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形成實像以及實像是如何產生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二、過程與技巧 1、體驗“平面鏡成像特性”的探索,學會記錄實驗過程中的信息。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真實圖像的意義。 3、通過觀察感知球面平面鏡對光線的影響。 三、情感心態和價值觀1. 在“平面鏡成像特性”的探索中感受化學現象的美麗與和諧八年級平面鏡成像教案,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3、通過了解平面鏡和球面鏡的應用,初步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平面鏡成像原理在教學中的應用平面鏡、平面鏡成像實驗儀、比例尺、8K白皮書。 課程安排 1 學時 教學流程 1. 創設化學場景八年級平面鏡成像教案,引入新課并播放加菲貓穿衣鏡的視頻,引出本節主要內容:平面鏡成像 2. 新課教學讓中學生看平面鏡圖像的PPT,提出一些問題讓中學生思考: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有關系嗎? 這類問題并不要求中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中學生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學習內容打下基礎。本節。 (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兩點思考:像距和物距有什么關系? 圖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 推測:圖像與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可能(?)圖像與物體的大小可能(?)探索設計實驗:(1)清晰度問題:如何測量像距和物距? 如何比較圖像和物體的大小? (2)實驗設計:提出問題:可以用什么來代替平面鏡,既可以成像又可以方便地確定圖像的位置。 中學生:可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三)介紹實驗工具的使用和實驗注意事項。 工具:玻璃板、支架、跳棋、白紙、刻度尺等。 注意事項:確定平面鏡的位置、將平面鏡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如何使參考棋局與圖像重合。 中學生探究實驗: 1.向中學生演示和解釋探究活動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1)研究物體在平面鏡中形成的圖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 (2)研究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物體的距離之間的關系。 鏡子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怎么做:同時演示和解釋。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