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資源描述:
教材基礎實驗1.列表比較六個顯微觀察類實驗實驗名稱觀察方法觀察對象細胞的狀態染色劑常用實驗材料觀察內質網原色觀察內質網①活細胞無番茄葉或蘚類的葉觀察動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紅色大液泡②活細胞黑色大蒜③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觀察細胞中DNA、RNA的分布染(或顯)色觀察DNA、RNA死細胞④甲基綠吡羅紅染色劑人口腔上皮細胞或⑤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觀察線粒體線粒體活細胞⑥健那綠堿液人口腔上皮細胞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染色體⑦死細胞⑧龍膽紫堿液或乙酸草綠液大蒜根尖高溫誘導染色體數量變化染色體死細胞⑨改良乙醇品紅堿液香菜根尖實驗名稱試劑顏色生物材料備注淀粉的鑒別①碘液紅色脫色的莖稈等若材料有顏色,需先脫色還原糖的鑒別斐林試劑②磚白色沉淀蘋果或梨勻漿等現配現用、水浴加熱脂肪的鑒別利比亞Ⅲ(或Ⅳ)堿液白色(或紅)色玉米種子切塊需用③高倍鏡觀察蛋白質的鑒別④雙縮脲試劑紅色牛奶、稀蛋黃等先加A液,后加B液,拌勻使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提取液:⑤無水乙酸;分離液:⑥層析液胡冬瓜素:橙紅色;花青素:藍色;葉綠素a:藍紅色;葉綠素b:黃紅色新鮮的綠葉(如萵苣葉)加入氧化鈦是為了碾磨得更充分;加入氯化鈣可⑦防止在碾磨中色素被破壞酒精的鑒別酸鉀堿液紅色→灰紅色酵母菌堿性條件CO2的鑒別溴麝香草酚藍水堿液⑧藍→綠→黃酵母菌常溫條件調查類實驗課題調查對象統計方式估算方式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發病率人群匯總法發病率=重病人類÷被調查人數×100%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的遺傳形式病人家系匯總法勾畫圖表或系譜圖進行剖析種群密度的采樣調查①活動范圍大的植物標志重捕法個體總量(N)=初次捕獲個體數(n)×再次捕獲個體數(M)÷重捕的標記個體數(m),借此來恐怕種群密度動物或活動能力弱的植物②樣方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個體總量÷樣方的總面積調查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農田生態系統匯總法能量傳遞效率=第n+1營養級同化的總能量÷第n營養級同化的總能量底泥中小植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底泥中小植物③記名估算法或目測恐怕法豐富度=樣地中物種數量多少÷樣地面積實驗名稱實驗選料實驗方式備注細胞膜成份及鑒別①人成熟的紅細胞滲透法、離心法、酶解法等脂類溶劑和蛋白酶處理膜,剖析成份蝴蝶蘭葉②遮光法實驗前進行饑餓處理光合作用的發覺和O2的形成小球藻核素標記法用18O分別標記H2O和是遺傳物質的證據兩種腦炎雙桿菌體內轉化法S型真菌中存在能使R型真菌轉化成S型真菌的“轉化因子”兩種腦炎雙桿菌體外轉化法DNA是遺傳物質觀察菠菜葉葉綠體實驗視頻,蛋白質和寡糖不是大腸球菌和噬菌體③同位素標記法注意偏差剖析生長素的發覺胚芽鞘對照法體會光剌激的部位是④胚芽鞘尖端,單側光對動物向光生長形成某種“影響”胚芽鞘、瓊脂對照法尖端形成生長素,向上運輸,促使尖端上部的生長1.某科研人員借助小球藻在水份、光照、溫度等條件相同且適合的情況下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光照一段時間后,在藻類合成的有機物中能夠測量到18O?理由是哪些?提示:能。18O2經有氧呼吸形成的HO,用于有氧呼吸形成C18O2,C18O2用于光合作用可形成含18O的有機物。2.果蠅正常身和毛身為一對相對性狀,為了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某同事選定正常身果蠅與毛身果蠅進行正反交,觀察F1的表現型。該雜交實驗一定能判定其顯隱性嗎?試說明理由。提示:不一定。當顯性自交為雜合寅時,后代的表現型為正常身和毛身,未能判定顯隱性。3.若除酶外所有試劑均已保溫,現進行酶活力的實驗測定,嘗試寫出科學合理的實驗步驟。(可用必要的文字和箭頭表示)提示:加入緩沖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溫并計時→一段時間后檢查反應物的剩余量。1.(2017·全國卷Ⅰ)下述關于細胞結構與成份的表述,錯誤的是()A.細胞膜的完整性可用臺盼藍染色法進行測量B.檢查多肽的濃度可用雙縮脲試劑進行顯色C.若要觀察處于細胞分裂中期的染色體可用乙酸草綠液染色D.斐林試劑是富含Cu2+的酸性濾液,可被獼猴桃糖還原成磚藍色B[雙縮脲試劑的作用原理是Cu2+在酸性條件下與肽鍵發生反應生成白色酸鹽,由于多肽中沒有肽鍵,故不會與雙縮脲試劑發生反應,也就不能用雙縮脲試劑測量多肽的濃度。
]2.(2016·全國卷Ⅲ)在前人進行的下述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術相同(或相像)的一組是()①證明光合作用所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水②用紫外線等處理青霉菌選育高產抗生素弧菌③用T2噬菌體侵染大腸球菌證明DNA是遺傳物質④用氨基綠和吡羅紅對細胞染色,觀察核苷酸的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①③采用的是核素標記法,其中①是為兩組動物分別提供HO和CO2、H2O和C18O2,測量形成二氧化碳的標記情況,③是分別用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弧菌,檢查子代噬菌體的標記情況;②采用的是誘變技術,④采用的是混和染色技術。故采用的核心技術相同(或相像)的一組是①和③,B正確。]3.(2014·全國卷Ⅰ)下述關于動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的表述,錯誤的是()A.與藍色花瓣相比,采用白色花瓣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B.用黑藻莖稈進行實驗時,內質網的存在會干擾實驗現象的觀察C.用紅色香菜鱗片葉外表皮不同部位觀察到的質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D.紅色香菜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B[黑藻莖稈中的內質網顯紅色,液泡中細胞液的顏色接近無色,二者之間有顏色差別,因而內質網的存在不會干擾實驗現象的觀察,B項錯誤。
