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課程標準要求及剖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本節內容相關的要求是“2.3.4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曉得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及應用。”
從這個五級主題的教學要求看,對本節內容知識的終結性教學要求是,既要通過中學生自己的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又要求中學生曉得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及其應用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會應用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剖析解釋簡單的現象。
2.會運用平面鏡成像特性畫圖。
3.了解平面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技巧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性”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搜集與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實像的含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中,感受化學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3.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平面鏡成的是實像。
【教學打算】
多媒體、平面鏡、鍍膜厚薄不同的玻璃板、自制相同“A”字模型2個、自制不同“A”字模型2個、方格紙、刻度尺、等。
【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班主任活動中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建立情景】播放劉謙的魔術“隔山打牛”(網址:
【設疑】劉謙為何能隔著玻璃把蠟燭熄滅?你能闡明其中的奧秘嗎?
觀察視頻
體驗化學的神奇。
思索并討論。
2、播放猴子撈月亮的視頻
【設疑】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到井里了嗎?井里的`月亮實際上是哪些呢?
【板書課題】
4.3平面鏡成像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讓中學生體驗化學的神奇,激趣誘思)
二、新課學習、科學探究
知識點一:平面鏡成像特性
1.認識平面鏡
【想一想】同學們幾乎每天都要“照穿衣鏡”,按照你的觀察和使用,你能告訴你們哪些是平面鏡嗎?
【引導點撥】觀察你桌上的穿衣鏡,它的表面是平滑的還是凹凸不平的,光照射到鏡面都會發生哪些現象?
【要點歸納】表面平滑且還能反光的穿衣鏡——平面鏡
【說一說】請列舉不僅生活中的穿衣鏡,還有什么物體也可以看作平面鏡?
(設計意圖:讓中學生初步認識并感知平面鏡)
思考試著回答
交流討論:穿衣鏡表面平滑,還能否反射光。
歸納總結
中學生舉例:
平玻璃板、平靜的海面、拋光的金屬表面等。
2.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征
——猜想與假定
——設計實驗
⑴實驗體驗、對比方案
⑵交流討論、明確方案
——進行實驗
【游戲】照穿衣鏡
規則:找一面大穿衣鏡,一人做動作,另外一人模仿他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模仿錯誤即被淘汰。
【展示圖片】
【交流討論】根據剛剛的活動大家能不能說一說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征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找像并觀察像的大小、位置與物體的大小與位置的比較,讓中學生初步展現平面鏡成像的特征,為推測假定提供根據。)你們飽含興趣,積極投入到游戲中,并感受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小組活動】交流討論:
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物體離穿衣鏡越遠,像離穿衣鏡也越遠。
【猜想與假定】
按照剛剛的活動體驗,請你對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的連線可與鏡面的關系等進行合理推測。
(設計意圖:培養中學生的猜測能力,歸類整合能力,進而明晰本實驗探究的具體問題)按照活動體驗和小組交流討論,進行實驗推測。
對猜測進行歸類整合,明晰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主要研究:
⑴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
⑵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
⑶像與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是否垂直;
⑷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1.【做一做】要比較像與物體大小、位置的關系,關鍵是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請你們將一個A字分別放在平面鏡和玻璃板的前方使之成像家庭平面鏡成像實驗,做做看哪一個能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1)【我的發覺】我發覺借助
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我的選擇】厚薄不同的玻璃板,應當選擇薄的。
(3)【我的方式】把一個A字置于的后面,再拿另一個A字置于成像的位置,則這個A字的位置即為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可以比較玻璃板前面的A字與像的可知。
(設計意圖:通過中學生親自動手體驗為選擇玻璃板而且是用薄玻璃板設計實驗方案埋下伏筆,使實驗的設計方案水到渠成,因而克服本實驗的關鍵點)
2.【研討交流】
思索討論:請對照老師給你提供的器材,你能說出它們的作用分別是哪些?說下來和朋友們交流。
⑴為什么有兩個A字,但是有兩只完全一樣?
⑵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⑶光屏的作用是哪些?
⑷方格紙的作用是哪些?
3.【設計表格】
設計表格記錄檢測的化學量見附件1動的手實驗,對比兩次實驗的優缺。相同點:都能成像;不同點:透過玻璃板能夠看見前面的物體,而平面鏡不能。
由于厚的玻璃板能成兩個像
思索討論并回答,借助玻璃板既能成像,又可以透過玻璃板觀察前面的A字,使與像完全重合,這樣就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思索交流:⑴可以對比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
⑵既能成像,又可以透過玻璃板觀察前面的A字,使與像完全重合,這樣易于確定像的位置;
⑶觀察像能夠呈現在光屏上,判定像的虛實;
⑷便于檢測比較,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1.【實驗要求】
⑴玻璃板一定要豎直放置,且將鍍膜的一面與方格紙零刻度線重合;
⑵別忘記錄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實驗數據,并注意觀察像與物的大小;
⑶為減少檢測偏差每組測三次實驗;
⑷實驗時玻璃板要輕拿輕放,注意不要劃過手。
2.【分組實驗】
過渡語:明晰實驗要求后,請朋友們借助老師提供的器材,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進行實驗,實驗時要如實記錄檢測數據,如今開始實驗,比一比哪一組做的又快又好。
師班主任巡回指導家庭平面鏡成像實驗,實驗完畢后選三組朋友到講臺上展示。
【平面鏡成像化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數學《認識壓強》教學設計例文03-20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大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物理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