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杠桿平衡條件可以通過實驗獲得。
|| 知識要點||
1、當杠桿 或 時,我們說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
2. 杠桿的均衡條件用字母表示可以寫為:
杠桿平衡條件也稱為。
|| 經典例子||
示例1.在實驗“探索杠桿平衡條件”中:
(1)小王將拉桿放在支架上后,靜止在如圖A所示的位置,此時拉桿處于(平衡/不平衡)狀態。為了使拉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他可以將左端的平衡螺母移向
調整(左/右)。
(2)如圖B所示,將測力計倒掛在杠桿上,垂直向下拉什么決定杠桿的平衡,直至杠桿水平平衡。 這樣做的好處是,此時有相關數據需要記錄。 在下一組實驗中,需要改變相關量,重新進行實驗測量。 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一次只能改變一個數量進行實驗 B. 可以同時隨機改變多個數量進行實驗
(3) 調查中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4)若用彈簧測力計將A從垂直向下拉至逐漸傾斜什么決定杠桿的平衡,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仍保持平衡,彈簧測力計指示為(可選“變大”、“變小”)或“不變”)。
(5) 實驗正確后可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 課堂練習||
1、實驗“探索杠桿的平衡條件”中:
(1)無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A)所示。 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應將杠桿左端的螺母稍微轉動至(可選“左”或“右”)。
(2)調整后,第一組進行如圖(B)所示的實驗,第二組進行如圖(C)所示的實驗。 你認為組實驗更好,原因是。
2、如圖A所示,小明在探索“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使用的實驗設備包括: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秤、細鐵絲和幾個質量相同的鉤碼。
(1) 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 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右端下沉。 此時,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調整至(可選“左”或“右”),使杠桿保持靜止,達到杠桿不鉤時的平衡狀態。 這樣做的優點是便于在杠桿上直接測量。
(2)調整好杠桿的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的A點掛了4個鉤碼,在B點掛了6個鉤碼,杠桿在原來的位置完全平衡了。 于是小明得出了杠桿的均衡條件:_______。 他得出的結論合理嗎? ____;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一個新的探究問題:“如果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那么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組里的同學利用如圖B所示的裝置進行研究,發現杠桿在左端的不同位置,當用彈簧測力計將杠桿垂直向上拉動,使杠桿進入平衡狀態,測得的拉力與杠桿平衡條件不匹配。 原因是: 。
3. 均勻杠桿有兩個鉤子連接到 A,一個鉤子連接到 B。杠桿完全平衡。 如果A和B再添加一個鉤子代碼,則( )
A. 杠桿保持平衡 B. 杠桿左側向下傾斜
C.杠桿右側向下傾斜 D.無法判斷杠桿是否平衡
|| 參考答案||
需要了解的要點:
1.靜止勻速旋轉
2.功率乘以功率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F1l1=F2l2杠桿原理
經典例子:
1. ⑴平衡右側 ⑵易于直接讀取力臂 4 B ⑶尋找通用規則 ⑷變大 ⑸功率乘以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課堂練習:
1. ⑴右 ⑵二、方便直接讀取力臂
2. ⑴左水平力臂 ⑵功率乘以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⑶不合理 對比一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偶然的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