破壞與空氣污染無關(guān)
D.空氣中富含少量的稀有二氧化碳,它們可用于制造霓虹燈
4.因為森林的過量采伐、草場大面積耕種,農(nóng)地出現(xiàn)荒漠化,致使我市明年出現(xiàn)了近幾年來最嚴(yán)重的沙塵暴天氣,沙塵暴天氣使空氣中降低了大量的()
A.可吸入顆粒物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
5.下述是物理實驗小組的四位朋友在實驗室做有關(guān)氫氣的性質(zhì)的實驗操作,有錯誤的是()
A.小周將盛有紅熱木炭的燃燒匙從瓶口往下平緩塞入集鋼瓶中
B.小吳打算做細(xì)鐵絲在氫氣中燃燒的實驗,在用排水法搜集二氧化碳時,他未將集鋼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搜集
C.小鄭在將細(xì)鐵絲繞成螺旋狀之前先用砂紙把鐵絲打磨亮光
D.小王在酒精燈的火焰上引燃細(xì)鐵絲底端的鋼條后立刻將其塞入集鋼瓶中
6.下述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硫在氫氣中燃燒生成有剌激性味道的二氧化碳
B.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白色固體
C.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體
D.紅磷在空氣中燃饒時形成大量霧氣
7.關(guān)于燃燒相關(guān)實驗,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大量紅色煙霧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lán)灰色火焰
C.雖然鐵絲燃燒產(chǎn)物是固體,但不能用鐵絲取代紅磷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D.碳在氫氣中燃燒,生成有剌激性味道的二氧化碳
8.康康朋友假期去拉薩發(fā)生了嚴(yán)重的高原反應(yīng),大夫讓他吸氧后病癥減緩。吸氧可以減輕高原反應(yīng)的緣由是()
A.二氧化碳可以燃燒
B.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無毒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可以支持燃燒
D.吸氧為人體呼吸提供了適量的二氧化碳
9.下述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yīng)操作中各量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加熱一定量高錳碘化鉀固體
B.密閉容器中燃燒一定量的紅磷
C.在少量鋅粉中加入一定量氫氟酸
D.加熱一定量的高錳碘化鉀固體
10.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zhì)”實驗時,某同事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純,你覺得可能的誘因是()
A.用排水法搜集二氧化碳時,集鋼瓶裝滿水
B.用排水法搜集二氧化碳時,導(dǎo)管口冒出氣泡,立刻搜集
C.將集滿氫氣的集鋼瓶正放桌上
D.用排水法搜集二氧化碳時,搜集滿后,在水下蓋上玻璃片
11.下述操作次序不正確的是()
A.排水法搜集二氧化碳,集滿氫氣后立刻取出正方,再蓋上毛玻璃片
B.氫氟酸制取氫氣,必須先檢測裝置氣密性再加入藥品
C.用高錳碘化鉀制二氧化碳,實驗結(jié)束后,先將導(dǎo)管從水底取出再熄滅酒精燈
D.清洗試管等玻璃儀器時,要先清洗外壁,再清洗內(nèi)壁
12.實驗室用二溴化氫氨水和鋅粉粉末制取較純凈的二氧化碳,從如圖中選定的裝置最佳組合是()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3.從安全、保、節(jié)能、簡便等方面考慮,實驗室制取氫氣的最佳方式是()
A.通電使水電解:水甲烷+二氧化碳
B.二溴化氫催化分解:二溴化氫水+二氧化碳
C.高錳碘化鉀加熱分解:高錳碘化鉀錳碘化鉀+鋅粉+二氧化碳
D.氧化汞加熱分解;氧化汞汞+二氧化碳
14.將胺基化氫堿液平均分成兩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鋅粉,另一份不做處理。則放出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m)與反應(yīng)時間(t)的關(guān)系的圖像正確的是()
A.B.C.D.
