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融化和融化實驗,是優秀的數學學案文章,供老師父母們參考學習。
融化和融化實驗第1篇
一、教學目標
《熔化和融化》教學設計例文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理解隨氣溫的變化,物質的狀態是可以轉化的。
(2)了解融化、凝固的含意,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能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或融化點聯系上去。
(3)學會畫出固體融化時氣溫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曉得圖象是描畫化學過程的重要方式之。
2、過程與技巧
通過創設科學探究情景,把科學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中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方式。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迸發中學生關心身邊的環境,形成樂于探求自然現象數學道理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曉得融化和融化的條件及生活中的融化和融化現象。
難點:晶體融化和融化的氣溫特性。
三、教學器材
多媒體講義、燒杯、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萘、蠟、停表等。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小測:
(二)新課講授:
1、出示目標,讓中學生清楚曉得本節課重、難點。(幻kt板2)
(1)重點:融化、凝固的特性。
(2)難點:晶體融化特性。
2、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形象的圖片展示水的三態,使中學生通過對冰、水、水蒸汽的了解把握物質三態的劃分(幻kt板3)。融化的概念較易理解,通過提問引導,使中學生歸納出融化的'概念,并以這種推引出融化的概念(幻kt板4)。
3、學習新課:實驗演示,觀察剖析
(1)以冰融化為例提出問題讓中學生思索。
(2)依照問題引導中學生思索實驗所需的器材。
(3)介紹實驗儀器,指導中學生仔細觀察萘的狀態、萘的氣溫變化。
(4)與物理的座標系對比學習,教中學生借助圖像剖析數學規律。按照圖像討論與剖析:晶體融化時氣溫與狀態變化。并由中學生概括出萘融化的特性。
(5)采用同樣的方式學習蠟的融化。(幻kt板5~8)
(6)閱讀課本了解晶體、非晶體及進行簡單的分類。(幻kt板9~11)
(7)采用逆向思維對比學習晶體與非晶體的融化。(幻kt板12~14)
4、課堂練習(幻kt板15~22)
(三)鞏固練習(見配套練習)
(四)課堂小結:
讓中學生小結這堂課學到的知識:一物質的分類。二是融化和融化的特性。三是采用座標與圖像剖析的方式找特性。
(五)達標檢查(見配套練習)
(六)課后作業:《學習補習》P31-32自主積累、互動提高
板書設計:第二節融化和融化
1、熔化和融化
(1)融化:固態氣態;(放熱)
(2)融化:氣態固態。(吸熱)
2、晶體與非晶體
3、熔化和融化的圖像
溶化和融化實驗第2篇
教學目標
1能區別固體、液體、和二氧化碳三種物質狀態,并能描述三種狀態的基本特點。
2能說出融化和融化相關的物質狀態變化情況,理解晶體、非晶體融化、凝固圖像的意義,
3能說出氣化和液化相關的物質狀態變化的情況,曉得氣化的兩種形式,能描述兩種氣化方法的區別,關注水的沸騰現象和沸騰圖像;曉得液化的兩種形式,能解釋“白氣”和液化石油氣的產生過程
4能說出升華和凝華相關的物質狀態變化的情況。
5能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吸、放熱的情況。
6學會依照觀察結果進行間接剖析,因而推論出化學過程的思維方式。
2學情剖析
為了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熱現象,教材以“水”為載體,讓中學生通過對不同水溫下水的形態的觀察和研究,體會水的三種形態的區別,并通過舉例和說明,引出其他物質的三態,讓中學生對物質世界物體所具有的固、液、氣三態有一些基本了解。
