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第 4 部分:大氣浮力
大氣浮力
浮力
1.壓力: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方向:垂直接觸面
壓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當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壓力和重力才相等。 壓力和支持是一對相互排斥的力量。
2、浮力:物體在壓力作用下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稱為浮力。
數學意義:物體單位面積的壓力。
降低浮力:降低壓力,減少受力面積。 增加浮力:降低壓力,減少受力面積。
液體浮力
液體浮力形成的原因:①液體受重力②液體具有流動性
一、液體浮力的特點
① 液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② 在同一深度,液體在各個方向的浮力都相等 ③ 在同一液體中,深度越深,浮力越大 ④ 在同一深度,浮力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二、液體浮力的大小
液體浮力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
3.連接器
特點:當液體不流動時,接頭各部分的液位始終相同。 (液體不流動,同樣的液體在連接器中)
大氣浮力
1.大氣浮力的存在
證明大氣壓存在:①馬格德堡半球②實驗杯測實驗
二、大氣壓力的檢測
托里切利
1×105Pa=760mm水銀柱=10m火柱→當量代入法
大氣壓與海拔高度和天氣有關:陰天高壓,晴天高壓
在海拔3000米以下,氣壓每下降10米,氣壓下降100帕。
流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
1、在二氧化碳和液體中,流速大的地方浮力小
什么是慣性
(1)慣性:一切物體都保持其原始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
(2)理解“慣性”要注意的事項:
① “所有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態和液態二氧化碳。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固有屬性,不是力,所以說“物體受慣性”或“物體受慣性力”都是錯誤的。
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
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沒有直接關系,只有在不回頭的直線運動(即單向運動)中,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必須相同。 另外,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在垂直向上投擲運動中,當物體上升時,速度方向(向下)與位移方向(向下)相同,速度方向(向上)與之前的位移方向(向下)相同在下落過程中回落到投擲點。 ) 反之,如果經過拋點后還能繼續下落,則速度方向(向上)與位移方向(向上)相同。 因此,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
在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大不相同。 由于速度方向是軌跡的切線方向,所以它們大多與軌跡上任意兩點連線(位移)的方向成非零角。
位移方向是從運動的起點(你選擇的運動的起點)到運動的終點(即物體最后時刻所在的點,起點只有一個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短,最后時刻可以根據問題來判斷,對應不同的時間段)。 比如上面說的垂直向上拋的動作,起點就是物體的拋點,終點就看題給的時間長短了,因為整個運動過程可以分成幾個段。
第 5 部分:八年級數學第 1 卷“大氣浮力”教案
八年級數學第 1 卷“大氣浮力”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氣氛是活躍的;
2、了解大氣壓值的檢測方法和估算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大氣壓力的檢測方法;
2.了解大氣壓力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設計多種證明大氣壓力存在的方法;
2.如何測量大氣壓力
教案
講義、教程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教案學案,合作達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1.簡介:從生活到化學。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的底部,那里有許多看似偶然但真實的現象或故事正在發生:患有關節炎的人在寒流中感到浮腫(氣壓發生顯著變化); 知道水加熱到 80°C 左右就會沸騰的人...
實驗演示:水療射手裝滿水后,在瓶口放一個乒乓球,請小伙伴們猜猜杯子倒置會發生什么?
2. 你怎么知道氣氛活躍?
演示:
(1)“夾”乒乓球:將水療射手裝滿水,瓶口放一顆乒乓球,用手壓住乒乓球,將杯子倒置,握住乒乓球并按下乒乓球。 手,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想想為什么?
(2)“蓋杯實驗”:將一杯水裝滿,用一張硬紙板蓋緊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短,倒置或四面八方。 你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格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比較用力擠壓,然后向兩邊拉,感覺如何? 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中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班主任總結:大氣是有浮力的,也就是大氣壓。
那么,你能舉出哪些現象或例子來說明大氣壓力的存在呢? 師生分享實例。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
中學生可以思考回答,也可以做示范。 比如“有蓋杯子實驗”,將紙指向不同的方向,發現紙沒有掉出來,進而得出大氣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的結論。
【解說:實驗的疑點導致中學生的求知欲。 通過四個活動,讓中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筋,互相討論,了解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嘗試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3.如何檢查大氣壓力?
班主任示范為鋪墊,中學生觀察思考。
(1)先將玻璃杯裝滿水插入水槽,然后逐漸提起(玻璃杯口不離開海面,下同),觀察玻璃杯中的水是否滿? 然后放回燒杯和細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 中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為什么水總是滿溢? 怎樣才能讓水不飽和?
