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下述現象中不能用分子熱運動觀點解釋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B.把蔬菜用鹽腌成干菜
C.沙塵暴起,灰塵漫天D.衣柜里的硫黃球逐步變小
2.下述現象中,屬于擴散現象的是()
A.夏天沙塵暴,飛沙漫天
B.擦黑板時,粉筆灰到處飛揚
C.柳樹開花時,空氣中彌漫著桂花的香氣
D.乙型H1N1麻疹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3.下述現象中,支持分子間存在引力的證據是()
A.兩塊表面光滑的鉛塊互相緊壓后會黏在一起B.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C.吸鐵石能吸引大頭針D.破鏡不能重圓
4.將兩個底面平整、干凈的鉛柱緊壓后,兩個鉛柱還會結合在一起,即便在下邊吊一個較重的物體也不會將它們拉開.這個實驗表明()
A.分子間存在引力B.分子間存在作用力
C.分子間有間隙D.分子在永不停歇地運動
5.下述例子中,物體內能減少的是()
A.用鋸鋸行道樹,鋸片發熱B.太空中的隕鐵,掉入月球大氣層,成為流星
C.夏季,廣場上的長凳由于太陽照射而發熱D.啤酒放進冰柜,漸漸變涼
6.下述現象中,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雙手互相磨擦,手發熱B.用火爐煮飯,水的氣溫下降
C.用鋸鋸木頭,鋸床發熱D.用磨片磨砍刀,砍刀的氣溫下降
7.關于內能、熱量和濕度,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濕度低的物體可能比室溫高的物體內能多
B.物體內能降低,氣溫一定下降
C.物體內能降低,一定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D.物體氣溫下降,它的熱量一定降低
8.生活中人們常說個別乳品富含的“熱量”多,從數學學的角度看,這個“熱量”的涵義應當是()
A.熱量B.內能C.風能D.氣溫
9.下述與內能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內能的改變必須通過做功能夠實現
B.同一物體的機械能降低,其內能也降低
C.內能可以通過做功轉變為機械能
D.熱傳遞一定是從內能多的物體傳到內能少的物體
10.二氧化碳膨脹對外做功的過程是()
A.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二氧化碳氣溫越高B.消耗機械能和內能
C.消耗內能,二氧化碳氣溫增加D.內能轉化為機械能,二氧化碳氣溫下降
11.我們的故鄉蘇州四季如畫.下述景色中,能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歇地運動的是()
A.春日的鏡湖飛絮飛揚B.夏日的陶辛荷花飄香
C.秋天的赭山枯葉飄零D.寒流的黃河煙波浩渺
12.多選)化學學把“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稱作物體的內能”,請你按照這個意思,結合所學知識,下述判定正確的是()
A.同一物體氣溫越高,物體內能越大
B.同一物體氣溫越低,物體內能越大
C.氣溫相同的同種物質,分子個數越多,物體內能越大
D.氣溫相同的同種物質,分子個數越多,物體內能越小
13.下述生活情境中,通過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金屬湯匙置于熱湯中,氣溫下降B.春季人們常用冷水袋烤火
C.乳品置于冰柜中,氣溫增加D.鐵絲被反復彎折,彎折處發熱
14.關于體溫、熱量和內能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0℃的冰塊也有內能B.氣溫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C.物體吸收熱量,體溫不一定下降D.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減小
15.下述現象中屬于擴散現象的是()
A.擦黑板時,粉筆灰在空中飄落B.打開一盒肥皂,很快還會嗅到香氣
C.粉筆蹭到校服上,在外套上留下粉筆痕跡D.冬天,雪花滿天飄落
16.密閉的臥室里打開香射手的瓶蓋,一會兒整個屋子都能嗅到香氣.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氣溫越高,香氣擴散得越慢B.若氣溫高于0℃,這個現象就消失
C.這個現象能說明分子間有互相斥力D.這個現象能說明分子運動是無規則的