教材從中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出發,先探究融化和融化,再探究蒸發、沸騰液化,接著介紹升華和凝華。這樣從生活邁向數學,既減少了探究的難度,又讓中學生學習了研究問題的方式。
3重點難點
1理解晶體、非晶體融化、凝固圖像的意義
2曉得氣化的兩種形式,能描述兩種氣化方法的區別,關注水的沸騰現象和沸騰圖像
3曉得液化的兩種形式,能解釋“白氣”的產生過程
4能說出升華和凝華相關的物質狀態變化的情況。
5能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吸、放熱的情況。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物態變化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
班主任活動
中學生活動
備注
一、新課導出通過觀看物態變化實例(視頻)迸發中學生興趣
講解生活中物態變化實例及實驗室中物態變化
觀看視頻
二、使中學生認識自然界三態
講解哪些叫物態變化
列舉水的三態物質各是哪些
三、復習融化融化知識點及晶體非晶體融化曲線圖
講解海波和松香融化圖象
觀察兩幅圖片回答,包含哪些物態變化回答問題
四、復習氣化、液化知識點及液化形式、汽化的兩種形式
講解生活中“白氣”說法、對比蒸發沸騰優缺點
觀察露和霧回答哪些叫液化。備考定義練習沸騰實驗練習題
五、復習升華、凝華定義
講解用干冰人工降水
看圖片認識升、凝華的作用
六、總結物態變化知識點
用多媒體展示知識點
自己構建系統知識結布光
七、練習題
演示習題內容
討論并回答習題
八、看“水的故事”視頻
講解水資源危機及節省用水
討論節水方式及珍視水的意義
生活中節省用水
九、布置作業
借助冰柜制露霧霜
實驗
當心使用冰柜
第2節融化和融化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第2節融化和融化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物態變化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
班主任活動
中學生活動
備注
一、新課導出通過觀看物態變化實例(視頻)迸發中學生興趣
講解生活中物態變化實例及實驗室中物態變化
觀看視頻
二、使中學生認識自然界三態
講解哪些叫物態變化
列舉水的三態物質各是哪些
三、復習融化融化知識點及晶體非晶體融化曲線圖
講解海波和松香融化圖象
觀察兩幅圖片回答,包含哪些物態變化回答問題
四、復習氣化、液化知識點及液化形式、汽化的兩種形式
講解生活中“白氣”說法、對比蒸發沸騰優缺點
觀察露和霧回答哪些叫液化。備考定義練習沸騰實驗練習題
溶化和融化實驗第3篇
(一)教學目的
1.曉得哪些是融化和融化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融化點的化學意義。
3.曉得晶體和非晶體的融化、凝固的區別。
4.曉得融化放熱、凝固吸熱。
5.了解圖像在學習化學學中的作用。
(二)教具
中學生實驗,兩人一組。每組配備融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班主任:我們在中學自然常識課小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并且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氣溫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常常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的變化也屬于熱現象。
二、進行新課
1.融化和融化
班主任提問:你見過什么物質由固態弄成液態的現象?
(中學生回答)
夏天來了,水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態的鐵、鋁等金屬塊在低溫下弄成了液態等等,那些都是物質由固態弄成液態的現象。
提問:你見過什么物質由液態弄成固態的現象?
