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臨近夏季,很多人都喜歡走出家門,多做運動,但運動前沒有做好充分的規劃,會大大降低嚴重受傷的幾率。 尤其是在各種突發的外傷中,往往會出現外傷流血的緊張場面。 由于出血是外傷的突出表現,止血是外傷現場搶救的基本任務,而包扎是有效止血的重要環節。 有效的包扎可以快速止血、保護傷口、避免進一步污染、固定輔助材料、減輕劇烈疼痛、便于轉運和進一步診治。
明天,急救醫生就教你幾種簡單的包扎布的方法,讓你在關鍵時候也能“解圍”。
1.傷口判斷很重要
現場處理時,仔細檢測創面異物的位置、大小、深淺、污染程度和異物特性。 如果傷口較深,流血較多,則可能是血管損傷。 傷口處是否能看到骨頭扭曲的一端。 只有準確的判斷才能指導我們采用止血包扎的方法。
2.常用敷料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創可貼、彈力布條、三角巾、紗布條、尼龍網罩等; 緊急情況下,就地取材,如干凈的浴巾、衣服、手帕、床單等。
3、根據傷口不同部位選擇合適的包扎方法
布條的基本纏繞方法:
環形敷料:在傷口周圍纏上數圈彈力繃帶包扎方法,固定在外面。 適用于額頭、手腕、手、腳等細小或圓錐形部位。
螺旋敷料:從傷口遠端纏繞兩圈,然后將布條斜向上纏繞。 每一圈與上一圈重疊2/3,覆蓋全部敷料后即可固定。 用于腹部、大腿等處。
螺旋復折包扎:先做兩圈固定,再做螺旋包扎,然后用一只手的食指按壓布條前端中間,另一只手從該點向上折疊布條,覆蓋前圈1/3到2/3,用于手臂、小腿、大腿等全身。
“8”字形包扎:用于固定關節,如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 以肘關節為例,肘關節包扎固定兩次。 繞過四肢后側至四肢屈曲側,再繞過關節,如此重復。 將關節??上下連續纏繞成“8”字形,每一圈與前一圈重疊2/3。 最后在關節上方用兩圈環形繃帶固定。
返回穿衣:
先在包扎處做環形固定,然后從正中線開始。 來回、來回、來回做一系列的包扎,每次都回到起點,直到包扎完為止。 用于頭根部、指尖、四肢盲部。
非常提醒:
1、包扎傷口時要牢記“快、準、輕、緊”的口頭禪。
“快”:充分暴露傷口,快速檢測傷情,快速包扎動作。 防止遺漏傷口。
“準”:包扎部位要準確、嚴密。 防止傷口進一步感染。
“輕”:包扎動作要輕,不要碰撞傷口,以免死者消腫便血。
“固定”:繃帶要牢固彈力繃帶包扎方法,但不能太緊。 以免阻塞血流壓迫神經。
2、做好自我防護,避免感染
處理傷口前應盡量戴手套和口罩,必要時戴防護太陽鏡或防護面罩,以免感染。 如果必須赤手處理傷口,處理后用肥皂洗手。 如果在搶救過程中皮膚被刺傷,應盡快就醫并采取必要措施。
3、妥善處理傷口,有利于傷口的結疤
處理傷口時,切勿用水沖洗傷口(身體受傷除外),切勿在傷口上使用消毒劑或止痛粉。
4.包扎后測試非常有必要
繃帶要松緊適度,不能太緊。 包扎后,應檢查傷肢末端的血液循環情況。 如果傷肢末端出現腫脹、冰涼或淤青,說明包扎過緊,應重新包扎。
作者簡介: 鄧雷,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大東第一分中心,副主任醫師,日本腎臟商會初級和高級基礎生命支持培訓講師,新加坡圣約翰急救培訓講師,香港醫學教育協會專職講師,ERC歐洲社區中級和中級生命支持培訓講師,國際創傷生命支持培訓講師。 持有 PHTLS、航空醫療搜救證書。 從事院前門診急救工作28年,擅長眼科、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院前急救和重癥救治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