中學生經過討論,明白水飽和的原因是大氣壓力低于管道中的水壓。 只有當管道內的水壓與外面的大氣壓相等時,如果把管道加長,管道內的海平面就不會再上升而充滿整個管道。 然后它上面有一個真空。
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檢測大氣壓力的思路:可以通過液體浮力來間接檢測大氣壓力。 又因為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選擇密度高的液態水銀(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切利實驗。
中學生閱讀:托里切利實驗。
問題:(1)為什么一開始會長出水銀? 增長何時停止?
(2) 為什么玻璃管內的水銀柱上方會出現真空?
(3) 如何估算大氣壓力值?
中學生回答后,班主任作了總結并指出:
P0=ρ=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中學生閱讀:晴雨表,了解它的作用。
做一個動手實驗來估計大氣壓力。
中學生討論有哪些方法? (可以參考課本)
4. 大氣壓力與人類生活:從數學到社會。
(1)中學生閱讀相關內容,理解:氣壓與天氣的關系; 高壓鍋和宇航服。
(2) 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為什么不感到悲傷或壓抑? 然后舉一反三。
(3)實驗論證: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液體表面上方的壓力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 壓力越低,沸點越低。
(5) 總結
(1) 氣氛是否活躍? 它有什么特點? 你可以做什么實驗來證明它? 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來說明大氣壓力的存在?
(2) 你能估計大氣壓嗎? 以什么方式? 說些什么。
(3) 托里拆利實驗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標準大氣壓的值。
(4) 大氣壓的應用有哪些?
(3)“吸盤模擬馬格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比較用力擠壓,然后向兩邊拉,感覺如何? 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中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班主任總結:大氣是有浮力的,也就是大氣壓。
那么,你能舉出哪些現象或例子來說明大氣壓力的存在呢? 師生分享實例。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
中學生可以思考回答,也可以做示范。 比如“有蓋杯子實驗”,將紙指向不同的方向,發現紙沒有掉出來,進而得出大氣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的結論。
【解說:實驗的疑點導致中學生的求知欲。 通過四個活動,讓中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筋,互相討論,了解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嘗試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3.如何檢查大氣壓力?
班主任示范為鋪墊,中學生觀察思考。
(1)先將玻璃杯裝滿水插入水槽,然后逐漸提起(玻璃杯口不離開海面,下同),觀察玻璃杯中的水是否滿? 然后放回燒杯和細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 中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為什么水總是滿溢? 怎樣才能讓水不飽和?
中學生經過討論,明白水飽和的原因是大氣壓力低于管道中的水壓。 只有當管道內的水壓與外面的大氣壓相等時,如果把管道加長,管道內的海平面就不會再上升而充滿整個管道。 然后它上面有一個真空。
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檢測大氣壓力的思路:可以通過液體浮力來間接檢測大氣壓力。 又因為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選擇密度高的液態水銀(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切利實驗。
中學生閱讀:托里切利實驗。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1.簡介:從生活到化學。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的底部,那里有許多看似偶然但真實的現象或故事正在發生:患有關節炎的人在寒流中感到浮腫(氣壓發生顯著變化); 知道水加熱到 80°C 左右就會沸騰的人...
實驗演示:水療射手裝滿水后,在瓶口放一個乒乓球,請小伙伴們猜猜杯子倒置會發生什么?
2. 你怎么知道氣氛活躍?
演示:
(1)“夾”乒乓球:將水療射手裝滿水,瓶口放一顆乒乓球,用手壓住乒乓球,將杯子倒置,握住乒乓球并按下乒乓球。 手,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想想為什么?
(2)“蓋杯實驗”:將一杯水裝滿,用一張硬紙板蓋緊,倒置或四面八方。 你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格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比較用力擠壓,然后向兩邊拉,感覺如何? 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中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班主任總結:大氣是有浮力的,也就是大氣壓。
那么,你能舉出哪些現象或例子來說明大氣壓力的存在呢? 師生分享實例。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
中學生可以思考回答,也可以做示范。 比如“有蓋杯子實驗”,將紙指向不同的方向,發現紙沒有掉出來,進而得出大氣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的結論。
【解說:實驗的疑點導致中學生的求知欲。 通過四個活動,讓中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筋,互相討論,了解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嘗試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3.如何檢查大氣壓力?
班主任示范為鋪墊,中學生觀察思考。
(1)先將玻璃杯裝滿水插入水槽,然后逐漸提起(玻璃杯口不離開海面,下同),觀察玻璃杯中的水是否滿? 然后放回燒杯和細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 中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為什么水總是滿溢? 怎樣才能讓水不飽和?
中學生經過討論,明白水飽和的原因是大氣壓力低于管道中的水壓。 只有當管道內的水壓與外面的大氣壓相等時,如果把管道加長,管道內的海平面就不會再上升而充滿整個管道。 而此時,它的上方是一片真空。
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檢測大氣壓力的思路:可以通過液體浮力來間接檢測大氣壓力。 又因為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選擇密度高的液態水銀(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切利實驗。
中學生閱讀:托里切利實驗。
問題:(1)為什么一開始會長出水銀? 增長何時停止?
