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數學,很多朋友覺得它枯燥、冗長。 為了擴展大家的數學知識,小編整理了這份初中九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電力,供大家參考。
所謂分析法,就是從問題的已知條件出發,對研究對象的狀態和變化(即電路結構的變化)做出準確的判斷,進而找出相應的公式或根據給定的數學量的化學定理。 它們連接起來,最后引入所需的數量。 簡而言之,分析方法就是從已知到未知進行推理的方法。
使用分析方法解決問題的通常步驟是:
(1)認真復習題型,確定電路的連接形式。
(2)列出已知條件,根據已知條件選擇相應的公式或數學定律。
(3) 將已知條件與公式或規則聯系起來,逐步分析估算中間化學量。
(4)舉一反三。
比如PZ200-25的燈泡接210V電路,實際發光功率是多少? 接230V電路的實際發光功率是多少?
分析:本題以接210V的電路為例,按照分析方法列出以下推理過程。
內阻
實際功率
化學的學習除了做大量的題外,還需要化學知識點的積累。 以下是關于電功率估算的高中數學知識點匯總,歡迎閱讀!
(1)注意同性
根據已知條件的不同,用于估算電功率的公式也不同。 估算電功率的公式為: ,.
不管用哪個公式估算,都要注意公式中的每個數學量必須是電路的同一段,處于相同狀態的量,即公式中的每個化學量對應電路和一一狀態,不同電路,不同狀態的數學量不能代入同一個公式,這就是對偶性。
例1 兩個燈泡分別標有6V1.2W和12V6W字樣。 如果將兩個燈泡串聯并接入電路中,為了不損壞燈泡,電路兩端的最大電流不能超過()
A.9.4VB.10.8VC.18VD.27V
分析:有朋友認為兩只燈串聯,其額定電流之和為18V,所以電路兩端最大電流不超過18V,所以誤選了C。
造成這些錯誤的原因是沒有闡明二元性。 兩種燈的額定電流是在不同電路上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在同一電路中串聯使用,不能保證兩端電流為額定電流。
取決于;
所以12V6W燈的內阻為 ,所以電路兩端的電流最多不超過閉合狀態,且
燈的電阻為
關閉,最大。
燈的實際功率為:和。
也由(1)問題假設:。
(3)注意使用條件
可以得出結論,電功率與內阻成正比,有條件地受阻。 后者是在恒壓條件下建立的,前者是在恒流條件下建立的。 因為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所以通常用來比較并聯電路中兩個電阻的功率大小。
例3 一個標有-40W的燈泡和一個標有-100W的燈泡,如果:(1)將它們并聯到220V電源上,哪個燈更亮? (2)將它們串聯到220V電源上,哪個燈更亮?
分析:(1)兩盞燈并聯220V電源時,因為都滿足額定電流,所以實際功率等于額定功率,-100W的燈功率更大,應該更亮。
(2)當兩只燈串接220V電源時,有些朋友受方向性思維的影響,總認為額定功率大的燈會亮,這是錯誤的。
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電功率估算的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到此結束。 希望大家都能學好化學課!
小伙伴們,對于化學中關于熱的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你們還是很熟悉的。 下面我們做一些解釋和研究。 希望大家認真學習下面講解的知識。
兩條定律指的是:歐姆定理和焦耳定理(內容、公式、適用范圍)。
三弦公式是指:基本公式(定義公式)、導出公式、比例公式。
下面對要點進行詳細說明: (1) 對三種熱工儀表,要求掌握電壓表、電壓表(功能、電路符號、量程、最小刻度值、使用規則)、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方法,電路中的功能)。 電壓表可兩只或兩只不帶記憶,電流表可兩只或一只不帶記憶,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一次加接線即可。 AC、AD接線柱,P左R小反大。 BC、BD接線柱,P左大R反小。 AB接線電阻是固定的,CD接線電阻不是。 背誦(其中每個符號表示為教科書P88圖711)。 (2) 要求掌握7個數學量的定義(含義)、物理量符號、單位(國際通用)、公式(進口)、串并聯電路中的特性。
1、電量:(1)定義: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稱為電量,用符號Q表示。(2)單位:庫侖(),用符號C表示。(3)檢驗:驗電器(結構、原理、用途)。
2、電流:(1)定義:一秒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稱為電壓硬度()。 用符號I表示。 (2) 公式:I=Q/t (定義公式) 式中I表示電壓硬度(),Q表示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t代表通電時間。
(3)單位:國際單位安培(A) (A)常用的單位有毫安(mA)和微安(A)。 (4)檢測:電壓表。 (5)電路特性:在串聯電路中九年級電功率知識點,處處電壓相等,即:I1=I2=I3==在并聯電路中,支路中的電壓等于各路電壓之和,即=I1+I2+ +In
3、電壓: (1)電流的作用:電流是使自由電荷按一個方向連接產生電壓的誘因。 它由符號 U 表示。
