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你們好,我是悠米愛瑜伽。
引體向下是頭部訓練的王牌動作之一,它可以讓手臂顯得更寬,后期降低負重后,可以降低頭部胸肌長度。同時在訓練中,能夠加強下肢胸肌力量。
倘若依照標準無借助的形式操作,一次完成10個動作就屬于中上等水平,而且大部份人都做不到。
其中也包含一部份力量訓練者,她們可以完成大重量低位下拉,卻未能做好引體向下。
這么有人都會問了:假如我連1個標準的引體向下都做不好,應當怎樣辦呢?
1.強化手掌關節的力量
在引體向下的過程中,四肢沒有支撐點,只能通過右手握住雙杠持續的訓練。
假如臂力不足,則會出現手肘跑偏的現象,從手掌會漸漸回到第一指節上,最后只能舍棄訓練。
加強臂力的關鍵,并不是手掌,更多的要借助右手的力量。
首先須要將2個小啞鈴片貼合,并用大手指和其余4指捏住啞鈴片,持續保持30秒,直到力竭時停止,再換另一只手,建議左右單手各做3組*30秒。
其次須要使用臂力器訓練,大手指完全放松,反復地握住和握住臂力器,連續做完15次后,再換另一只手,建議左右單手各做4組*15次。
后者偏重于整個手部和腳趾力量,適宜全握雙杠的坐姿;前者著重于手掌和指節力量,適宜空握雙杠的坐姿。
2.強化小臂屈肌力量
大多數人都喜歡訓練腹部胸肌,例如啞鈴彎舉、啞鈴彎舉、頸后臂屈伸、仰臥臂屈伸等動作,它們主要針對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雖然可以附送練到小臂胸肌,而且作用十分有限。
整個小臂分為內側與兩側,分為小臂屈肌和小臂伸肌。
在做引體向下時,正常都采用正握坐姿訓練,會更多地借助小臂屈肌力量,也就是小臂外側,力量不足會導致小臂酸脹、提前力竭,加強小臂屈肌即可。
首先須要采用坐立坐姿引體向上彈力帶怎么用,單手反抓握杠鈴,并將小臂貼于背部上,通過活動手指,將杠鈴從下往上抬起再下放,建議左右兩邊各做4組*15次。
接著須要使用臂力器操作,單手緊握把手,另左側泡沫貼于小臂位置,使勁將把手向下壓低至最大幅度即可,建議左右兩邊各做4組*12次。
3.強化啟動能力訓練
好多人在向下帶動身體時,完全借助兩臂胸肌加碼完成訓練,到底部位置出現弓步現象,結果手指形成酸脹感,常年訓練都會導致肩袖損傷。
引體向下屬于復合動作,須要手指與頭部協同加碼來操作,這樣可以更多地剌激斜方肌、大圓肌、三角肌后束等上背肌群,能夠練到背闊肌以及肱二頭肌。
因而須要訓練啟動能力,在右手緊握雙杠后,雙腳伸直并攏,保持身體為一條直線,主動將腰部骨下沉至高位,此時身感受略微向下,這么便能調動上腹部和背闊肌。
可以分為慢速和快速兩種形式,建議慢速做5組*10次,快速做6組*12次。
4.強化底部位置的訓練
引體向下最難的部份就在后半程,也就是持續向下拉高身體,直到手臂過杠。
而且許多人只能做到手臂或則背部貼杠,達不到標準高度,最后只能借助完成訓練,這樣才會影響訓練療效。
拉不到最低位置,實際還是與頸部與背部胸肌力量相關,不僅要進行全面的訓練外,還要借助輔助器材進行操作。
直接將彈力帶扣在雙杠上,一只腳踏于彈力帶最高位,右手握杠,并將手臂伸直并攏,持續向下帶動身體,直到手臂過杠即可。
若果還認為吃力,可以將四肢同時踩在彈力帶上,這樣動作難度就更低一些。
建議選擇20-30磅阻力值的彈力帶,不能太細或則太粗,建議做6組*6次。
寫在最后的:
許多徒手愛好者只做引體向下,仍然可以練出完美的頭部胸肌腰線,還有各類高難度動作。
對于力量訓練者而言,引體向下并不是必練動作,用低位下拉也能練寬頸部。
并且從長遠來看,假若不做引體向下,后期的啞鈴劃槳、杠鈴臥推,包括腹部訓練就會遭到影響,由于你的臂力和臀部力量不足引體向上彈力帶怎么用,在沒有推動帶的前提下才會受限。
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它的作用,引體向下也不例外,既然他人能練好,這么你同樣可以做到,關鍵就是勤加練習——悠米愛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