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須知
這是一本精心為一線物理教師準備的書。
在新修訂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新變化。這些變化不僅涉及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的更新,還特別強調了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這些新的要求和挑戰無疑給一線教師帶來了挑戰。
在書中,我們將詳細闡釋新版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并基于豐富的教學案例和實踐經驗,為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希望通過深入淺出的解析,讓教師更好地領悟《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版)》的精神,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我們編寫出版此書,旨在解答教師們的疑問與疑惑。
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作用
育人功能與價值
1. 圍繞學生核心能力發展設計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是物理教學的根本目標,教師應在把握核心能力、理解課程內容、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
教師應對核心素養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物理概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感四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各有側重,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是物理課程教育功能與價值的集中體現。
教師應認識到每個學習專題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制定清晰、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和“能量”專題涉及物理學三個基本內容領域,是培養學生物理概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和責任感的重要載體。教師應深入了解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研究方法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對相關物理內容提出明確、有針對性的要求。“實驗探究”主題涉及學生必須做的實驗,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同時注意實驗探究在培養學生物理概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和責任感方面的重要性。“跨學科實踐”主題涉及物理與日常生活、工程實踐和社會發展相關的內容。 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應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把握內容的結構,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教師應理解物理學的邏輯性,明確各部分內容在物理學體系中的地位、價值和聯系,了解相關知識內容的發展脈絡,防止教學碎片化、孤立化,努力使學生的學習內容結構化、系統化。同時,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習動機和情感態度,兼顧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物理教學應充分發揮不同教學方法獨特的教育功能,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發展階段、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資源等,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1)提倡情景化教學
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有目的地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從經驗中概括、提煉事物的共同屬性,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實現由經驗常識到物理概念的轉化;以新奇的現象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認知沖突誘導學生深入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自然走向物理。
(2)注重問題教學
“問題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探索發現知識、掌握技能、發展創新思維。
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不斷增強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注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做到概念清晰,研究對象明確,思維有邏輯,結論有證據。
(3)注重“做中學”和“用中學”
教師應盡量幫助學生通過活動來學習和運用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教學中,可以選取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或其他延伸材料、收集各種形式的資料、進行調查研究、討論展示等方式進行學習。可以結合所學知識,讓學生研究一些小課題,制作一些小模型、小工具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4)正確使用信息技術
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融入物理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應鼓勵學生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物理學習中,幫助學生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要求,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3.保證物理課程實踐活動的質量
物理實驗與交叉實踐是落實物理課程育人要求的重要載體,教師應重視課程實踐活動的綜合育人功能。
(一)規范物理實驗教學
為了有效發揮實驗的教育作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①演示實驗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啟發學生主動思考、交流。實驗教學要引導學生獨立進行實驗,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實驗。
②測量實驗教學應引導學生了解測量原理、學習實驗操作技能。探究式實驗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探究過程,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③實驗教學應注重實驗原理的科學性、方案的可行性、實驗設備的合理性、操作的安全性和規范性;引導學生真實、全面地記錄實驗數據,注意與預設結果相矛盾的信息;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實驗活動中出現困難或錯誤的原因初中物理選修課,積極思考并努力解決;引導學生對實驗活動進行總結、評價,促進學生溝通、評價、反思能力的提高。
(二)準確把握跨學科實踐教學定位
跨學科實踐教學相較于單一學科教學,具有更全面、更開放的特點。教師應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科與交叉學科的關系。交叉學科實踐活動的選題應立足于物理課程內容,超越物理學科范圍。活動設計應以物理教師為主,可邀請相關學科教師共同研究確定方案。
②處理好知識建構與知識應用的關系。交叉學科實踐既涉及已學知識的應用,也涉及新知識的建構,應注重學生解釋、預測、操作能力的發揮,以及物理概念的建立或深化,對其他概念的綜合理解。交叉學科實踐應與其他學科教學一體化設計,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與其他學科穿插完成,使交叉學科實踐成為物理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③處理好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的關系。教師要合理引導,保證活動循序漸進,讓學生自主實踐、自主思考、大膽設計、敢于創新,提高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在實施跨學科實踐教學時,要注意控制學生的學業負擔。
本文摘自《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析及課例》
新書推薦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析及課例
劉金梅、朱靜君編撰
978-7-5760-4160-6
48.00元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面向初中物理教師,為一線教師答疑解惑。內容涵蓋“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驗探索”和“課程實施”,圍繞問題解答、例題展示與分析展開。問題均為一線教師在學習《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版)》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具體內容以:問答講解-例題-例題分析的形式呈現,涵蓋《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版)》六大部分的所有內容。本書還配有22段課堂錄播/教學視頻,旨在為教師提供生動的教學樣本。
本書的特點
●精心選取15個來自一線教師的問題,以問答形式闡釋新課程標準的精髓和重點,凸顯問題闡釋的針對性。
●內容涵蓋新課程標準的六大部分,保證解析的完整性,方便教師查找所需的相關內容。
●書中提出的疑問解答力求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課程改革的精神,既具有理論先進性,又聯系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既具有權威性,又力求清晰易懂。
●問題分析配有相應的教學案例及其他例題初中物理選修課,例題分析與理論講解相結合,使問題的答案更加貼近實際教學操作,更加通俗易懂。
● 提供22段課堂錄制/教學視頻,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觀看,教師在了解課堂教學設計思路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視頻了解教學流程、實施細節,從而對課堂有更全面的認識,并深入思考從教學設計到教學操作的軌跡中所體現的教育原理。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