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李文元
區域:廣東省-德陽市-耒陽縣
校區:廣東省蕉嶺縣上梅小學
共1節課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索凸透鏡成像的基本規律。
2.體驗從觀察到的凸透鏡成像現象和收集到的實驗數據中總結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
3.培養初步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研究成果評價能力。
二。 處理方式:
1、通過探究過程,進一步體驗科學的探究方法。
2. 通過實驗、分析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從實驗數據中概括數學規律的能力。
3. 情緒、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中學生在資料收集和處理過程中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2.探索和揭示數學規律。中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樂趣
. 3、注重中學生對化學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史的認識,注重中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2 學業情況分析
在這節探究課中,學生會涉及到很多化學名詞,如:物距(u)、像距(v)、焦距(f)、實像、虛像; 他們還需要弄清楚各種圖像調整哪些以及如何調整,中學生感覺很盲目; 而且從數據中舉一反三也不容易,所以教師在探究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和引導中學生。 同時,培養中學生搜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常用探究技巧。
3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 和法律。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找出凸透鏡成像規律。
4 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期教學活動 1 【導言】 1.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實驗---用放大鏡看書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
2、適當縮小放大鏡與文字的距離,你發現了什么?
師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象? 凸透鏡成像有哪些規律?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努力:探索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板題)
活動二【活動】展示自學指南:
請仔細閱讀97冊內容,比賽2分鐘后誰能答對以下問題:
(1) 什么是物距和像距,分別用什么符號表示?
(2) 實驗需要什么設備?
(3) 實驗前,您認為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應該怎么放置?
活動三【活動】學生實驗
請朋友們按照以下要求做實驗
A。 給定凸鏡焦距f=10cm,固定凸鏡,在左側放置蠟燭和光屏,點燃蠟燭,調整凸鏡和光屏的高度,使中心燭焰、透鏡中心、光幕中心等高。
b. 按要求從遠到近對蠟燭進行同時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視頻,每做一個實驗就在板圖上畫圖,填表。
班主任巡視指導。 根據實驗數據總結實驗推論:(填表)
物體距離 (u) 圖像的屬性 圖像距離
u>2f
u=2f
F
4【】實驗反思:
(1) 你在實驗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如何解決?
(2) 你還發現了什么?
活動五【活動】交流合作:
(1). 凸透鏡成像時,在什么情況下會形成虛像? 什么情況下會形成實像?
(2). 凸透鏡成虛像時,像距如何隨著物距的減小而變化? 圖像如何變化?
活動六【活動】評價
(1). 一位同事固定了蠟燭和凸透鏡。 不管光幕怎么接,都找不到影像。 原因是什么?
另一種激勵更難找到。 班主任可以演示在高光屏上找不到圖像的情況。
(2). 如果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同一條直線上,光屏上緣出現殘像,請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請告訴我們您的調整方法
活動七【活動】評價
1. 像的虛像: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形成虛像? 在什么條件下它會變成真實的圖像?
2.像的大小: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縮小的虛像? 什么情況下會變成放大的虛像?
3、正像和倒像:凸透鏡成的像是否有正像虛像? 有倒掛的真實形象嗎?
4、像變:凸透鏡在焦點外相通時,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當圖像連接在焦點內時,圖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5、物體失焦時,u越小,v越大,成像越大。
當物體在焦點內時,u 越小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視頻,v 越小,圖像越小。
活動八【活動】課外拓展
1.制作凸透鏡成實像光路圖
2、根據凸透鏡成像實驗數據,探究:1/u+1/v與1/f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活動九【作業】作業
1、下列關于凸透鏡成像特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虛像倒置,實像正立
B.縮小的是虛像,放大的是實像
C.縮小后的圖像是倒置的,放大后的圖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虛像和物在凸透鏡的一側,實像和物在凸透鏡的同一側
2、用凸透鏡對準太陽光,在距凸透鏡20cm處可以得到最小最亮的光點。 如果你把一個物體放在鏡頭前30cm處,你可以在凸透鏡的另一邊得到一個()。
A。 倒置放大虛像 B.倒置縮小虛像
C。 直立放大實像 D.直立縮小虛像
3.用凸透鏡成像時,縮小虛像和放大虛像的分界點在物距為凸透鏡的點
虛像與實像的分界點在物距為凸透鏡的點。
4、在用蠟燭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點燃的蠟燭放置在距離凸透鏡15cm處。 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觀察到蠟燭的清晰圖像。 這個圖像必須是()
A。 倒置放大虛像 B.倒置縮小虛像
C。 直立放大實像 D.直立放大虛像
5、同事拿著凸透鏡對著太陽,用一張白紙在透鏡的另一邊來回溝通,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測得光斑到鏡片光心的距離為6cm。 當朋友用這個鏡頭觀察一個小人物,看到一個大人物直立時,則小人物到鏡頭的距離為()
A。 等于12cm B.小于6cm且小于12cm C.大于6cm D.尺寸12cm
6.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物體放在距焦點5cm處,得到的圖像為( )
A.一定是虛像 B.一定是實像
C.一定是放大圖 D.一定是縮小圖
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當光屏上形成縮小倒置的蠟燭火焰像時,蠟燭火焰(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為( )
A。 小于20cm B.小于10cm大于20cm
C。 大于10cm D.等于20cm
第三節凸透鏡成像定律
課程設計 課堂記錄
第三節凸透鏡成像定律
一、第一學期教學活動一【導言】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實驗---用放大鏡看書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
2、適當縮小放大鏡與文字的距離,你發現了什么?
