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習題課教學設計與模式
現代教育正面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都在進行著變革,一個總的目標就是培養中學生的素養,提升中學生的能力。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怎樣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已成為每一位班主任思索和探求的問題。班主任是中學生學習生活的合作者、幫助者和推動者。在課堂上,班主任的言行對中學生是一個直接的影響,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擅于慫恿中學生,營造出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只有這樣,師生能夠共同參與,互相作用,磨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之果。在傳統教學中,更多的班主任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方法,班主任只管教,而忽略了中學生的體會和感受。現代教育理念要求班主任在各類課型的教學中都要充分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讓中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去。
習題課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份,它是推進知識、活化知識,提升中學生能力不可缺乏的環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狠抓習題課的教學,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培養中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習題課的傳統教學方法,班主任在講臺上講解的天花亂墜,中學生在下邊學的不知所以。班主任采用“滿堂灌”的形式講解,課后又采用了“題海”戰術,讓中學生疲于應付,喪失了學習的樂趣與主動性。教育的變革,為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習題課上,我們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課堂的組織者,中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者。筆者覺得要作好習題課的變革,一定要作好下邊的幾個環節。
一、發揮教材優勢
教材中的習題是編者悉心選購的,它起點低,面向大多數中學生,它又對中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運用、基本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充分借助現有教材中的習題,把它講深講透,使中學生就能較好地把握中學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在習題的講解中,我們給中學生強調習題出自課本的那個地方、哪個知識點,中學生都會有親切感,不會覺得
陌生,能幫助中學生克服懼怕心理。只有不怕了,中學生才有積極發言的勇氣。它起點低,有利于大多數中學生的參與。對活躍課堂氛圍起著重要作用。
二、精心選擇例題
因為課堂例題肩負著探討某一類問題的通常思路和規范性解法的任務,課后的練習題、習題肩負著鞏固理解相應概念和規律的任務。。因而課堂例題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作用,所以選擇的例題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先選“探究”類例題,目的是將技巧、規律的應用示范給中學生,做好評點與探究,將本題所涉及和技巧、規律及解題中的注意點引導中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再選“應用”類例題,目的讓中學生自主完成,做好引導與錯誤辨析、反思歸納中學生解答中的失誤點與應對舉措。在習題課教學中,班主任要依照教學目標和中學生實際情況,精選例題,即選擇的例題要具有典型性、針對性,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難。太易,每位中學生都能完成或大多數中學生都能完成,例題就喪失了意義。太難,中學生難以參與討論,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也就難以實現互動。要選用中學生出現過的或可能出現的錯誤題,依照教學過程學生的認識規律,中學生對教材的感知、理解、鞏固及運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把握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但因為她們對知識把握程度不一,同時受各類思維障礙的影響,加之還未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其中不少是共性錯誤,所以選用這種題目有利于大多數中學生糾正錯誤認識,澄清事實的本質
三、科學設計問題
課堂教學療效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中學生參與的程度,中學生參與程度高,課堂教學療效就好,反之,則差。在習題課教學中,倘若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方法,中學生就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中學生就不容易把握,即使當時聽懂了,也記不牢,過一段時間又會忘掉,要想使中學生比較容易地把握知識,并且印象深刻,不容易忘掉,比較好的方式是讓中學生進行討論。由于不同事生思索問題的方位、角度不一樣,對同一問題的理解也不一定相同,通過討論,中學生與中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升。其實,必須使中學生的討論具
有目的性、方向性,不能讓中學生深陷盲目探求狀態。否則,中學生學不到系統的知識,同時也會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效率。因而,在中學生討論之前,班主任應提出問題(課前設計好),讓中學生圍繞班主任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對于不同的題目,班主任設計的問題可以不同,但應包含以下內容:找出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并用字母符號表示,找到題目中的關鍵字和詞,弄清題述數學過程,找出應當用那個或什么化學規律(公式)解決問題。在中學生討論時,班主任要強化巡視,班主任的巡視起碼可以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督促中學生積極出席討論;第二,了解中學生討論情況;第三,解答中學生提出的問題。
四、培養抒發能力
中學生討論后,班主任必須對中學生討論的.情況有較全面的了解,非常是中學生在討論中還沒有搞清的問題,便于班主任在前面的講解中加以注意,而了解中學生討論情況的最好方式就是抽問。在抽問時,可以多抽問幾個中學生,非常是解題思路不一樣的中學生,并要求她們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這樣,既可以培養中學生的語言抒發能力,又可以使全體中學生都了解不同的解題思路。另外,班主任在抽問時應防止以下幾種誤區:第一,只抽好生,不抽差生;第二,專抽一小部份中學生,疏遠了大多數中學生;第三,對差生進行懲罰性抽問,給中學生尷尬。
五、探究解題技巧
通過中學生討論后,班主任就沒有必要對例題進行詳盡講解了,非常是具體的解題過程,根本沒有必要在黑板上進行詳盡板書。本人覺得,在這一環節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中學生進行剖析,幫助中學生用“分析法”考慮問題,培養中學生的剖析習慣和剖析能力。所謂“分析法”的推理過程就是以問題的推論出發向已知條件逆推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在認真審題、分析題意的基礎上,首先找出能直接回答問題的數學規律或公式,觀察這個公式中包含什么新的未知量(中間變量)一堂物理課的教學設計,再列舉與這幾個變量有關的數學公式,倘若這幾個多項式仍富含新的
未知量,就再找出與那些新的未知量有關的公式……照這樣的邏輯思維次序漸漸剖析、推理下去,直至待求的化學量全部可以用已知量表示為止。
六、一題多解、多題歸一
一題多解有利于中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愈發熟練,對遇見的習題會靈活的運用不同的方式,而不是只會生搬硬套一種解法,問題一發生變化,就無所適從。在課堂上可以讓中學生把不同的解法列下來一堂物理課的教學設計,之后討論,經過討論中學生除了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更能一目了然的看出簡便的解題方式。多題歸一有利于中學生把知識系統化,加深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對化學問題和化學方式起了歸納總結的作用。
七、加強鞏固練習
練習是中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中學生討論和班主任的點撥,中學生對課堂上班主任所講的例題看似早已把握,但實際上中學生還可能不完全理解和把握,因而,班主任要選擇合適的題目讓中學生課后進行練習,只有通過練習,能夠加深中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中學生把握這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班主任在選擇練習題時應注意:選擇的練習題與例題要有一定的關聯,最好是同一類型的題目,但又不能是例題的翻版,否則,起不到練習的作用.
其實,在小學數學習題課教學中,班主任只要認真地設計以上幾個環節,同時按設計的環節認真地加以施行,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習題的排列要有一個梯度———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低層到高層。其實,習題的方式要多元化。估算題、問答題、填空題、選擇題、作圖題、實驗題及思索題,應兼而有之。只有這樣能夠使中學生深刻的理解數學概念,提升教學的療效,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能力。
【物理習題課的教學設計與模式】相關文章:
高中數學《認識壓強》教學設計例文03-20
《我與地壇》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素數與質數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