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張國榮
區域:湖南省-慶陽-永靖縣
校區:永靖縣劉家峽小學
共1節課
第三節大氣浮力中學數學人文教學2011年課程標準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方法
(一)認識大氣浮力的客觀存在
(2)了解大氣浮力的檢測方法,了解大氣浮力的大小和單位
(3)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及日常生活中利用大氣浮力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遵守大氣浮力相關規定,對大氣浮力的感知是客觀存在的。
(2)觀察演示實驗,感知大氣壓力的大小。
(3) 觀察和感知人類如何利用大氣浮力。
三、情緒心態與價值觀
(一)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2)通過對大氣浮力的認識,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 學業情況分析
八年級中學生思維活躍,好學,對自然現象充滿好奇,但動手能力不強,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缺乏把握。 中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毅力。 每個中學生都希望取得好成績 但是,大多數中學生生性懶惰,不愿意動腦、動手動、動嘴,沒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 因此,應從中學生身邊的現象中引入知識,使中學生逐漸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3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大氣壓力的存在與測量
教學難點:大氣壓力的檢測
4 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期教學活動 1 【導論】大氣浮力
【導出新課】:我們生活在一個藍色的星球上,大氣層濃厚,周圍環繞著肥沃的農田。 其實,我們平時是看不到空氣的,只是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它。 在月球強大的引力作用下,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月球周圍聚集,形成了數萬至數千公里的大氣層。 隨著距地面高度的降低,二氧化碳的密度變得越來越粘稠。 探空湖人隊在3000公里的高空仍然發現了粘稠的大氣層。 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下界可能延伸到地面以上約6400公里。 據科學家推算,大氣層的質量約為6000萬億噸。 空氣和液體一樣,有重力和流動性,那么空氣也有浮力嗎? 如果空氣中有浮力,這個浮力有多大? 這就是我們明天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活動二【講座】大氣浮力
1、大氣壓力的存在
實驗一:吞下瓶子里的豬肉
將一些石頭倒入缸中,將燃燒的酒精棉放入缸中。 這時候你會發現塞在瓶口里的豬肉很快就被吞進了瓶子里。
一位中學生解釋說:一方面,酒精棉的燃燒需要消耗瓶內的氫氣,另一方面,隨著溫度下降,瓶內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擠出瓶外。 這個實驗表明大氣中存在浮力。
實驗二:蓋杯實驗
在試管開口端放一塊硬紙板。 將設備倒置,發現紙板會掉落; 如果裝滿水后用紙板堵住開口,請快速將設備倒置,發現紙板不會掉落。
中學生分析,在第一個實驗中,由于瓶子里有空氣,內外浮力會相互抵消,紙片會因為自身重力全部下落。 這個實驗充分證明了大氣中浮力的存在。
實驗三:小試管大試管上升
將直徑較大的試管裝滿水,然后將外徑稍小的空試管插入1/3左右,倒置觀察小試管的運動狀態。
啟發中學生認為是大氣克服了小試管的重力,使小試管向下連接。這個實驗充分證明了大氣中浮力的存在
(三)得出大氣壓力的相關推論: 1、大氣壓力形成的原因——空氣受重力影響,但只能流動,所以里面的空氣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2、大氣浮力: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的浮力。 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實驗四:馬格德堡半球實驗
二、大氣壓力的檢測
(1)利用p=F/S檢測大氣壓力
(2)托里拆利實驗
中學生自己看課本,班主任提出:
(1)實驗中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短,用刻度尺測量管內水銀柱的高度為76cm,即760mm可以換算成多少個大氣壓? .
中學生借助液體浮力估算公式p=ρgh估算76cm高的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請中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估算過程。
P0=P汞=13./m3×9.8N/Kg×0.76m=1.013×105Pa
(2) 為什么玻璃管里裝的是水銀?
指出:
在做托里切利實驗時,下列情況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1、玻璃管宜粗些或細些。 2、向水銀罐內注入水銀,使液面上升。 3. 提起或升高玻璃管。 4.傾斜玻璃管
擴張
1、用水代替水銀,在標準大氣壓下水壓可以升高多少米?
2、屋頂面積45m2。 屋頂上的大氣壓力是多少? 為什么這么大的壓力沒有把屋頂壓塌?
