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太淺了怎么還會看不懂呢?其實歐姆定律很簡單的,只是那一個公式,剩下的就要靈活應用了。記住歐姆定律的同時還要熟記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另外多做典型題,勤于總結,基本就可以了。剛開始學不明白是比較正常的,別著急,慢慢來,我們學校歐姆定律講了快一個月呢。只要有耐心和細心,兩個月內你完全有能力把它學好
一、歐姆定律的表述:導體中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數學表達式及變形公式:I=U/R。U=IR,R=U/I
三、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簡稱“伏安法”測電阻。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某個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在根據歐姆定律公式變形后得出R=U/I,計算出這段導體電阻的一種方法
四、歐姆定律的應用
?電流(I )?電壓(V)?電阻(R)
串聯電路?I=I1=I2?U=U1+U2?R=R1+R2
并聯電路?I=I1+I2?U=U1+U2?1/R=1/R1+1/R2
一、實驗原理與方法
?
在閉合電路中,根據全電路歐姆定律,有? ①
????其中E表示電源的電動勢,U表示電源的路端電壓,I表示閉合電路中的電流,r表示電源的內阻。
?
根據課程標準教科書,實驗: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可用三種方法:
?
方法1.伏安法
????①式可變為 ,改變電路的外電阻R,測出一系列的I和U值,作出U-I圖象。圖象在U軸上的截距即為電源的電動勢,直線的斜率即為內阻的負值。此方法叫伏安法,用伏特表和安培表。
?
方法2.安阻法 ①式可變為,或,改變電路的外電阻R,測出一系列的I和R值,作出R-1/I圖象。圖象在R軸上的截距即為電源的內阻,直線的斜率即電源的電動勢E。此方法叫安阻法,用安培表和電阻箱。
?
方法3.伏阻法 ①式可變為,或,改變電路的外電阻R,測出一系列的U值,作出圖象。圖象在軸上的截距的倒數即為電源電動勢,直線的斜率與截距的倒數乘積即為電源的內阻。此方法叫伏阻法,用伏特表和電阻箱。
?
基礎實驗是伏安法。安阻法和伏阻法是在伏安法實驗的基礎上的提高。
?
二、電路、圖象及數據
?
?
圖1????圖2
?
圖象的截距為電動勢,斜率為內阻。
?
三、誤差分析
?
1.伏安法
?
(1)電流表內接(對電池而言),電路圖如圖所示。
?
圖3
?
不考慮電流表內阻,所得結果為測量值
?
?
?
解得:,
?
考慮電流表內阻,所得結果為真實值
?
?
?
解得:,
?
所以,,,即測內電阻,測量值等于真實值與電流表內阻之和,測量值大于真實值,測電動勢,測量值等于真實值。
?
(2)電流表外接
?
電路圖如圖所示。
?
圖4
?
設實驗過程中,滑動變阻器滑動端向右滑,即,則,。
?
不考慮電流表內阻,所得結果為測量值
?
?
?
解得:, ,整理得
?
考慮電流表和電壓表內阻,所得結果為真實值
?
?
?
解得:,因為所以為負值,所以。整理得:,整理得:
?
所以,,,即電動勢和內電阻,測量值都小于真實值,但因為電壓表的內阻比電池的內阻大得多,所以,誤差較小,因此,常用此法。
?
2.安阻法
?
圖5
?
用與伏安法中的外接法類似的方法,可以得到:,即;。
?
3.伏阻法
?
電路圖如圖6。
?
圖6
?
用與伏安法中的內接法類似的方法,可以得到:,,即電動勢和內電阻,測量值都小于真實值,但因為電壓表的內阻比電池的內阻大得多,所以,誤差較小,因此,常用此法。
?
三、實驗驗證
?
1.伏安法
?
(1)電流表內接(對電池而言)
?
設電流表內阻為0,,設電壓表內阻為,當變阻器電阻取10時,讀數如圖,得方程:
?
圖7????圖8
?
當變阻器電阻取5.12時,讀數如圖,得方程:
?
解以上兩個方程,得:,
?
如果忽略電表的內阻,
?
當變阻器為10時,方程為:
?
當變阻器為5.12時,方程為:
?
解以上兩個方程,得:,.
?
電動勢沒有誤差,內阻的誤差很大,本例為100%,所以一般不采用這個電路測內阻,只測電動勢。
?
2.電流表外接
?
當變阻器電阻取10時,讀數如圖,得方程:
?
圖9????圖10
?
當變阻器電阻取5時,讀數如圖,得方程:
?
解以上兩個方程,得:,.
?
如果忽略電壓表的內阻對電路的影響,
?
當變阻器為10時,方程為:
?
當變阻器為5時,方程為:
?
解以上兩個方程,得:,.
?
雖然電動勢和內阻都有誤差,但誤差都小,所以常用電流表外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