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浮力形成的緣由是空氣受重力的作用,空氣又有流動性。從分子動理論可知,二氧化碳的浮力是大量分子頻繁地碰撞容器壁而形成的。單個分子對容器壁的碰撞時間極短,作用是不連續的,但大量分子頻繁地碰撞器壁,對器壁的斥力是持續的、均勻的,這個壓力與器壁面積的比值就是壓強大小。
大氣浮力形成的緣由是哪些
1、用分子運動論解釋
主要是由于在大氣運動中,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組成,而這種分子必然要對浸在空氣中的物體不斷地發生碰撞。每次碰撞,空氣分子都要給與物體表面一個沖擊力,大量空氣分子持續碰撞的結果就彰顯為大氣對物體表面的壓力,因而產生大氣壓。
若單位容積中富含的分子數越多,則相同時間內空氣分子對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上碰撞的次數越多,從而形成的浮力也就越大。這種不同的分子的碰撞都會形成了大氣壓。
2、重力觀點解釋
課本中主要提及的是:空氣受重力的作用,空氣又有流動性,因而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講得細致一些,因為月球對空氣的吸引作用,空氣壓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體來支持它,那些支持著大氣的物體和地面,就要遭到大氣壓力的作用。單位面積上遭到的大氣壓力,就是大氣浮力。因而大氣浮力形成的緣由是因為空氣的流動性。
大氣浮力是哪些意思
大氣對浸在它上面的物體形成的浮力叫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大氣浮力是指月球上某個位置的空氣形成的浮力月球表面的空氣遭到重力作用,由此而形成了大氣浮力。月球里面的空氣層密度不是相等的,緊靠地表層的空氣密度較大,高層的空氣黏稠,密度較小。
大氣浮力既然是由空氣重力形成的,高度大的地方,它里面空氣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離地面越高,大氣浮力越小。一般情況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下降12米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大氣浮力增加1毫米水銀柱。
二氧化碳和液體都具有流動性,它們的浮力有相像之處、大氣壓向各個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個方向的大氣浮力相等。并且因為大氣的密度不是均勻的,所以大氣浮力的估算不能應用液體浮力公式。
被密封在某種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其浮力是大量的做無規則運動的二氧化碳分子對容器壁不斷碰撞而形成的。它的大小不是由被封閉二氧化碳的重力所決定的。大氣浮力公式:P=ρ氣gh
大氣浮力與海拔高度的關系
大氣壓與海拔高度的關系:
高度降低,大氣壓降低;在3000M范圍內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每下降12M,大氣壓降低1mmHg,大概133Pa。
氣壓的大小與海拔高度、大氣濕度、大氣密度等有關,通常隨高度下降按指數律遞減。氣壓有日變化和年變化。一年之中,秋季比春季氣壓高。三天中,氣壓有一個最高值、一個最低值,分別出現在9-10時和15-16時,還有一個次高值和一個次低值,分別出現在21-22時和3-4時。
氣壓日變化幅度較小,通常為0.1-0.4千帕,并隨經度增高而降低。氣壓變化與風、天氣的優劣等關系密切,因此是重要氣象因子。一般所用的氣壓單位有帕(Pa)、毫米水銀柱高(mm·Hg)、毫巴(mb)。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00帕=1毫巴≈3/4毫米水銀柱高。氣象觀測中常用的檢測氣壓的儀器有水銀氣壓表、空盒氣壓表、氣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