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作為一名班主任,總歸要編撰教學設計,利用教學設計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悉心整理的《運動和力》復習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你們閱讀。
《運動和力》復習課教學設計篇1
一、考情剖析:
運動和力是浙江高考的必考題,每年起碼有兩道題涉及,每位題型均有涉及,主要在填空題和選擇題高考察,分值為2—8分,考察的知識點有:慣性、摩擦力、二力平衡、受力剖析。
二、學情剖析:
本屆中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從多次檢查情況來看,多數中學生一直沒有把握一套適宜自己學習數學的方式,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有的中學生早已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上僅逗留在聽話不搗亂的假象上。為此,本次總備考應以迸發興趣為起點,從基礎入手,逐漸增強,培養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三、復習目標:
1、能正確敘述牛頓第一定理。
2、理解慣性的意義,能用慣性知識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能說明物體的慣性與物體質量間的關系
3、知道二力平衡條件;能在具體問題中判定物體是否處于二力平衡狀態;能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情況剖析;能在具體問題中剖析說明哪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哪兩個力互為斥力和反斥力等。
4、知道滑動磨擦力形成的條件,理解探究“滑動磨擦力的大小與什么誘因有關”實驗的理論根據(即二力平衡條件),并能對該實驗過程和推論等做出正確的說明。
5、能定性說明滑動磨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間的關系;能結合具體問題說明怎樣減小有益磨擦或減少有害磨擦。
四、復習重難點:
1、二力平衡條件;能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情況剖析;能在具體問題中剖析說明哪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哪兩個力互為斥力和反斥力等。
2、知道滑動磨擦力形成的條件,會進行探究“滑動磨擦力的大小與什么誘因有關”的實驗
五、復習過程
(一)、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定理
一切物體在沒有遭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先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我們把這些性質稱作慣性
●慣性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
●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物體的慣性只跟物體的質量有關;
●跟物體的運動情況無關。
3.平衡狀態(運動狀態不變)和平衡力
4.二力平衡條件
同體、共線、反向、等大的兩個力
5.課本實驗
6.互相斥力與平衡力的區別
7.總結運動和力的關系
(二)、摩擦力(f)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形成一種制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的力,這個力叫磨擦力
2.磨擦力形成條件
3.磨擦力的方向
4.研究影響滑動磨擦力大小的誘因
5.減小有益磨擦的方式
6.減少磨擦的方式
(三)、例題講解
(四)、課堂小結
《運動和力》復習課教學設計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磨擦,會形成磨擦力;
2.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磨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表面光滑,磨擦力小;表面粗糙,磨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磨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磨擦力越大;物體越輕,磨擦力越小,《運動與磨擦力》教學設計及反省(推薦)。
過程與方式:
1.學習檢測磨擦力的大小;
2.猜想、設計實驗檢驗磨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
3.做磨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認真進行實驗的習慣;
2.了解磨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磨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系。
難點:把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感知磨擦力:
1.游戲導出:看誰的力氣大(一根圓棒,一人一頭,手捉住向相反的.方向轉,看誰的力氣大。)游戲結束。
2.體驗磨擦力:(下邊就步入明天的學習任務)
讓我們一上去作個運動
(出示"運動"),把手置于桌面上,輕輕向前推,再漸漸使勁向前推?你會有哪些覺得?(我會認為手似乎遭到了一種阻力,妨礙手往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磨擦力)。
講義出示磨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形成一種制約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些阻力就稱作磨擦力。板書
"磨擦力"。明天就來學習運動和磨擦力。
3、摩擦力大小如何曉得如何檢測呢?班主任講解并演示。
(二)探究磨擦力大小和哪些誘因有關
1、講述:生活中四處都有磨擦現象,形成的磨擦力大小也不一樣。明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磨擦力的大小和什么誘因有關系?請朋友們先猜想一下。
2、看來,磨擦力的大小和好多誘因都有關系,那么多的誘因一起研究會相互干擾,因而,我們可以選擇對比比較顯著的幾組問題先進行研究。明天老師先幫助你們選擇一下,"表面粗糙和光滑那個磨擦力大?"