(中學生回答)
冬天到了,溫度升高,水面上的水締結冰;鞋廠的澆鑄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弄成了固態的坯料。
我們把物質由固態弄成液態的過程叫溶化。物質由液態弄成固態的過程稱作融化。剛剛我們談到的冰化成水是融化,水結冰是融化。鐵、鋁等金屬塊在低溫下弄成液態是融化,鐵水鑄成型腔是融化。
除此之外,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融化和融化。
2.中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融化。
(1)述說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融化實驗儀器中倒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
將攪拌器和濕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體溫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試管置于大量筒的水底,將燒瓶置于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溫度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亂,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氣溫,并觀察海波的狀態。最后依照記錄的數據在座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氣溫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2)注意事項
為了做好實驗,每組的三位同事要分工合作。一位朋友攪亂,一位朋友讀數,并觀察海波的狀態,第三位同事記錄氣溫和狀態。實驗中,攪亂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3)中學生操作,等各組的融化過程完成后繼續加熱,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3.海波的融化曲線的剖析
(班主任選擇一個組的融化曲線,請該組朋友畫在黑板上)
班主任:其他各組的曲線似乎不完全相同,并且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朋友們結合實驗,回答下述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哪些狀態?氣溫如何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固態,氣溫下降)
(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融化?(答:B點)
(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怎樣?氣溫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體溫保持在48℃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對海波加熱,即海波仍在放熱)
(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哪些狀態?氣溫怎樣變化?(答: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海波早已融化完畢,繼續加熱,海波的氣溫下降)
4.熔點
班主任:不僅海波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類金屬、冰、固態酒精等,它們的融化曲線都與海波的融化曲線形狀相像,只是融化時的氣溫高低不同而已。這條融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溶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晶體的融化是在一定的濕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融化過程中,體溫保持不變。
晶體融化時的氣溫叫熔點。純海波的熔點是48℃。我們實驗用的海波不純,熔點高于48℃。
5.融化曲線
班主任:假若讓融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冷卻融化成晶體過程中的氣溫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融化曲線近似右圖的形狀。請你們思索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態,____熱(填"吸"或"放"),室溫。
(2)EF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熱,氣溫。
(3)FG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熱熔化和凝固的條件是什么,氣溫。
班主任:晶體的融化也是在一定的濕度下完成。晶體融化時的氣溫叫融化點,晶體的融化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6.中學生練習
(1)讀物質的熔點表。請中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班主任讀一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班主任:鎢的熔點是3140℃。鎢在融化時氣溫保持在3140℃不變。
(中學生模仿班主任讀幾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2)中學生回答
①溫度是70℃的萘是____態。
②水在-5℃時是____態。
③鐵、銅、鋁在常溫下是____態。
④水銀在-30℃時是____態。
⑤酒精在-100℃時是____態。
⑥錫在232℃時是____態。
⑦中國南部的阿爾山夏季溫度最低到-52.3℃,應選用水銀體溫計還是酒精體溫計?為何?(應選用酒精體溫計。由于酒精的融化點是-117℃,在-52.3
℃的情況下,酒精是液態的。水銀的融化點是-39℃,在溫度高于-39℃時,水銀的固態的。所以水銀體溫計在夏季的阿爾山難以工作。)
7.融化放熱和融化吸熱
班主任:如今請你們結合融化和融化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獨白,并回答問題。
“我叫海波,我的熔點和融化點都是48℃。如今我的溫度正好是48℃,請大家告訴我,我是應當融化,還是應當融化呢?只要大家說得對,我就照大家說的辦。”
(中學生討論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點也是它的融化點。此時海波是融化還是融化,關鍵要看海波是放熱還是吸熱。固態海波在室溫抵達熔點時,放熱則溶化。液態海波在室溫到這一氣溫時,吸熱則融化。所以融化時放熱,融化時吸熱。
8.中學生實驗:非晶體的融化和融化
班主任:物質不僅晶體還有非晶體,松香、石蠟、玻璃等屬于非晶體。我們如今借助實驗研究石蠟的融化和融化。
我們所用的實驗裝置還是剛剛用過的裝置,實驗步驟也完全相同。
(中學生操作、實驗)
班主任:請一個組把石蠟的融化和融化曲線畫在黑板上。
從石蠟的融化和融化曲線可知熔化和凝固的條件是什么,非晶體的融化和融化跟晶體不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也沒有一定的融化點。石蠟融化時放熱,氣溫不斷上升,固態石蠟由硬變軟,之后再變為液態。融化時吸熱,石蠟由液態變為黏稠,之后由軟變硬,產生固態。
三、歸納總結
1.物質由固態弄成液態叫溶化。物質由液態弄成固態叫融化。
晶體和非晶體的融化、凝固有顯著的區別:晶體的融化和融化是在一定的濕度下完成,這個氣溫分別叫熔點和融化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融化點。并且不論晶體還是非晶體,融化時都放熱,融化時都吸熱。所以,晶體實現融化的條件可概括為兩條:一是氣溫抵達熔點,二是放熱。融化的條件是氣溫抵達融化點,同時要吸熱。
2.通過以上的學習,請你們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冷水混和物的氣溫為何是0℃?(中學生思索并回答)
冷水混和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態變化有兩種可能:其二是冰仍未融化完畢,冰融化時水溫保持在熔點不變。另一種可能是仍未融化完畢,水溫也應保持在融化不變。所以冷水混和處于熱平衡狀態,氣溫為0℃。
(2)人們常說"下雨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哪些道理?
