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摩擦大小的計算公式為f=μN,式中μ稱為動摩擦因數,也稱滑動摩擦系數。它只與接觸面的材料和粗糙度有關,注意與接觸面積無關;N為正壓力。
滑動摩擦
兩個互相接觸且有相對滑動的物體之間產生的阻礙它們相對滑動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而不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摩擦力既可以作為動力,也可以作為阻力。
摩擦可分為三種類型:靜摩擦,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
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接觸面間就會產生阻礙它們相對運動的摩擦力,這種摩擦力叫做滑動摩擦。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度和壓力有關,壓力越大,物體接觸面越粗糙,產生的滑動摩擦力就越大。
增加有利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加壓力、增加接觸面的粗糙度、壓力的大小等。
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包括
① 減壓
②使物體與表面的接觸面光滑
③將物體與接觸面分開
④改滑動為滾動等。
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阻礙其滑動的力稱為“滑動摩擦力”。
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相關因素的實驗:實驗中為什么要用彈簧秤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呢?這是因為彈簧秤測的是拉力的大小而不是摩擦力的大小。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塊上的拉力和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的力。
根據二力平衡條件,拉力的大小應該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此,測得拉力的大小,也就測得了摩擦力的大小。大量實驗證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接觸表面上的壓力大小和接觸表面的粗糙度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表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是阻礙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發生相對運動的力,但它不一定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也就是說,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也可能是促使物體運動的驅動力。重要的是要理解“相對運動”的阻礙是以相互接觸的物體為參照的。“物體運動”可能是以其他物體為參照的。例如,生活中,傳送帶可以將貨物從低處運送到高處,這是通過傳送帶對貨物斜向上的摩擦力來實現的。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或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在研究實際問題時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常常采用“理想化”的方法將事物簡單化,例如將一個物體放在另一個物體的光滑表面上,“光滑”是指兩個物體相對運動時,相互之間沒有摩擦力。
滑動摩擦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表面的方向,并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公式:F=μ×FN FN:法向壓力(不一定等于施力物體的重力) μ:動摩擦系數(數值,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