]鞏固提高見P163第6題教材基礎實驗的相關剖析1.下述關于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的表述,正確的是()A.轉換目鏡時應當手握目鏡當心平緩轉動B.以大蒜鱗片葉內表皮為材料不能觀察到質壁分離C.利比亞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中可觀察到橘紅色顆粒D.在新鮮黑藻小葉裝片中可進行內質網形態觀察和計數C[轉換目鏡時應直接轉動轉換器,不應手握目鏡,A錯誤;把顯微鏡視野調至較暗時,可以用大蒜鱗片葉內表皮為材料觀察質壁分離,B錯誤;利比亞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中可觀察到橘紅色脂肪顆粒,C正確;在新鮮黑藻小葉裝片中可觀察細胞中內質網的形態和分布,D錯誤。]2.(2019·道里區校級三模)下述有關各個實驗的表述中,正確的是()A.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在漏斗中倒入干燥的定性濾紙過濾碾磨液B.高溫誘導動物染色體數量的變化:用卡諾氏液處理大蒜根尖成熟區以固定細胞C.觀察動物細胞質壁分離:可選用蘚類小葉為實驗材料D.探究2,4D推動母株生根的最適含量:進行預實驗能否降低實驗偏差C[漏斗頂部放少許棉花或錦綸紗布用以過濾碾磨液,不可以使用干燥的濾紙過濾碾磨液,A錯誤;把根尖分生區置于卡諾氏液中浸洗,以固定細胞的形態,B錯誤;“觀察動物細胞質壁分離”的實驗中,可取蘚類的小葉為實驗材料直接制片,C正確;探究推動生根的最適NAA含量須要做預實驗,其目的是縮小含量范圍,降低浪費,D錯誤。
]鞏固提高見P164第11題3.中學生物學實驗常需檢測和計數,下述操作可能造成實驗結果估測值偏小的是()A.對碾磨后的蘋果勻漿進行過濾檢查可溶還原糖濃度B.在蒲公英生長密集處采樣調查其在樣地中的種群密度C.被標記黑魚投裝入水塘后立刻重捕并估算黑魚的數目D.從靜止的染液處采樣估測培養液中草履蟲種群數目C[對碾磨后的蘋果勻漿進行過濾檢查可溶還原糖濃度觀察菠菜葉葉綠體實驗視頻,需經過過濾去除組織細胞碎屑,為正確操作,不會造成估測值偏小,A不符合題意;調查蒲公英所在樣地中的種群密度時應隨機采樣,若在密集處采樣,會造成估測值偏大,B不符合題意;被標記黑魚投裝入水塘后立刻重捕,可能會導致重捕個體中標記個體數偏大,致使實驗結果估測值偏小,C符合題意;草履蟲為好氧型植物,在靜止的染液處草履蟲數目多,估測值會偏大,D不符合題意。]教材實驗操作技能遷移1.物質鑒別類。借助物理試劑與相關物質形成特定顏色反應,進行物質測量時,如實驗材料本身具有其他顏色,在測量前首先要進行脫色處理。2.顯微觀察類實驗要先制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技巧。主要有裝片法(把整個實驗材料制成裝片,如用葫蘆蘚觀察內質網)、切片法(把材料劈成薄片,便于觀察,如脂肪的鑒別)和壓片法(把材料壓成一層薄片,便于觀察,如觀察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三種。
3.以成熟的動物細胞為材料,借助質壁分離也可以鑒別細胞死活。4.用化學或物理試劑誘變時,處理的材料應當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組織或細胞;觀察染色體變異時,一定要選擇正處于分裂期的細胞進行觀察。5.進行調查研究時,所選擇的樣本要具有代表性,且要滿足樣本數目足夠多的條件,以減少偏差。6.借助核素標記法進行的實驗有: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與分泌、探究光合作用產物中O2的來源及CO2的去路,證明DNA進行半保留復制、噬菌體侵染病菌的實驗。7.DNA半保留復制的提出驗證,運用了“假說—演繹法”。教材精典實驗的剖析1.以下關于生物學的研究方式錯誤的是()A.無關變量是可對實驗結果導致影響的可變誘因B.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雙螺旋結構屬于數學模型C.將完整細胞裝入離心管中,借助不同的離心速率能將各類細胞器分離開D.膜成份和結構的初步揭示是先提出假定,后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驗證和建立的過程C[應當將破碎的細胞裝入離心管,通過差速離心法分離各類細胞器,C錯誤。]2.(2019·廈門市初三期中)以下關于科學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A.動物學家薩克斯的實驗成功證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中有淀粉B.僅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病菌的實驗,就可以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C.用S型腦炎雙桿菌的DNA處理R型活真菌,只有少數R型真菌轉化為S型菌D.溫特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由一種物理物質造成的B[僅用32P標記噬菌體侵染真菌的實驗,不能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還需設計用35S標記噬菌體侵染真菌的實驗作為對照,B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