17.質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汽中,它們的內能()
A.一樣大B.冰的內能,水蒸汽的內能最小
C.水的內能,冰的內能最小D.水蒸汽的內能,冰的內能最小
18.二氧化碳膨脹對外做功的過程是()
A.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二氧化碳氣溫下降B.消耗機械能和內能
C.消耗內能,二氧化碳氣溫增加D.內能轉化為機械能,二氧化碳氣溫下降
19.如圖所示,將兩個底面平整、干凈的鉛柱緊壓后,兩個鉛柱還會結合在一起,即便在下邊吊一個較重的物體也不會將它們拉開.這個實驗表明()
A.分子間存在引力B.分子間存在作用力C.分子間有間隙D.分子在永不停歇地運動
20.圖中能說明分子間隔變小的是()
21.下述有關臥室里的化學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旋緊麻油瓶塞香氣四溢,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B.砍刀刀口磨得很鋒利,是為了減小壓力
C.掛叉子用的塑膠掛鉤的吸盤,是大氣壓的作用
D.包子在油中煎比在水底煮容易焦,說明油的沸點比水高
22.下述關于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內能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所具有的動能
B.0℃的冰融化為0℃的水后,它的內能沒有變化
C.濕度高的物體一定比室溫低的物體的內能大
D.一個物體氣溫下降了,內能一定減小
23.下述過程中,屬于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鉆木取火B.鋸木頭時,鋸條發熱
C.衛星步入大氣層時殼體發熱D.冷水中倒入冰塊,溫度升高
24.一根鋸床的氣溫下降了,則()
A.一定是對該鋸片做了功,使它的內能降低,氣溫下降
B.一定是對該鋸片傳遞了熱量,使它的內能降低,氣溫下降
C.對該鋸片做功和傳遞熱量,使它的內能降低,是不能同時存在的
D.對該鋸片做功和傳遞熱量,都可以使它的內能降低,氣溫下降
二.填空題
25.用手反復彎折鐵絲,彎折處的分子熱運動,氣溫下降擴散現象是分子熱運動,這是通過的方法改變鐵絲的內能.
26.如右圖所示,依照分子動理論:①說明分子;②說明分子間;③說明分子間.
27.做飯時,在很遠我們能夠嗅到菜的濃香氣,當菜涼出來時,所聞見的味道就逐步變淡,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是.
28.我們倍感冷時,有時會搓手,有時會使用暖水袋,后者是通過的方式烤火,前者是通過的方式烤火.兩種方式都能降低物體的能.
29.如圖所示,用氣筒向裝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氣,當瓶蓋從瓶口跳出時,看見瓶中出現了霧氣.在“瓶塞跳出,出現霧氣”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這個現象說明了.
30.“熱”字有著多種涵義,有時表示濕度,有時表示熱量,有時還表示內能.請說明以下事例中“熱”所表示的數學量.
(1)雙手磨擦會倍感發熱;(2)物體放熱氣溫會下降;
(3)燃料燃燒形成熱;(4)沸騰的沸水很熱.
31.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著;兩滴水銀能手動合成一大滴水銀,說明分子間存在著.
32.用如圖的裝置演示氨氣擴散現象,其中一袋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褐色甲烷二氧化碳,另一袋裝有空氣.為了有力地證明二氧化碳發生擴散,裝甲烷二氧化碳的應是B(選填“A”或“B”)瓶.
按照現象可知二氧化碳發生了擴散.擴散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分子.若實驗氣溫分別為①0℃,②4℃,③20℃,④30℃.則在④溫度下(填序號)二氧化碳擴散最快.
33.冬天兒子們圍著火爐烤火,這是借助的形式獲取內能;而遠離火爐的女兒同時還要靠手掌反復磨擦讓手倍感溫暖,這是借助的形式降低了手的內能.(以上兩空選填“做功”或“熱傳遞”)
三、實驗綜合題
34.在裝著紅褐色甲烷二氧化碳的杯子里面(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氣密度),倒扣一個空杯子,使兩個瓶口相對,兩瓶口之間用一塊玻璃板隔開(圖甲),抽掉玻璃板后,最終發覺兩瓶內二氧化碳顏色基本相同.
