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吳玉婷提問:為何生物膜才能控制物質的進出呢?這與生物膜的結構有哪些關系?思索:結合磷脂分子的結構特征和所處環境,討論畫出雙層磷脂分子在空氣——水界面的排列方法。討論:若用玻璃棒攪亂,磷脂分子會步入水底,集聚產生許多小球形脂滴,請朋友們互相討論思索磷脂分子是怎樣排布產生脂滴的?時間:1925年實驗:法國科學家戈特和格倫德用乙醇(一種有機溶劑,可以溶化脂類)從人的紅細胞膜中提取脂類,在空氣-水界面上描畫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約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推論:“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明治結構模型有哪些不足?**物質跨膜運輸的特性:1.水份子可以自由通過;2.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3.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推論: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回顧順含量梯度可以通過不能通過選擇透過性膜細胞膜的組成成份及其比列,各類成份在細胞膜中的分布情況。1對細胞膜主要物理成份的探求對生物膜結構的探求歷程(以細胞膜為例)資料一資料二2建立細胞膜分子結構模型資料三細胞膜中的脂類排列為連續的兩層資料五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靜態結構資料六蛋白質可深入脂單層且分布不均勻資料七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流動鑲嵌模型脂類、蛋白質資料四●●不溶于脂類的物質溶于脂類的物質細胞膜●●●●●●●●時間:19世紀末(1895年)實驗:歐文頓用500多種物理物質對動物細胞的私密性進行上萬次實驗,發覺可以溶于脂類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類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
探求細胞膜的主要物理成份(資料一)提出:膜是由脂類組成的。紅細胞的細胞膜探求細胞膜的主要物理成份時間:20世紀初實驗:科學家將膜從喂奶植物的紅細胞中分離下來,發覺細胞膜不但會被溶化脂類的溶劑溶化,還可以被蛋白酶分解。(資料二)提出:膜的主要成份是脂類和蛋白質。磷脂是一種由甘油、脂肪酸和乙酸所組成的分子,乙酸“頭”部是親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建立細胞膜結構模型(磷脂的排布)(資料三)疏水尾部背部親水時間:1917年實驗:朗姆瓦將磷脂溶于苯和水底,當苯揮發完之后,磷脂分子在空氣與水的界面上分布散亂,經過推擠排列成了雙層,并且每位磷脂分子的腹部溶入水底,尾部浮于海面。按照細胞膜所處的內外環境,你覺得細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應當如何排列?細胞膜中的脂類(磷脂)分子排列為連續的兩層。(資料四)建立細胞膜結構模型(磷脂的排布)時間:1959年實驗:羅伯特森在電鏡下見到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小資料(關于電鏡成像)電子束照射大分子物質散射度高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呈暗帶;照射小分子物質,散射度低,呈亮帶。建立細胞膜結構模型(蛋白質的排布)(資料五)羅伯特森觀點:①蛋白質分子都鑲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外側,所有膜長度相同。
②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靜止不動的。單位膜模型:“蛋白質—脂質—蛋白質”靜態模型暗亮暗把生物膜描述為靜態的剛性結構,這或許與膜功能的多樣性相矛盾。變形蟲的變型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時間:1970年實驗:科學家將人和鼠的細胞膜用不同的螢光顏料標計細胞表面蛋白質,誘導兩種細胞融合,雜交細胞的一半腫脹色螢光、另一半發紅色螢光,放置一段時間后發覺兩種螢光均勻分布。(資料六)探究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冰凍刻蝕電鏡技術觀察的蛋白質分布模型標本用干冰(液氮)冰凍后用冷刀斷掉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升溫后曝露破裂面。蛋白質、、在磷脂雙分子層中鑲在貫串嵌入大鼠肝細胞膜冰凍刻蝕的電鏡相片冰凍刻蝕電子顯微法(資料七)細胞膜外表,有一層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脂類結合產生的糖蛋白,叫糖被。具有保護、潤滑、細胞辨識等作用。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1、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