15.某中學(xué)舉辦運動會,當(dāng)發(fā)令槍打響后,形成了一股黑煙,其主要成份是()
A.二氧化碳
B.氣體
C.五氧化二磷
D.水蒸汽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2分)
16.(8分)(1)用物理的視角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①因物理性質(zhì)不開朗、無毒、廉價,所以它可用作乳品防腐劑。
②分離液態(tài)空氣可獲得氧氣和兩種主要二氧化碳,該過程發(fā)生變化。
(2)下述描述屬于酒精化學(xué)性質(zhì)的是屬于酒精物理性質(zhì)的是
屬于酒精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的是屬于酒精發(fā)生物理變化的是屬于酒精用
途的是(填序號)。
①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具有特殊味道的液體;②能與水以任意比列互溶③能溶化碘、酚酞等多種物質(zhì);
④酒精易燃燒;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燈和內(nèi)燃機的燃料,是一種紅色能源;⑥當(dāng)燃起酒精燈時,酒精在燈芯
上氣化;⑦酒精燃燒,生成水和氧氣
17.(5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存在十分廣泛,并不斷循環(huán)轉(zhuǎn)化.請回答以下問題。
(1)觀察下述圖表,氧元素在人體、海水、空氣地幔4種體系中,質(zhì)量分?jǐn)?shù)由高到低的次序為(填4種體系的名稱)。
人體主要元素含量表海水主要元素含量表
元素名稱質(zhì)量分?jǐn)?shù)%元素名稱質(zhì)量分?jǐn)?shù)%
氧65.0氧86.0
碳18.0碳10.3
氫10.0氫1.8
氯3.0氯1.0
鈣2.0鈣0.13
(2)右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份循環(huán)示意圖.從①~⑥中選擇序號填空,消耗二氧化碳的有,形成二氧化碳的有。
(3)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填字母標(biāo)號)
a.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永遠(yuǎn)不變;b.空氣中的氧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c.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越好;d.二氧化碳有百利而無一害;e.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單質(zhì),又有化合物.
18.(5分)某興趣小組對KClO
編號KClO3質(zhì)量/g催化劑催化劑質(zhì)量/g搜集所需時間/s
實驗15--171
實驗.549
實驗.558
實驗.5154
(1)儀器①的名稱為。
(2)實驗室用KClO3制取氫氣的物理方程式為。
(3)表中所列3種催化劑的催化療效最佳的是。
(4)由實驗1和實驗4可知,KCl對KClO3分解(填“有”或“無”)催化作用。
(5)要比較KClO3分解反應(yīng)中不同催化劑的催化療效,不僅檢測搜集所需時間外,還可以檢測相同時間內(nèi)。
19.(4分)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請回答:
(1)量取8mL水,應(yīng)選用的燒杯。
(2)膠頭滴管用之后應(yīng),再去汲取其他藥品。
(3)實驗室加熱燒瓶里的液體時,燒瓶頂部應(yīng)墊放。
(4)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之后稍微使勁轉(zhuǎn)動插入。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8分)
20.(8分)物理惠及人類的科學(xué),在生產(chǎn)生活中作出了重大貢獻。
(1)腎臟除顫器是一種可植入人體內(nèi)的電子醫(yī)治儀器,在研發(fā)、生產(chǎn)和植入過程中,屬于物理研究對象的是(填序號,下同);
a.大夫內(nèi)科放療的縫線技法
b.腎臟除顫器的電子線路設(shè)計
c.腎臟除顫器內(nèi)部器件的組成材料
d.腎臟除顫器工作是的物理反應(yīng)原理
(2)一氧化二氮(N2O)是人類最早應(yīng)用與醫(yī)療的麻醉劑之一。一氧化二氮(N2O)是無色有苦味的二氧化碳,熔點-90.8℃,沸點-88.5℃,在低溫下能分解生成氮氣和氫氣。
以上信息中,描述了一氧化二氮化學(xué)性質(zhì)的有;(寫一點,下同)物理性質(zhì)的有
。
(3)我市所有機動車都要進行廢氣檢查,其中包括PM2.5的測量。下述關(guān)于PM2.5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①PM2.5是導(dǎo)致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
②為減輕PM2.5的釋放,應(yīng)嚴(yán)禁使用化石燃料
③開發(fā)新能源,能減少空氣中PM2.5的濃度
④燃放煙花炮竹可降低節(jié)慶氛圍,不會形成PM2.5
(4)車輛廢氣是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之一。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可將車輛廢氣中的部份有毒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轉(zhuǎn)化為無毒二氧化碳?xì)怏w和二氧化碳。寫出文字表達式:
___
21.(10分)某同事設(shè)計了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該朋友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圖中的集鋼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biāo)記。
②在帶橡皮塞和導(dǎo)管的燃燒匙內(nèi)放入足量的紅磷,將導(dǎo)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燃起紅磷,并立刻塞入集鋼瓶內(nèi),旋緊橡皮塞。
③充分反應(yīng)后,待集鋼瓶冷卻至溫度,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述問題: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2)步驟②集鋼瓶中的現(xiàn)象是____,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容積分?jǐn)?shù)約為____,據(jù)此可否認(rèn)空氣中二氧化碳與甲烷的容積比大概為。
(3)該實驗可推斷出甲烷(填“易”或“難”)溶于水和其物理性質(zhì)。
(4)某同事在做多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測定的實驗室,發(fā)覺最后步入集鋼瓶的水的容積大于集鋼瓶中空氣容積的,請你幫助他剖析可能是什么誘因引起的.