(1)這是一種哪些現象?;
(2)它說明了哪些?___.
35.改變內能有不同的形式,甲圖是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團蘸了氯仿的棉花,當迅速壓下活塞時,可見到筒內棉花燃燒上去.這是通過方法使玻璃筒內的空氣降低,氣溫下降,達到棉花的燃點,使棉花燃燒.乙圖是通過方法把試管里的水加熱至沸騰.
36.右圖所示是王濛在2010年加拿大奧運會500米短池速滑賽事中奪金的場景.在滑行的過程中擴散現象是分子熱運動,冰刀與冰層之間的磨擦為磨擦(選填“滑動”或“滾動”);湖面的體溫會下降,這是通過方法降低了冰層的內能.
附: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解析:分子很小,我們用肉眼看不見,因而能用分子熱運動解釋的現象都看不見運動的微粒.題中很遠才能嗅到酒香是酒精分子運動的結果,腌泡菜是鹽分子步入了菜中,硫黃球變小是硫黃升華其分子步入了空氣中,都能用分子熱運動解釋,而沙塵暴時我們看見的是灰塵顆粒,不是分子的運動,所以不能用分子熱運動來解釋.
答案:C
2.答案:C
3.解析:分子間同時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作用力.固體和液體很難壓縮說明分子間有作用力;吸鐵石能吸引大頭針是由于它們間有磁場力,破鏡不能重圓是由于穿衣鏡不能在分子引力作用下重新組成一個整體,由于絕大多數分子間的距離都很大,分子間的引力很弱很弱,故選A.
答案:A
4.答案:A
5.解析: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能.用鋸鋸木頭是克服磨擦力做功,使鋸床內能減小,氣溫下降,故A錯;隕鐵下落過程克服空氣磨擦做功,致使內能減小,故B錯;夏季,長椅被太陽照熱,是通過熱幅射的方法使物體內能減小,故C錯;啤酒放進冰柜內,果汁通過熱傳遞的方法使氣溫增加,內能減少,所以D正確.
答案:D
6.答案:B
7.解析:任何物體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內能.內能大小和物體質量、溫度等多種誘因有關,故A對;物體內能降低,氣溫可能不變,如晶體融化、水沸騰,故B錯;改變內能的方法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故C錯;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內能,物體不含熱量,故D錯.因而選A.
答案:A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11.解析:要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運動的必須是分子,分子是看不見的.A、C、D都是宏觀的物體.故選B.
答案:B
12.解析: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氣溫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分子動能就越大,物體分子個數越多,動能和勢能的和越大,內能就越大.故選AC.
答案:AC
13.解析: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選項A、B、C是用熱傳遞方法改變內能,D項反復彎折鐵絲是對鐵絲做功,使其內能降低.故選D.
答案:D
14.解析: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內能大小和物體體溫、質量大小、體積大小等誘因有關,皆因氣溫高就說物體內能大是不正確的;物體吸收熱量內能降低,但氣溫不一定下降,如晶體融化時,吸收熱量,體溫不變.
答案:B
15.解析:題中粉筆灰、雪花都不是單個分子,它們的運動不是擴散現象,聞見肥皂的香氣是擴散現象產生的,故應選B.
答案:B
16.解析:香氛瓶塞打開后,香氛的分子都會擴散到空氣中,這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氣溫越高,擴散越快,氣溫高于0℃時,依然有擴散現象,為此D正確.
答案:D
17.解析:冰融化為水的過程須要放熱,因而0℃水的內能比0℃冰的內能大;水蒸發為水蒸汽的過程也須要放熱,因而0℃水蒸汽的內能比0℃水的內能大.所以兩者中水蒸汽的內能,冰的內能最小,故應選D.
答案:D
18.解析:二氧化碳膨脹對外做功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內能減少,水溫增加.