(2) 為什么玻璃管內的水銀柱上方會出現真空?
(3) 如何估算大氣壓力值?
中學生回答后,班主任作了總結并指出:
P0=ρ=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中學生閱讀:晴雨表,了解它的作用。
做一個動手實驗來估計大氣壓力。
中學生討論有哪些方法? (可以參考課本)
4. 大氣壓力與人類生活:從數學到社會。
(1)中學生閱讀相關內容,理解:氣壓與天氣的關系; 高壓鍋和宇航服。
(2) 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為什么不感到悲傷或壓抑? 然后舉一反三。
(3)實驗論證: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液體表面上方的壓力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 壓力越低,沸點越低。
(5) 總結
(1) 氣氛是否活躍? 它有什么特點? 你可以做什么實驗來證明它? 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來說明大氣壓力的存在?
(2) 你能估計大氣壓嗎? 以什么方式? 說些什么。
(3) 托里拆利實驗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標準大氣壓的值。
(4) 大氣壓的應用有哪些?
2.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做學習總結。
2.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做學習總結。
第六部分:化學大氣浮力知識點,第1卷,8年級
八年級上冊化學大氣浮力知識點
1、概念: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的浮力稱為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通常用p0表示。 解釋:“大氣壓”和“氣壓”(或二氧化碳分浮力)是有區別的,比如高壓鍋里的氣壓——指的是二氧化碳分浮力。 壓力鍋外的大氣壓力。
2、原因:因為空氣受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
3、大氣壓力的存在——實驗證明:李氏實驗——馬格德堡半球實驗。
4.大氣壓力的實驗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一根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裝滿水銀,塞住管口,然后將其倒置插入水銀槽中,松開堵住管口的拇指。 此時管內外水銀表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 原理分析:在管外液體手的水平面上取管內的一塊液體。 因為液體不動,液塊靠浮力上下平衡。 即向下的大氣壓=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3) 推論:大氣壓p0===1.01×105Pa(其值隨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4) 說明:
實驗前在玻璃管中充入水銀的目的是: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 如果不填,測試結果會偏小。
B 本實驗若將水銀變為水,則要求玻璃管的寬度為10.3m
C、輕輕抬起或壓下玻璃管,管內外高差不變,傾斜玻璃管,高度不變,寬度變長。
以下操作對實驗沒有影響:
①玻璃管是否傾斜; ②玻璃管的厚度;
③玻璃噴嘴距離水銀表面的位置,不離開水銀罐表面。
1標準大氣壓: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稱為標準大氣壓。
1個標準大氣壓===1.01×105Pa
2 標準大氣壓=2.02×105Pa,可支撐高度約20.6m的火柱
大氣壓力的特征
特點:空氣內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空氣中一點的大氣浮力在各個方向都相等。 大氣壓力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1、測量工具:水銀氣壓計、無液氣壓計
2. 應用:柱塞泵和離心電機。
3.沸點與浮力: 內容:所有液體的沸點隨氣壓降低而升高,隨氣壓降低而降低。 應用:高壓鍋。
4、體積與浮力: 內容:對于一定質量、體溫恒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體積越小,浮力越大,二氧化碳體積越大,浮力越小。
應用:講解人體呼吸、泵的原理。
☆舉幾個生活中氣壓知識應用的例子?
答案:①用塑料吸管從瓶子里吸啤酒②用鉛筆裝滿水③用帶吸盤的衣帽鉤④人做吸氣動作
五、液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 1、在二氧化碳和液體中,流速大的地方浮力小。
6、客機升力的形成:客機的進氣口一般做成內凸底平的形狀。 客機在機場跑道上滑行時,機翼上方的氣流速度快,壓力小,機翼下方的氣流速度慢,壓力大。 機翼上下的壓力差產生向下的升力。
如果你學化學很吃力,經常丟分怎么辦?
