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第7章 力量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頓,用N表示。 對力的感性認識:握住兩個蛋黃所用的力約為1N。
3、力的作用及療效: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通常是指:物體的運動速度是否改變(速度變化)以及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它們都會影響力的效果。
5、力的示意圖: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如果沒有尺寸,并不意味著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該越長
6、力形成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 ② 物體之間必須有交互作用(不需要接觸)。
7、力的本質:物體之間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物理彈簧彈力公式,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亦然,受力物體也是施力物體。
松緊帶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變形物理彈簧彈力公式,不受力時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②塑性: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變形,且變形后不能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性質,稱為塑性。
③彈性:物體因彈性變形而受到的力稱為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變形的大小有關
彈力形成的重要條件:發生彈性變形; 兩個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性:拉、支撐、壓力、推;
2:彈簧測力計
①結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②作用:檢測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其伸長時間越長。
(在彈性極限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其受到的拉力成反比)
④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看清楚電阻值和分度值;
(2)檢查手表的指針是否指向零刻度,如果沒有指向零刻度;
(3)輕輕拉動刻度鉤數次,看每次松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時,施力應沿彈簧軸線方向,并注意避免指針與彈簧及秤殼接觸。 測試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阻值。
(5)讀數時視線垂直于刻度面
說明:在化學實驗中,有些數學量的大小不適合直接觀察,但其他化學量發生變化時很容易觀察到其變化。 它是一種用容易觀察的量來顯示不適合觀察的量的檢測儀器。 思路。 這些科學方法被稱為“轉化方法”。
用這些方法制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等。
1、重力的概念:月球的吸引力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稱為重力。 受重力作用的物體是:月球。
2、重力的大小稱為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其質量成反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的重力為9.8N。 在要求不太精確的情況下,g=10N/kg為宜。
3、重力方向:垂直向上。 其應用是通過粗豎線和水平儀分別檢測墻壁是否垂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點稱為重心。 玉規則物體均勻外觀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上。
正如均勻細棒的重心位于其中點一樣,球的重心位于其中心。 圓形單板的重心位于兩條對角線的交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