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運動?
運動是指物體空間位置的變化,即位移。 運動是相對的。 首先應確定參考對象來描述對象相對于參考對象的運動。 通常選擇的參照物是地球。
運動的基本物理量:速度、位移、加速度、動量、動能、勢能。
速度:兩個屬性,大小和方向,矢量,表示物體單位時間內的位移;
位移:大小和方向屬性。 物體移動一段時間后前后位置之間的距離為位移大小,方向為物體前一個位置指向后一個位置的方向;
加速度:矢量(有大小和方向),a=f/m;
動量:矢量,e=mv;
動能:非矢量,E=1/2mv2,衡量運動能量的物理量;
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高中物理彈性勢能的,重力勢能=mgh,彈性勢能=1/2kx2;
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有初速度,物體所受的外力和力矩為0,此時速度始終等于初速度守恒;
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恒定,且與物體的合速度方向一致。 由a=f/m可知,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應為定值,合力矩為0,v=v0+at,位移=v0t+1/2at2;
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恒定且與物體的合速度相反,合外力為定值,合力矩為0,v=v0-at,位移=v0t-1/2at2;
動量守恒:合外力和力矩為0,動量守恒;
動量變化公式:ft=mv2-mv1;
機械能守恒:物體僅受重力影響。 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 動能的變化等于重力勢能變化的絕對值。 例如,如果動能增加a,則重力勢能減少a——增加的動能等于減少的重力勢能;
求加速度問題的一般方法:根據a=f/m高中物理彈性勢能的,f為合外力,因此需要分析物體所受的力,畫出物體的受力圖——求合力f,并然后應用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方向為 合力方向=f/m,反之a已知。 當求物體上的某個力時,首先求出合力f=ma,然后根據力圖求出目標力;
求某一時刻的速度和位移:第一步直接求目標量的相關公式,v=v0+at; s=v0t+1/2at2。 通常v0 t是已知量,關鍵是求加速度a,要求a,還是需要分析物體所受的力,用f/m求得;
使用動量定理求速度:動量與速度有關,因此可以使用動量求速度。 簡單地告訴物體的動量就可以求出速度嗎? 直接套用e=mv就可以了,但更復雜的是多個物體組合的動量問題。 例如,一輛大車原本是靜止的,里面的一輛小車突然移動了。 大型汽車的時速是多少? 具體細節我就不多說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般步驟是把大車和小車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這樣,整體的總外力為0,整體服從動量守恒定律。 由于初始整體靜動量 = 0,因此內部汽車移動。 大車和小車形成的總動量仍應為0。根據題中給出的小車的動量,可以計算出大車的動量和速度。 總結了一個解題套路:變整體為內部,排除內部干擾,通常可以將問題形式轉化為遵循基本定理的可解形式。
利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求速度: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 守恒條件是物體只受到重力的影響。 通常的問題是在物體只受重力影響的前提下,給出物體在位置1的速度和高度以及位置2的速度或高度之一。 數量,讓你在位置2再找一個數量? 一般的解決方案是根據僅由重力已知的機械能守恒來計算位置 1 處的機械能。 由于位置2處的機械能守恒等于位置1,知道位置2的高度就可以計算出重力勢能mgh,而位置2處的動能=機械能-重力勢能,則根據動能= 1/2mv2,也可求出2位速度。
更復雜的可能類似于動量,它是多個物體的組合。 方法是將它們視為一個整體英語作文,形成一個只受重力影響的整體,滿足機械能守恒。 然后根據每個位置計算總體機械能,得到一些方程來求解。
綜合運用運動學基本定理解決問題:比較困難的是綜合運用運動學基本定理解決運動學問題。 問題不再是本節學到的定理公式可以直接用本節的知識來解決,而是關于整個運動學知識的應用時,你必須自己慢慢嘗試哪些公式和您需要使用的定理。 乍一看,這樣的問題可能看起來很麻煩、很混亂,但只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相關的定理公式——其實并沒有那么難。 例如,求速度v有多個相關公式(v=s /t、v=e/m、E=1/2mv2、機械能守恒、動量守恒等。只要是包含v,可以求出v)。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v的相關公式和定理就像是不同的路線通向v值一樣。
一般解題套路:列出問題中各量可組成的等價方程組,用聯立方程組求解方程組。 通過方程組強大的束縛力,通常可以快速、模式化地求解解,而求解等價方程則可以通過守恒定理和變化定理確定相關公式。 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學習物理定理公式的目的就在這里。
以上總結只是我對高中物理運動學的一些回顧和反思。 公式和定理我記不太清楚了。 我對他們的看法可能是錯的。 它們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