1、保持良好的心態:
如果你是化學新手,或者化學基礎不好,不要放棄。 化學中有很多看似困難的問題,畢竟有解決的方法和技巧,但這種方法有時是朗朗上口的簡單公式。 有時這種方法是一張通俗易懂的圖,但需要很好地理解和記憶才能使用。 基本目的:知識系統化、習題專業化、專題正規化。
2.一定要打好基礎:
中學數學試題有70%的基礎題和20%的中級題。 不管你的目標是及格還是優秀,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基礎知識,了解常見的基礎題型,總結規律反思不足,一定會有療效。 要“過三關”:記憶水平、基本功水平、基本解題方法水平。
3、準備挑戰難點:
光學、質量密度和熱這三大塊是初中小伙伴學習數學的絆腳石。 有必要深入研究鏡頭的成像規律和密度的各種檢測方法。 這是初中末一定要出的壓軸題,也是高考的重點。 專注于浮力,浮力,杠桿,機械效率。 題型特點是綜合性強,與力平衡知識和上面所學的其他知識密切相關。 其中,壓力是歷年高考的熱點,也是高考的難點,也是中學生認為最難掌握的知識。 跟著老師一步步認真學習。
4.不要在容易出錯的時候出錯:
光學繪圖是考試的必考題,但在光學繪圖中,朋友們經常會出現亂用虛線、實線、不標垂直符號、記不住鏡頭的特殊光線等不規范行為。 平時學習要多練習,多積累。
熔煉知識點
定義: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1、熔化現象:
①春季“冰雪消融”
②鐵在煉鋼爐上變成“鐵水”
第七部分:八年級化學大氣浮力知識點
八年級化學大氣浮力知識點
1、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所形成的浮力稱為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
2、成因:二氧化碳受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因此能對浸入其中的物體形成全方位的浮力。
3、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馬格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力的其他證據:吸盤掛衣鉤粘在墻上,還有啤酒吸管。
4、第一個準確測量大氣壓力的實驗: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一根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裝滿水銀,塞住管口,然后將其倒置插入水銀槽中,松開堵住管口的拇指。 此時管內外水銀表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手水平的地方取一液片,液片因液體不動而受浮力上下平衡。 即向下的大氣壓=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3) 推論:大氣壓p0===1.01×105Pa(其值隨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4)幾點說明:
A、實驗前在玻璃管內充水銀的目的是: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 如果不填充,測試結果會很小。
B、本實驗若將水銀改為水,要求玻璃管的寬度為10.3m
C、輕輕抬起或壓下玻璃管,管內外高差不變,傾斜玻璃管,高度不變,寬度變長。
D、標準大氣壓: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稱為標準大氣壓。
5、大氣壓力隨高度降低而降低。 海拔3000米以內,氣壓每下降10米,氣壓下降100Pa; 大氣壓力也受氣候影響。
6、氣壓計及類型: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無液氣壓計)
7、大氣壓應用實例:用水泵抽水,用吸管吸啤酒,用注射器吸藥水。
8. 液體的沸點隨著液體表面壓力的降低而降低。 (應用:高壓鍋)
如何學好化學
1 上課認真聽講
上課要認真聽,不要因為老師的話簡單就放棄聽。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你可以把它們作為備考和鞏固。 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和同步,課后與老師討論不同意見。 輔之以做好筆記,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沒看懂的地方等等一定要記下來。 下課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是為了補充筆記。
2自覺獨立備考
獨立(意思是不依賴別人),做一些有質量的題。 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還要有一定的質量,也就是一定的難度。 據悉,學習資料要妥善保管、分類標識。 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 我們要想清楚數學的過程,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首先要畫圖,而且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專心聽課,不要上課打瞌睡。 還有,不要自以為是,繼續學習,請教老師和朋友,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需要多練習,這樣才能學好數學,學習的時候多練習。
3 重視實驗,勇于探索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數學的規律和原理都是通過化學實驗現象或數據來分析、總結或推理的。 我們課本上有大量的化學實驗需要小伙伴們自己動手去探索。 只有勇于實驗、勇于實踐、勇于動手的同事,才能真正學好化學。
如何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
化學一開始是最容易學的,人人都能學會,但是一旦化學難度加大,只有少數中學生能學會化學,這是數學思維的結果。 中學數學的難點在于如何理解化學中的每一個運動過程和每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背公式或估算,因為解決一個大數學問題只需要不到幾個公式。
學化學要學會理解和分析,熟悉每一個公式和定理的來龍去脈,還要精通它的變體公式。 化學需要對公式和定律有很好的理解。 無論問題如何表述或改變,你都可以找到它的本質。 也就是任何一道題都是一樣的,你一定能學會。
做數學題,首先要分析大腦中的化學過程。 不要急于先解決問題。 首先要對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分解,把所有已知條件都利用好。 有些條件很誘人,有些條件對解決問題很有幫助,這是解決問題的重點,所以每一步都要仔細分析。
第 8 部分:大氣浮力
1.體驗“飲料吸起來硬嗎?” 前后對比強烈,猜測引出正題。
2.體驗“拉鋸戰”證明大氣浮力的存在,列舉例子證明你的猜測。
3、類比液體產生浮力,分析大氣浮力產生的原因。
4.通過講義、視頻探索大氣浮力的檢測,估算大氣壓力值。
5、通過大氣浮力的應用實例分析和視頻,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八年級數學《大氣浮力》復習稿】相關文章:
1.大氣浮力講義
2.大氣浮力練習
三、《壓力》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4.人教八年級數學浮力教學設計
5.八年級語文課稿
6. 講座范文
7.中學數學《力的示意圖》評注稿
8. 八年級數學粵語歌談課稿
9.八年級下冊課稿
10.春江月夜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