答案:C
19.解析:下邊的鉛塊在重力作用下沒有掉出來,說明有一種力與重力平衡,所以只能是兩鉛塊分子間的引力不讓它們分開.
答案:A
20.解析:聞味道是分子擴散,分子間隔變大;檢測氣密性時,分子同樣進行擴散,容積變大,間隔變大;晾干大衣時,水份子擴散到空氣中,間隔同樣變大;D中壓縮空氣,使二氧化碳的容積變小,間隔變小.
答案:D
21.解析:旋緊麻油瓶塞,香氣四溢是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結果;砍刀很鋒利是由于刀尖磨得很薄,減小了浮力,吸盤是大氣浮力的作用;油的沸點高,餛飩容易焦.故選ACD.
答案:ACD
22.解析:內能是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故A錯;冰融化過程要放熱,因而0℃水的內能比0℃冰的內能大,故B錯;物體內能大小和濕度、質量、物質種類等誘因均有關,因而氣溫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故C錯.應選D項.
答案:D
23.解析:A、B、C三項都屬于克服磨擦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只有D項符合要求.
答案:D
24.解析:鋸床的氣溫下降,內能減小,可能是對它做了功,也可能是鋸片吸收了熱量,這兩種方式對于改變內能是等效的.故應選D.
答案:D
二.填空題
25.解析:用手反復彎折鐵絲,對鐵絲做功使其內能降低,氣溫下降,分子熱運動顯得劇烈.
答案:減緩做功
26.解析:墨水滴在水底飄動,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下邊的鉛在被物體向上拉的情況下沒掉出來,處于平衡狀態,兩鉛塊之間存在一種力與向上的拉力平衡,只能是鉛塊分子間的引力;酒精和水混和后容積增大,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混和時有些分子步入對方的間隙中,總體積增大.
答案: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有間隙
27.解析: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濕度有關,水溫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率越快.當燒飯時,因為氣溫高,分子運動激化,所以在很遠處才能嗅到異味,而濕度增加后,分子無規則運動速率變慢,萊香氣逐步變淡.
答案:分子永不停歇地做無規則運動,水溫越高,熱運動越劇烈(或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濕度有關)
28.解析:搓手是通過做功的方法來減小手的內能;冷水袋是通過熱傳遞的方法減小手的內能的.區別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形式:做功改變物體內能一定是能量的轉化,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熱傳遞的方法改變內能一定是能量的轉移,內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答案:做功熱傳遞內
29.解析: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產生的小水滴,用氣筒向瓶內打氣,當瓶蓋從瓶口跳出時,二氧化碳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水溫增加.周圍水蒸汽遇冷液化,就產生了霧氣.
答案:液化二氧化碳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水溫增加
30.解析:手倍感發熱和沸水很熱都是指氣溫高;物體放熱是指吸收熱量;燃燒形成熱是指將物理能轉化為內能.
答案:體溫熱量內能氣溫
31.解析:依照分子動理論,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是由于分子間有作用力;兩滴水銀能手動合成一大滴水銀是由于分子間有引力.
答案:作用力引力
32.答案:A瓶中有紅褐色二氧化碳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33.。答案:熱傳遞做功
三、實驗綜合題
34.解析:不同物質接觸時,彼此步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兩瓶二氧化碳在抽掉玻璃板后,顏色顯得相同,說明氯氣分子、空氣分子彼此步入了對方,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答案:擴散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35.解析:改變物體內能有兩種形式:做功和熱傳遞.迅速壓下活塞時,活塞對二氧化碳做功,內能降低,氣溫下降,達到棉花著火點,使其燃燒,加熱物體是通過熱傳遞使物體內能降低.
答案:做功內能熱傳遞
36.解析:冰刀在湖面上滑行,它們之間的磨擦,屬于滑動磨擦.在滑行時要克服磨擦對冰做功,使其氣溫下降而融化.
答案:滑動做功
=相關文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