師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象? 凸透鏡成像有哪些規律?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努力:探索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板題)
活動二【活動】展示自學指南:
請仔細閱讀97冊內容,比賽2分鐘后誰能答對以下問題:
(1) 什么是物距和像距,分別用什么符號表示?
(2) 實驗需要什么設備?
(3) 實驗前,您認為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應該怎么放置?
活動三【活動】學生實驗
請朋友們按照以下要求做實驗
A。 給定凸鏡焦距f=10cm,固定凸鏡,在左側放置蠟燭和光屏,點燃蠟燭,調整凸鏡和光屏的高度,使中心燭焰、透鏡中心、光幕中心等高。
b. 按要求從遠到近對蠟燭進行同時實驗,每做一個實驗就在板圖上畫圖,填表。
班主任巡視指導。 根據實驗數據總結實驗推論:(填表)
物體距離 (u) 圖像的屬性 圖像距離
u>2f
u=2f
F
4【】實驗反思:
(1) 你在實驗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如何解決?
(2) 你還發現了什么?
活動五【活動】交流合作:
(1). 凸透鏡成像時,在什么情況下會形成虛像? 什么情況下會形成實像?
(2). 凸透鏡成虛像時,像距如何隨著物距的減小而變化? 圖像如何變化?
活動六【活動】評價
(1). 一位同事固定了蠟燭和凸透鏡。 不管光幕怎么接,都找不到影像。 原因是什么?
另一種激勵更難找到。 班主任可以演示在高光屏上找不到圖像的情況。
(2). 如果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同一條直線上,光屏上緣出現殘像,請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請告訴我們您的調整方法
活動七【活動】評價
1. 像的虛像: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形成虛像? 在什么條件下它會變成真實的圖像?
2.像的大小: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縮小的虛像? 什么情況下會變成放大的虛像?
3、正像和倒像:凸透鏡成的像是否有正像虛像? 有倒掛的真實形象嗎?
4、像變:凸透鏡在焦點外相通時,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當圖像連接在焦點內時,圖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5、物體失焦時,u越小,v越大,成像越大。
當物體在焦點內時,u 越小,v 越小,圖像越小。
活動八【活動】課外拓展
1.制作凸透鏡成實像光路圖
2、根據凸透鏡成像實驗數據,探究:1/u+1/v與1/f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活動九【作業】作業
1、下列關于凸透鏡成像特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虛像倒置,實像正立
B.縮小的是虛像,放大的是實像
C.縮小后的圖像是倒置的,放大后的圖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虛像和物在凸透鏡的一側,實像和物在凸透鏡的同一側
2、用凸透鏡對準太陽光,在距凸透鏡20cm處可以得到最小最亮的光點。 如果你把一個物體放在鏡頭前30cm處,你可以在凸透鏡的另一邊得到一個()。
A。 倒置放大虛像 B.倒置縮小虛像
C。 直立放大實像 D.直立縮小虛像
3.用凸透鏡成像時,縮小虛像和放大虛像的分界點在物距為凸透鏡的點
虛像與實像的分界點在物距為凸透鏡的點。
4、在用蠟燭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點燃的蠟燭放置在距離凸透鏡15cm處。 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觀察到蠟燭的清晰圖像。 這個圖像必須是()
A。 倒置放大虛像 B.倒置縮小虛像
C。 直立放大實像 D.直立放大虛像
5、同事拿著凸透鏡對著太陽,用一張白紙在透鏡的另一邊來回溝通,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測得光斑到鏡片光心的距離為6cm。 當朋友用這個鏡頭觀察一個小人物,看到一個大人物直立時,則小人物到鏡頭的距離為()
A。 等于12cm B.小于6cm且小于12cm C.大于6cm D.尺寸12cm
6.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物體放在距焦點5cm處,得到的圖像為( )
A.一定是虛像 B.一定是實像
C.一定是放大圖 D.一定是縮小圖
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當光屏上形成縮小倒置的蠟燭火焰像時,蠟燭火焰(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為( )
A。 小于20cm B.小于10cm大于20cm
C。 大于10cm D.等于20cm
標簽: 3節, 凸透鏡, 成像, 法律, 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