(1)(2)(3)
四、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
22.(10分)課外探究小組的朋友借助圖1所示的裝置驗證空氣中二氧化碳容積分?jǐn)?shù),實驗小組朋友首先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裝足量紅磷的燃燒匙坐落瓶內(nèi)中間,而裝足量白磷的燃燒匙卻浸入在分餾水下。她們借助高能激光筆照射燃燒匙上的紅磷,紅磷被燃起。
【提出問題】紅磷在四頸尖頭燒杯內(nèi)燃燒熄滅后,瓶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剩余?
【猜想假定】猜想①:有二氧化碳剩余;
推測②:無氧氣剩余。
【實驗驗證】待裝置完全冷卻后,將裝有白磷的燃燒匙提出海面,再度用高能激光筆照射,白磷再度被燃起。
【反思交流】用“燃燒紅磷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方式是(“可行”或“不可行”)的,其理由是_____。
【拓展延展】實驗小組朋友從開始實驗到最后裝置冷卻后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用氫氣傳感檢測的容器內(nèi)二氧化碳含量變化曲線圖如圖2.則在圖中(填“A、B、C、D、E”)點時紅磷燃燒熄滅;請解釋曲線DE段二氧化碳含量變化的主要誘因__。
23.(10分)為了測定空氣的成份,按如圖所示裝置做實驗:
(1)裝置聯(lián)接好后,先要檢測裝置的氣密性。
(2)將燃燒匙中紅磷燃起后裝入集鋼瓶中,寫出紅磷燃燒文字表達式。(3)反應(yīng)停止,待集鋼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燒瓶中的水會步入集鋼瓶,約達到集鋼瓶內(nèi)空氣容積的____為止。
(4)該實驗才能反映了甲烷的個別性質(zhì),請寫出其中兩點氧氣的有關(guān)性質(zhì):。
(5)某同事通過該實驗測得二氧化碳的容積大于五分之一,試問造成該實驗結(jié)果的誘因可能有什么?(寫兩條)
①;②_。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24.根據(jù)下述要求,完成估算。
若要搜集含二氧化碳的容積分?jǐn)?shù)約為80%的二氧化碳。如圖在集鋼瓶里裝滿水,旋緊膠塞并打開活塞通入二氧化碳,當(dāng)燒杯內(nèi)的水達到設(shè)定的容積V后立刻通入空氣,當(dāng)燒杯中水的容積達到100ml時,立刻關(guān)掉活塞。則設(shè)定的容積V約是。寫出估算過程。(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容積分?jǐn)?shù)按1/5計)。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
1.B
2.C
3.C
4.A
5.D
6.A
7.C
8.D
9.D10.B11.A12.B13.B14.D15.C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2分)
16.(1)①氮氣②氧氣;化學(xué)(2)①②③;④;⑥;⑦;⑤
17.(1)海水、人體、地殼、空氣;
(2)①②④⑤,③⑥;
(3)b、e
18.(1)酒精燈;(2)+3O2↑;(3)MnO2;(4)有;(5)搜集到O2的容積。
19.(1)10(2)立刻瀝干(3)石棉網(wǎng)(4)用水潤濕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8分)
20.(1)cd
(2)熔點-90.8℃(合理即可);在低溫下能分解生成氮氣和氫氣
(3)②④
(4)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氣體+氧氣
21.(1)消耗盡裝置中的二氧化碳
(2)紅磷燃燒,形成大量的濃煙集鋼瓶內(nèi)液面上升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1:4(3)難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與水反應(yīng)(物理性質(zhì)不開朗)
(4)紅磷不足未冷卻溫度打開彈簧夾裝置氣密性不好
四、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
22.【反思交流】不可行;紅磷燃燒停止后,裝置中依然剩余有二氧化碳
【拓展延展】C;白磷燃燒消耗二氧化碳
23.(2)紅磷+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
(3);
(4)難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5)紅磷的量不足;裝置漏水(或裝置沒有冷卻至溫度就打開止水夾)。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24.集鋼瓶中空氣的容積是(100-V)mL,二氧化碳的容積為VmL,則通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容積為×(100-V)mL,
通入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直接通入的二氧化碳總體積應(yīng)為%=80mL如圖是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所以,×(100-V)mL+VmL=80mL,解得V=75。—
相關(guān)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