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邊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們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化學《大氣浮力》教案,歡迎你們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學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化學《大氣浮力》教案
教學目標
1.曉得大氣壓的變化規律;
2.能舉例說明大氣壓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科學眼光發覺大氣浮力的存在的例子。
難點:理解大氣浮力的應用及變化過程剖析。
教學過程
一、大氣壓的變化規律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41、42面頁內容,完成下述填空:
1.檢測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常見的氣壓計有金屬盒氣壓計和水銀氣壓計,它們各自有哪些異同點?
2.大氣壓的特征:
觀察上圖,總結大氣浮力變化的特征:
(1)特性: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浮力都相等。大氣壓隨海拔高度降低而降低,且大氣壓的值與溫度的變化有關。通常來說,陰天大氣壓比晴天高,冬天比夏季高。
(2)大氣壓變化規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內,每上升10米八下大氣壓強教學視頻,大氣壓大概增加100Pa.
●小組討論
1.請朋友們認真觀察第41面圖9.3-4“無液氣壓計”中的甲圖,完成以下問題:
①表盤上的兩行數字的單位分別是哪些?
②請你讀出此時的浮力值是多少?
2.海平面附近的氣壓(1標準氣壓)約為105Pa,海拔高度越高,大氣壓越低.
●教師點撥[]
1.天氣和季節變化也會影響大氣壓的變化,夏季氣壓比冬季高,陰天氣壓比晴天高;
2.徒步用的高度計的實質也是氣壓計。
●跟蹤訓練
1.如圖所示是課本中展示的自制實驗器材,下述說法正確的是(A)
A.甲是氣壓計,乙是體溫計B.甲是氣壓計,乙是氣壓計
C.甲是體溫計,乙是體溫計D.甲是體溫計,乙是氣壓計
2.課本41面關于“大氣浮力隨高度變化”的闡述有這樣一段話:不同高度的大氣壓不一樣,天氣的變化也會影響大氣壓.在海拔3000m以內,大概每下降10m,大氣壓降低100Pa.似乎影響大氣壓的誘因有好多,請你課后查閱資料,瞧瞧大氣浮力還與下述誘因有何關系?
①天氣②季節③時辰④地理經度⑤水陸⑥地勢高低⑦濕
3.在礦泉射手的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扎l2個小孔,往瓶內加入適量的水,從瓶口正上方往下看,可以看見水向四周噴吐的距離都相同,如圖所示,此現象表明:在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浮力都相等。若此時蓋上蓋子并旋緊,水就不再噴吐,這是因為瓶內氣壓大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大氣壓.
二、大氣壓的應用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42面,完成下述填空:
(1)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下是100℃,隨著大氣壓的降低,水的沸點也會增加;
(2)活塞抽水機使用時,若提起活塞,球閥A遭到大氣壓的作用而關掉,活塞的下邊空氣黏稠,氣壓大于外界的大氣壓,于是,低處的水遭到大氣壓的作用推開球閥B步入圓筒;
(3)當壓下活塞時,球閥B被水壓下而關掉八下大氣壓強教學視頻,水被阻不能向上流動,于是沖開球閥A步入圓筒的下部;
(4)再提起活塞時,活塞里面的水促使球閥A關掉,水從側管流出。與此同時,井里的水又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推開球閥B而步入圓筒。
●小組討論
1.班主任演示“二次沸騰實驗”,中學生歸納液體沸點與浮力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隨液體上方氣壓的減小而減小,隨液體上方氣壓的減少而減少。用這個道理制成高壓鍋,高原的海拔高度高,氣抬高,普通鍋煮飯時水的沸點大于(填“大于”或“小于”)100℃,借助高壓鍋通過提升液面上方的二氧化碳浮力來提升水的沸點,進而達到快速曬干食物的目的.
2.觀察“活塞式抽水機步驟圖”(對照教案),剖析它們的那個工作環節借助了大氣浮力?
●教師點撥
1.高原反應即急性高原病,是人抵達一定海拔高度后,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而導致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干燥等變化,而形成的自然生理反應,海拔高度通常達到2700米左右時,都會有高原反應.
2.打氣筒原理、風箱原理也用到大氣壓的知識.
