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究融化和融化的特征(第2課時)》新課標教學設計【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1、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2、了解融化曲線和融化曲線的數學意義3、會查熔點表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中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5、能借助融化和融化的知識解釋簡單現象,解決簡單問題,培養(yǎng)中學生發(fā)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過程與方式:了解有沒有固定的融化氣溫是區(qū)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式,通過探究活動,使中學生進一步感知圖象法研究數學量變化的優(yōu)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融化、凝固對人類有利也有弊,對中學生進行辯證唯心主義教育。【教學重、難點】:“探究冰、石蠟的融化特性”是本節(jié)的重點,按照實驗數據剖析、總結推理融化和融化曲線并了解其化學意義是本節(jié)難點之一,了解晶體融化要吸收熱量而氣溫不變是又一難點。【學情剖析】:本節(jié)課的內容較多,且難度較大,晶體融化或融化時,盡管伴隨有熱的得失,而且水溫不變。受小學中學生知識冰平的限制,中學生較難理解。另外,還應給中學生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如:圖形圖象、物質狀態(tài)等【教學方式】:實驗探究法、對比法、圖像法【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冰和石蠟融化和融化有哪些不同點。
二、新課教學:(一)、晶體.1、冰的融化曲線的剖析:(班主任選擇一個組的融化曲線,請該組朋友畫在黑板上)述說:其他各組的曲線似乎不完全相同,并且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朋友們結合實驗,回答下述問題。(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冰是哪些狀態(tài)?氣溫如何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冰是固態(tài),氣溫下降)(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冰開始融化?(答:B點)(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熔化和凝固作業(yè)設計,冰的狀態(tài)怎樣?氣溫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冰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冰的狀態(tài)是固態(tài)和液態(tài)共存。冰的濕度保持在0℃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xù)對冰加熱,即冰仍在放熱)(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冰是哪些狀態(tài)?氣溫怎樣變化?(答:冰的狀態(tài)是液態(tài),冰早已融化完畢,繼續(xù)加熱,冰的氣溫下降)(5)、像冰那樣,有固定的融化體溫的固體叫晶體2、熔點述說:不僅冰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類金屬、冰、固態(tài)酒精等,它們的融化曲線都與冰的融化曲線形狀相像,只是融化時的氣溫高低不同而已。這條融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溶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晶體的融化是在一定的濕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融化過程中,氣溫保持不變。晶體融化時的氣溫叫熔點。純冰的熔點是48℃。我們實驗用的冰不純熔化和凝固作業(yè)設計,熔點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