(中學生思索并回答)
雪在融化時水溫保持在0℃不變,而且要放熱。雪從空氣中放熱,溫度升高,所以化雪時更冷。
3.南方的夏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水果,多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借助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氣溫不致太低。如今,人們研發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40
℃的范圍內融化或融化,而融化或融化時,水溫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些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面,天氣熱時顆粒融化,天氣冷時又融化成顆粒,能調節室外的體溫。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2.習題3、4、5。
(四)說明
1.本節課文內容豐富,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重點應是熔點和融化點及融化放熱和融化吸熱。建議安排好中學生實驗,使中學生充分認識晶體融化和融化時的特性,對圖象剖析得細致、透徹,有利于中學生加深認識、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是晶體融化或融化時,盡管伴隨有熱的得失,而且水溫不變。受小學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班主任毋須從理論起來講解,只要通過中學生實驗,觀察現象,從事實出發,中學生能記住這一事實即可。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式是做好中學生實驗。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海波的含量盡可能高。二是對海波開始加熱時,不要用冷水,冷水會使試管內靠管壁的海波先融化,而中央部份的海波的氣溫還沒有達到48
℃。三是攪拌要及時、不停頓。因為海波是粉末狀,導熱性能差,只有不停攪拌才可望實驗成功。
4.融化放熱、凝固吸熱的教學,采用海波獨白這些擬人化的方式,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班主任不妨一試。
溶化和融化
溶化和融化實驗第4篇
教學目標
1.曉得融化現象和融化現象;
2.曉得融化過程中放熱,融化過程中吸熱;
3.曉得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拿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融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中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式1:借助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山東省撫遠鎮的最低溫度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溫度應當用水銀體溫計還是酒精體溫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體溫計,又可拿來導出新課,并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式2:從生活例子引入。夏天,從冰箱中掏出的冰,一會弄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弄成看不見的水蒸汽,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出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該是在班主任的引導下組織中學生發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中學生除了學到了知識,但是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式,達到提升能力目的。
按照本節內容特征和中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式:
方式1:啟發講解式。班主任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份中學生做海波(或冰)的融化實驗,組織另一部份中學生做松香(或凡士林)的融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融化過程中不斷放熱,但氣溫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融化過程中不斷放熱,氣溫不斷下降,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式2:科學探究式。在班主任的組織下,提出問題,中學生推測和假定,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融化過程中不斷放熱,但氣溫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融化過程中不斷放熱,氣溫不斷下降,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難點剖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融化點)不斷地放熱,但氣溫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推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根據下邊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分辨,中學生曉得從融化過程表現出的特征分辨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方式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山東省南部一月份的平均溫度在-30℃以下,阿爾山鎮的最低溫度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溫度應當用水銀體溫計還是用酒精體溫計呢?按照哪些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
方式2:生活例子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中學生是曉得的,由此提出問題:夏天,從冰箱中掏出的病,一會兒弄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氣溫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哪些特征呢?
我們學習融化與融化。
2.學習新課
因為萘對人體有害處,課本已將晶體融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拍照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如果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勿必只由班主任來演示,不要讓中學生接觸萘,而班主任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汽。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按照中學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假如中學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中學生進行探究固體融化時氣溫的變化規律,事前將中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融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弄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氣溫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測和假定:融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氣溫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甲基氯化鈉)的融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須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禁止用酒精燈燃起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上去,不要慌亂,立刻用帕子鋪蓋。
班主任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不僅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哪些、記錄哪些、如何畫圖象等之外,因為中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非常注意向中學生講清怎么燃起、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上去,怎么撲救。班主任要打算幾塊帕子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