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作為一名無私的教師,有必要精心設計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 其功能是系統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其成為可操作的程序。 好的教學設計有哪些特點?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理工大學版《兩力平衡》教學設計實例。 我希望它可以幫助你。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兩力平衡二力平衡教學設計評價,兩力平衡的條件;
(2)知道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3)進一步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誘因。
2.工藝與技巧
(1)通過組織中學生對物體受力的討論和分析,理解兩種力平衡的概念;
(2)通過組織探究實驗獲得兩力平衡的條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一)培養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心態;
(2)積極參與兩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探索,培養善于與其他同事合作的意識。
4.教學重點
兩力平衡的條件。
五、教學難點
兩種力平衡的探索與應用。
6、教具:卡片、棉線、鐵架、滑輪。
教與學交互設計
(一)創設場景,吸取新教訓
1、多媒體演示:天花板上懸掛的電燈、停泊在水面上的航天考察船、“神舟”號飛船緩緩降落。 班主任引導中學生分析那些物體的受力和運動狀態,從而引出兩種力平衡的概念。
2、班主任陳述:在上節課中,我進一步了解到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即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了一定的力; 反過來二力平衡教學設計評價,當物體受到力的影響時,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改變嗎? (引入兩力平衡概念,開展新課教學)
(二)合作、交流與研究
1.兩力平衡的概念
【試一試】中學生分析四個場景的力道。
【表盤】四個場景分別為“勻速漂浮”和“緩緩降落”,均為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而電燈和航天巡檢船看似受力不同,但都是靜止的狀態。 我們將這三者都稱為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
【總結與歸納】 雙力平衡: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時,稱為雙力平衡。
班主任提醒:“平衡”的概念應該包括靜態平衡(靜止)和動態平衡(勻速直線運動)。
2.考察兩力平衡的條件
【猜想】兩股力量達到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你怎么認為
【提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是決定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您可以嘗試考慮這三個要素。
【做一件事】讓中學生分組實驗,研究兩種力平衡的條件。
將綁在卡的兩個相對角上的線分別穿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如下圖所示。
(1)第一步:將鉤碼掛在線尾。 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 看看卡在什么情況下處于平衡狀態? 什么情況下卡不能平衡? (如右圖)
(2)第二步:將小卡轉一個角度,使小卡上的兩個拉力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放手后卡片會保持平衡嗎?
(3) 卡片處于平衡狀態。 用剪刀把卡片剪成兩半,鉤碼和一半的卡片會掉到兩邊。 表示兩者必須作用于同一個對象。
(4)班主任提問:觀察、分析、總結滿足什么條件,木板才能靜止? 中學生討論總結。
【總結與歸納】 兩個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八字口訣》同體、等值、反相、共線。
【鞏固】物體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時,可以保持靜止,也可以勻速直線運動。 當物體漂浮或懸浮在液體中時,它所遇到的壓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這對應于上述物體的懸浮和漂浮)。 物體的運動狀態只有在受到不平衡力作用時才會發生變化。 物體在液體中浮沉時,所受的壓力和重力是一對不平衡的力(這對應上節學習的物體浮沉,也是為了研究力和力的關系下一節預示中的動議)。
3.生活·物理·社會
讓中學生分析跳傘運動員在勻速下落時是否受到平衡力的影響。
(3) 應用遷移、合并和改進
當國旗勻速升起時,下列哪一組力是平衡的()
A. 旗幟的重力和旗幟對月球的吸引力
B、旗幟對繩索的拉力和繩索對旗幟的拉力
C. 旗幟重力和繩索對旗幟的拉力
D.旗子對繩子的拉力和旗子的重力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總結]
1、二力平衡條件:同體、等值、相反、共線。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誘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會發生變化。
[擴張]
1、花板上有一個9N重的靜止物體。 請用示意圖顯示你所施加的力。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將 ( )
A、保持不動
B、勻速直線運動
C. 靜止的開始勻速直線運動
D.原運動做勻速直線運動
(五)布置作業
課本P49T3、4、5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的《兩力平衡》教學設計實例】相關文章:
物理平衡教學反思實例09-16
北京理工大學:《報紙故事》教學設計07-29
北京理工大學教材四年級語文卷《優化》教學設計04-12
電路教學設計實例04-23
二首詩教學設計11-26
《讀課外書時間》北京理工大學版語文六年級試講設計09-11
誡命書11-22教學設計實例
《背影》教學設計實例 11-22
《拍球》教學設計實例09-24
北京理工大學四年級語文教材“優化”教學的思考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