●跟蹤訓練
1.小華制成如圖所示的“自動給水裝置”,是用一個裝滿水的塑膠杯子倒置于盆栽中,瓶口正好被水浸入.其瓶中海面能低于盆內海面,主要是因為(D)
A.瓶的支持力的作用B.瓶的重力作用
C.水的壓強作用D.大氣壓的作用
2.南宋文豪范成大到武當山旅游時,發覺在山頂“煮米不成飯”,這是因為山頂(D)
A.氣壓大沸點高B.氣壓大沸點低
C.氣壓小沸點高D.氣壓小沸點低
3.20世紀60年代,為控制霍亂疫情,嘗試用加熱青篙水堿液的方式使其沸騰,進而消除水份以提取抗生素,但提取療效并不理想.她猜測:可能在低溫的情況下,抗生素被破壞掉了.對此,可采用的方式是(C)
A.用微火加熱使堿液沸騰B.用蔥段加熱減短沸騰的時間
C.減少容器內的氣壓D.減小容器內的氣壓
大氣浮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曉得哪些是大氣壓,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氣壓形成的緣由,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3.曉得大氣壓的值是托里拆利實驗測定的,記住大氣壓的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科學眼光發覺大氣浮力的存在的例子。
難點:理解大氣浮力的應用及變化過程剖析。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大氣壓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39面,請自主完成下述問題:
1.大氣浮力確實是(選填“是”或“不是”)存在的。
2.大氣形成的浮力叫大氣壓,簡稱氣壓,通常用p0表示。
●小組討論
各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下述實驗:
(1)如圖,將塑膠掛鉤的塑膠吸盤緊緊貼在墻壁,這么塑膠吸盤能夠固定在墻上上而不開裂呢?假如再在塑膠吸盤上戳個小孔,塑膠吸盤還能夠固定在墻上上?
(2)將一玻璃管裝滿水,用一硬紙片擋住管口。再倒轉過來,如圖,玻璃管中的水會不會流下?若果將玻璃管下端弄一個小孔,玻璃管中的水都會不會流下?
(3)用吸管可以汲取杯中的啤酒。將啤酒杯裝滿啤酒后,再將杯口密封住,用吸管能否汲取杯中的啤酒?
●教師點撥
1.奧托·格里克設計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2.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份二氧化碳浮力)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份二氧化碳浮力,高壓鍋外的氣壓稱大氣壓.
●跟蹤訓練
1.下述例子中,借助大氣壓作用的是(C)
A.水往低處流B.大夫用針頭把藥水掉入患者胸肌中
C.用吸管吸啤酒D.深水潛水員要穿特制的抗壓潛水服
2.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借助大氣浮力的是(C)
A.啄木鳥用修長而堅硬的尖嘴插入樹根
B.駱駝有厚實的手臂,不會深深陷沙地
C.用吸管將啤酒洗到嘴巴D.攔河壩被設計成下寬上窄的形狀
3.如圖所示,塑膠瓶中灌滿水,用一張紙覆蓋瓶口,壓緊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紙都不會下落,是由于大氣壓作用。若此時在瓶底用針扎一小孔,觀察到的現象是紙片和水下落。
二、大氣壓檢測
●自主預習
大氣壓到底有多大?閱讀第40面的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托里拆利實驗須要什么器材?
2.請你依據內容簡單談談檢測大氣浮力的步驟.
3.如果吸盤和桌面的接觸面積S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為80N,則吸盤表面遭到的大氣浮力為多少帕?
●小組討論
為了較確切地測出大氣壓的值,我們要進行精確檢測,請朋友們認真閱讀課本第40面的“托里拆利實驗”,完成以下題目。
1.玻璃管內為何要倒滿水銀?
2.玻璃管內外液面高度差是多少?傾斜玻璃管又會如何?玻璃管往下插或往上提,管中水銀柱的高度會變嗎?改用粗管或細管做試驗,管中水銀柱的高度如何變?
3.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是真空,有沒有氣壓?管中的水銀柱的液面為何不升高到與管外相平?按照液體浮力的特性,試著解釋水銀柱形成的浮力等于大氣浮力.
4.依照液體浮力和密度的有關知識,請你估算760mm水銀柱形成的浮力是多大?
解:760mm水銀柱形成的浮力p0=ρ汞gh=13.6×103kg/m3×9.8N/kg×760×10-3m=1.013×105Pa.
5.托里拆利首次較確切的測出大氣壓的值,我們把760mm水銀柱形成的浮力規定為1標準大氣浮力,1標準大氣浮力p0=1.013×105Pa=浮力=浮力.
●教師點撥
在解釋水銀柱形成的浮力等于大氣浮力時,注意先假定玻璃管內與管外頁面相平處有一輕質物片,通過剖析物片向下和向上受力情況,來得出推論.
●跟蹤訓練
1.月球的表面積約5.1×,月球表面的大氣壓約1.0×105Pa,則大氣對月球表面的壓力約為5.1×1019N.
2.做托里拆利實驗時,檢測的大氣浮力值比真實值小,其中的誘因可能是(B)
A.玻璃管放得不豎直B.玻璃管內混進少量空氣
C.水銀管內的水銀太多D.玻璃管粗細不均
3.右圖為托里拆利實驗的裝置圖,下述敘述正確的是(多選)(AD)
A.將玻璃管稍稍傾斜,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不變
B.將玻璃管稍為向下提起但沒有離開液面,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大
C.向槽中繼續注入少量水銀,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小
D.換用更粗一些的等長玻璃管,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不變
學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八年級上冊化學學案|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學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八年級上冊化學學案|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