(2)電源的作用:電源使導體兩端形成電流,是提供電流的裝置。 它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當它對外供電時九年級電功率知識點,又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 (3) 單位:國際單位為伏特(volt)(V)。 常用的單位包括千伏 (kV)、毫伏 (mV) 和微伏 (V)。 (4)幾種電流值:干電池電流U=1.5伏,人體安全電流不低于36伏(U36伏) (5)檢測:電流表。 (6)電路特性: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流等于電路各部分兩端電流之和。 即U=U1+U2++Un并聯電路中,每路兩端的電流相等。 即U=U1=U2==Un
4、電阻: (1)定義:導體對電壓的限制作用稱為內阻。 用符號R表示。 (2)單位:國際單位歐姆(ohm)()常用單位有千歐(k)和兆歐(M)。 (3)決定內阻大小的原因:導體的電阻值是其自身的一個屬性,其大小取決于導體的粗細、截面積和材質,以及導體的內阻大小。導體還與溫度有關。 (4)檢測:伏安法(電流表和電壓表)。 (5) 等效內阻: a. 串聯電路的總內阻等于各串聯導體內阻之和。 即=R1+R2++Rn 如果每個內阻都是r,則R=nrb。 并聯電路總內阻的倒數等于并聯內阻倒數之和。 即1/R=1/R1+1/R2++1/Rn 若每根并聯導體的內阻為r,則1/R=n/R為:R=r/n
5、電功:(1)定義:電壓通過一定電路所做的功稱為電功,用符號W表示。
(2)本質:電壓做功過程的本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 電壓做功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有多少,消耗的電能就有多少。 (3)單位:國際單位焦耳(joule)(J)和其他單位千瓦時(kwh),在生活中也用度表示。 (4) 公式: 定義公式 W=UIt=Pt 導入公式 W=I2RtW=(U2/R)tW=UQ (這里Q指電量) (5) 檢測:用電能表(電度表)對探測。 應掌握其讀法(最后一位為小數)。
電能表上的標志一般有以下內容:220V表示電能表的額定電流為220伏,5A表示電能表能通過的最大電壓為5安培。 1度電,電能表轉盤轉3000轉。 (6) 電力特性: a. 電功率特性:在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電壓所做的總功等于各部分對家用電器電壓所做功的總和。 即總計W=W1+W2b。 串聯電路中的電功率分配關系:在串聯電路中,電壓通過各內阻所做的功與其內阻成反比,即W1:W2=R1:R2c。 并聯電路中的電功率分配關系式:在并聯電路中,電壓通過各內阻所做的功與其內阻成正比,即W1:W2=R2:R1
6.電功率: (1)定義:電壓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稱為電功率。 用符號P表示。 意義:是表示電壓做功快慢的數學量。 (2)單位:國際單位瓦特(watt)(W),常用單位為千瓦(kW)
(3) 公式:定義公式P=W/t 判定公式P=UI(因為W=UIt=Pt) 導入公式P=U2/R=I2R(因為P=UI,I=U/R,U=IR) (4)檢測:伏安法(電流表、電壓表)也可用電能表、秒表檢測。 (5)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額定電流和額定功率一般在家用電器的標志上標明。 比如一個燈,標有,等,你一定知道怎么從里面求R(因為P=U2/R,所以R=U2/P),你也可以求出它的電壓I正常工作時的燈(因為P=UI所以I=P/U)。 燈的亮度取決于它的實際功率。 (6) 電力特性: a. 電力特性: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等于各家用電器消耗功率的總和。 即總P=P1+P2b。 串聯電路中電功率與內阻的關系:串聯電路中各家電消耗的功率(內阻)與其內阻成反比。 即P1/P2=R1/R2c。 并聯電路中電功率與內阻的關系:并聯電路中各家電消耗的功率(內阻)與其內阻成正比。 即P1/P2=R2/R1
7、電熱:(1)定義:電壓通過導體時所形成的熱量稱為電熱。 即電壓的熱效應。 用符號 Q 表示。
(2) 單位:國際單位焦耳(Joule)(J) (3) 公式:定義 Q=I2Rt (焦耳定理) 導入 Q=W=UIt Q=(U2/R)t 這兩個導入成立的前提是,該電路為純內阻電路,即此時電壓通過導體時,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但不會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即,電壓所做的所有工作都用于形成熱量。
(4)電加熱器的發熱體電阻率大,熔點高。 內阻高、熔點低的鉛銻合金絲。
(5)電加熱特點:
A。 電熱特性:無論是串聯電路還是并聯電路,電路中產生的總熱量等于各家電產生熱量的總和。 即總Q=Q1+Q2b。 串聯電路中電熱與電阻的關系:串聯電路中各家電(內阻)形成的電熱與其內阻成反比。 即Q1/Q2=R1/R2c。 并聯電路中電熱與內阻的關系:并聯電路中各家電(內阻)形成的電熱與其內阻成正比。 即Q1/Q2=R2/R1
(3) 對于兩種基本的電路連接方法,要求掌握典型電路圖的繪制方法、實物電路圖的連接、電流特性、電壓特性、等效內阻、電功率特性、電功率特性、和電熱特性。
(4)對于重要熱學實驗的伏安法,應掌握測量內阻和測量電功率的具體實驗中的常規處理方法,包括其實驗儀器、實驗原理、電路圖、操作方法等。
通過前面關于熱科學的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的講解和學習,相信小伙伴們已經掌握的很好了,希望能為小伙伴們的學習提供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