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硬件端的華為“1+8+N”,還是金山文檔構建“共創文檔江湖”的熱議風波。背后都指向同一個點——將不同個體集聚協同,發揮更高效的“群體智慧”。
技術迭代促使了這一切。華為和金山文檔作為國外企業發展自主技術的一個注腳。無論是在全球通訊技術上獨樹一幟的華為,還是作為“國內獨立民族知識產權的軟件”的金山文檔,她們背后都有很深的技術沉淀。
而技術的落點,最終落在年青人身上,為她們提供一個受世界改變和改變世界更高效的方法——他們更愛“抱團”了。
2021,“在線文檔”成為產品界的頂流,各種爆火文檔接連出圈,絕非碰巧。這背后除了有在線文檔基于跨部門、跨組織多人協作帶來的方便、易用和實時性,還代表一種“集體創作行為”被認可和價值被放大。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在線文檔主要群體——年輕人,讓她們在生活和工作上參與形式從“縱向串聯”走向“橫向并聯”,這是與傳統文檔最大的區別,也是大聯接時代的一個注腳。
所謂“縱向串聯”和“橫向并聯”的區別很大,在筆者看來其區別主要彰顯在兩方面。
一方面,“縱向”某種程度意味著“自上而下的、指令式的、封閉的”,而“橫向”某種意味著“平行平等的、協商式的、開放的”。
例如日常工作中,公司領導通過傳統文檔發布一個命令,提出一系列要求,之后逐級傳達串聯和并聯連接實踐,到下邊的年青人根據文檔要求執行即可。從單次溝通過程來看,在文檔發出那一刻,這個文檔就意味著一道自上而下的指令,是封閉的,這背后大多沒有商量余地。在線文檔不一樣,在線文檔發布后,參與者同時在線,多方可同時編輯,其開放性、協商性大大提高,某種程度上講參與者都是平等參與,平行協作,也更容易迸發創造性,因而,一份在線文檔常常是群體“群體智慧”的結晶。
另一方面,從協作效率來講,“串聯”意味著所有環節一個遇阻,意味著整體遇阻;而“并聯”之間并不會因“個體”而影響“整體”,于是會顯得更高效。
以在線共創“萬人畫卷”為例,若借助傳統文檔,讓成千上千人協作,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也容易“卡殼”在某個環節,而且通過在線文檔創作,短短幾天即可完成,但是因為是“并聯的集體創作”串聯和并聯連接實踐,協作者之間可以相互碰撞出更多的創意火花,也能實時參與合作,顯得十分高效,這就是促使借助此次圍繞五四青年節抓手,傳播青春正能量價值的事,得以快速覆蓋到天南海北的無數年青人。
總的來看,在大聯接時代,因為大聯接、大數據、云估算、人工智能等各類技術發展,致使“集體創作的大合作”越來越常見。在這一背景下,新一代的年青人,從“縱向串聯”走向“橫向并聯”后,也能以更開放的態度、更平等的話語權、更不受限的創造力,去更高效地參與到工作、生活、社會事宜的集體創造中去,提高“社會整體智力”,并發揮出更高的“群體智慧”。而這,也是大聯接時代的主流進化。
作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