"物體的輕重不同,那個磨擦力大?"我們就研究這二個問題好嗎?
3、先研究"表面粗糙和光滑那個磨擦力大?",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4、學生匯報設計方案,班主任給予指導:什么誘因要改變,什么誘因不改變。指導中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運動和磨擦力》實驗記錄單一
探究問題磨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粗糙的關系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磨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覺物體間接觸面_,磨擦力;
物體間接觸面_,磨擦力.
5、學生實驗。并填寫好實驗記錄表一。
6、研究磨擦力與物體重量的關系(有了第一個實驗做鋪墊,這兒只須要簡單引導中學生就可以做實驗)。實驗記錄單如下:
《運動和磨擦力》實驗記錄單二
探究問題磨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系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磨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覺
小結:被帶動的物體重二力平衡題型講解,磨擦力大;被帶動的物體輕,磨擦力小,學案《《運動與磨擦力》教學設計及反省(推薦)》。
(三)、課堂小結。
1.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覺了物體在運動中,磨擦力的大小和什么誘因有關系?(同時板書課題)
2、教師幫上面輸的這位朋友想出個辦法來,之后重新大賽,結果反敗為勝了,朋友都很驚奇。(此時輸的這位朋友叫著:這里面有油,很滑,抓不住。)這時其他同事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運動和磨擦力
影響磨擦力大小的誘因:
1、接觸面的光滑度
2、物體的重量
3、運動的方法
《運動和磨擦力》教學反省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5課。在前幾課中,中學生們早已借助貨車和彈簧測力計對運動和力作了探究。因而,這節課主要是以中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探究性課。通過引導,討論,實驗操作,觀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動,讓中學生感知磨擦力,經過剖析交流,認識檢測磨擦力大小的方式,探究磨擦力大小遭到什么誘因影響。通過交流推測,擬定探究方案,建立方案,施行實驗,在小組共同探究分享中獲得知識。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和中學生反饋情況,我有了以下幾點思索:
在課堂中,我主要捉住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認知磨擦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出除了能吸引中學生注意力,迸發中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拉住中學生思維,引起中學生思索。教學一開始,我讓兩個中學生上來賽事:看誰的力氣。以迸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2.感知磨擦力、測量磨擦力
在教學中我讓中學生先體驗磨擦力,手置于桌面上拖動的實驗來體會磨擦力的存在,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真實覺得,在充分描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把手置于桌面上的時侯感遭到的力就是磨擦力。出示磨擦力的定義,讓中學生在腦子中構建磨擦力的概念。之后強調,磨擦力除了能體會到,它的大小還是可以檢測的。將怎樣檢測,檢測方式進行指導,并演示。
3.設計實驗、驗證推測
首先讓中學生大膽想像和猜想:磨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誘因有關?按照中學生的猜想,之后選出兩個猜想進行研究。記錄單填寫由易到難。
4.總結延展應用
讓中學生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對課進行小結,之后在游戲中應用。
整堂課,教學流暢,教學目標達成,但反觀課堂認為也有缺憾的地方:
1.班主任的語言不夠富于激情,這樣整個課堂變得缺乏一種激情。適當的評價會迸發小孩學習的熱情,但在課堂上,我給與中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也較少,當中學生回答完問題或匯報后二力平衡題型講解,老師沒有及時跟上評價,這是須要改進的地方。
2、對教材還沒有吃透,在導出磨擦和磨擦力的概念時,還是根據書本上的,更科學,中學生更能感遭到磨擦和磨擦力的概念。
3、在板書設計上也有缺陷,中學生探究的推論(科學概念)沒有寫在黑板上,只是投影一下就過了。中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
【《運動和力》復習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圓形和正圓形的邊長備考課教學設計03-02
備考課《修改病句》的優秀教學設計12-28
一堂《歌曲備考演出課》教學設計01-05
漢語拼音備考課設計03-22
物理備考課教學反省03-04
英文備考課教學講義09-28
網球課教學設計02-14
《醉翁亭記》復習課教學設計3篇11-24
松鼠和松果試講設計11-12
音樂課教學設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