(3)工具:氣壓計(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3.大氣壓力的變化
班主任用多媒體展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1)離地面越高的地方,氣壓越低。 (2)海拔高度小于3000m,氣壓每升高10m,氣壓增加約100Pa。 (3)晴天氣壓比晴天氣壓高,冬季氣壓比夏季氣壓高。
4.生活中的大氣壓及相關解釋
中學生思考身邊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及應用
塑料衣帽鉤喝啤酒吸墨拔罐
活動三【活動】總結
引導中學生暢談本課知識和情感能力的收獲。
活動四【工作】大氣浮力
作業:43頁,24道題
第三節大氣浮力
課程設計 課堂記錄
第三節大氣浮力
一、第一學期教學活動一【導論】大氣浮力
【導出新課】:我們生活在一個藍色的星球上,大氣層濃厚,周圍環繞著肥沃的農田。 其實,我們平時是看不到空氣的,只是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它。 在月球強大的引力作用下,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月球周圍聚集,形成了數萬至數千公里的大氣層。 隨著距地面高度的降低,二氧化碳的密度變得越來越粘稠。 探空鵜鶘號在 3000 公里的高空仍然發現了粘稠的大氣層。 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下界可能延伸到地面以上約6400公里。 據科學家推算,大氣層的質量約為6000萬億噸。 空氣和液體一樣,有重力和流動性,那么空氣也有浮力嗎? 如果空氣中有浮力,這個浮力有多大? 這就是我們明天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活動二【講座】大氣浮力
1、大氣壓力的存在
實驗一:吞下瓶子里的豬肉
將一些石頭倒入缸中,將燃燒的酒精棉放入缸中。 這時候你會發現塞在瓶口里的豬肉很快就被吞進了瓶子里。
一位中學生解釋說:一方面,酒精棉的燃燒需要消耗瓶內的氫氣,另一方面,隨著溫度下降,瓶內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擠出瓶外。 這個實驗表明大氣中存在浮力。
實驗二:蓋杯實驗
在試管開口端放一塊硬紙板。 將設備倒置,發現紙板會掉落; 如果裝滿水后用紙板堵住開口,請快速將設備倒置,發現紙板不會掉落。
中學生分析,在第一個實驗中,由于瓶子里有空氣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短,內外浮力會相互抵消,紙片會因為自身重力全部下落。 這個實驗充分證明了大氣中浮力的存在。
實驗三:小試管大試管上升
將直徑較大的試管裝滿水,然后將外徑稍小的空試管插入1/3左右,倒置觀察小試管的運動狀態。
啟發中學生認為是大氣克服了小試管的重力,使小試管向下連接。這個實驗充分證明了大氣中浮力的存在
(三)得出大氣壓力的相關推論: 1、大氣壓力形成的原因——空氣受重力影響,但只能流動,所以里面的空氣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2、大氣浮力: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的浮力。 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實驗四:馬格德堡半球實驗
二、大氣壓力的檢測
(1)利用p=F/S檢測大氣壓力
(2)托里拆利實驗
中學生自己看課本,班主任提出:
(1)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管內水銀柱的高度為76cm,即760mm可以換算成多少個大氣壓? .
中學生借助液體浮力估算公式p=ρgh估算76cm高的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請中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估算過程。
P0=P汞=13./m3×9.8N/Kg×0.76m=1.013×105Pa
(2) 為什么玻璃管里裝的是水銀?
指出:
在做托里切利實驗時,下列情況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1、玻璃管宜粗些或細些。 2、向水銀罐內注入水銀,使液面上升。 3. 提起或升高玻璃管。 4.傾斜玻璃管
擴張
1、用水代替水銀,在標準大氣壓下水壓可以升高多少米?
2、屋頂面積45m2。 屋頂上的大氣壓力是多少? 為什么這么大的壓力沒有把屋頂壓塌?
(3)工具:氣壓計(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3.大氣壓力的變化
班主任用多媒體展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1)離地面越高的地方,氣壓越低。 (2)海拔高度小于3000m,氣壓每升高10m,氣壓增加約100Pa。 (3)晴天氣壓比晴天氣壓高,冬季氣壓比夏季氣壓高。
4.生活中的大氣壓及相關解釋
中學生思考身邊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及應用
塑料衣帽鉤喝啤酒吸墨拔罐
活動三【活動】總結
引導中學生暢談本課知識和情感能力的收獲。
活動四【工作】大氣浮力
作業:43頁,24道題
標簽: 3 節,大氣,浮力,教學設計,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