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l知識與技能
2.能用速率公式進行簡單的估算;
3.曉得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l過程與技巧
1.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式;
2.認識速率概念在實際中的意義。
l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有用“運動有快慢”的觀點觀察和剖析身邊例子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速率的化學意義及速率的公式。
難點:1.速率概念的構建;
2.研究物體運動的方式“頻閃攝影”。
教學資源: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哪些是機械運動?
2、什么是參照物?
(設計意圖:回顧物體位置的變化稱作機械運動,以參照物作為標準判定物體是否在運動。降低前后內容的聯系,引出詳盡學習運動的相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模塊一:引入新課,建構速率的概念。
【環節一】引入新課
在實際生活過程中,運動的快慢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多媒體展示:游玩時,人們希望最快抵達目的地;劉翔賽事時,第一個沖到終點;草原上,獵豹抓捕鹿。
此時,運動的快慢決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則榮耀,而關系到生死的角力。
演示實驗:
將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貼成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比較這兩張紙錐從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之后匯報觀察到的現象,
問題:怎么來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設計意圖:小學中學生思維活躍,用中學生熟悉的身邊例子來讓中學生了解運動的快慢很重要因而提出問題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引出新課)
【環節二】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式
1.以小組為單位,按照上面三個例子,結合生活實際剖析比較物體快慢的方式;
2.交流總結;
3.展示各組討論成果。
班主任對中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并總結: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式:①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所用時間的長短;(用時短的就快)②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中學生主動思索,結合生活實際總結規律,培養小組合作精神。)
【環節三】創設情景,建構速率概念
班主任提出新問題:若路程不相同,時間也不相同時,那怎么去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1.創設情景
中學的百米季軍的成績是12s,而24屆亞運會一萬米賽事季軍的成績是28min,怎么比
較她們運動的`快慢?
班主任啟發:時間和路程都不一樣,我們可不可以把她們其中一個量設置成一樣呢?
中學生思索討論:可以估算兩位亞軍每1s內運動的路程,每一個相等時間內運動的路程長的物體運動的就快。這樣就將問題轉化為在時間相等情況下進行比較。
2.速率
我們平常就是用這些方式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叫做速率,用符號v表示。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也就是,路程用s表示,時間用t表示,所以。化學量都有單位,這么速率的國際制單位是哪些呢?
中學生物理學校過路程的國際制單位是米,時間的國際制單位是秒,所以會很容易想到速率的國際制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
班主任補充在交通運輸中我們還常用到千米每小時做速率的單位,符號為km/h。1m/s=3.6km/h。并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物體運動的速率,并指出常用的幾個。
【環節四】速度應用(多媒體展示)
例題1:
班主任指導中學生進行化學估算,規范估算步驟: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說明寫下來。②如果相同的化學量單位不同,要統一單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時,數字前面要寫上正確的單位。
例題2:列車提速后,在上海和北京之間的運行速率約為104km/h,兩地之間的高鐵線長1453km,列車從廣州到北京大概要用多長時間?
指出公式變型,用速率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例題3:一位百米賽跑運動員跑完全程用了11s,一輛摩托車的速率表指示為40km/h,哪一個的速率比較快?
中學生自主解答。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物理運動的快慢教學視頻,聯系生活實際,在班主任的引導下理解速率概念;例題展示規范中學生解決數學題的步驟并學會速率公式的變式,同時注意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模塊二:勻速直線運動
【環節一】研究物體運動的方式——“頻閃攝影”
多媒體展示兩個足球運動時頻閃相片,提出問題:①哪個球運動的時間比較長?
②哪個小球運動的速率(即運動快慢)基本保持不變?③哪個小球的運動越來越快?(提示可以用兩種比較快慢的方式)
第一個足球任何相等時間通過的路程相等也就是運動快慢不變,但是仍然順著直線運動,但是運動方向不變,我們成這樣的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
(設計意圖:用頻閃攝影形象直觀的向中學生展示物體的運動情況,加深中學生記憶;提出問題,中學生自主討論思索,引出勻速直線運動)
【環節二】勻速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順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稱作勻速直線運動。
(注意:運動路線是直線,運動快慢不變即速率不變)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2.平均速率
物體順著直線快慢改變即速率改變的運動,稱作變速運動。
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運動基本上都是變速運動。物體做變速運動時速率時快時慢,如何描述它的運動情況呢?
變速運動比勻速運動復雜,假如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來估算,這樣算下來的就是用以描述變速運動物體的運動情況的平均速率。此時s是某段的總路程,t是某段的總時間,v表示的就是某段時間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率。
例題:列車從廣州行駛1小時到北京,通過的路程是140km,求列車的平均速率.
三、課堂小結
讓中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班主任給與總結提高物理運動的快慢教學視頻,建立本節知識網路。
一、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化學量。
1、勻速直線運動中,速率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勻速直線運動速率的估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單位是米/秒(m/s)、千米/時(km/h).
1m/s=3.6km/h
二、在變速運動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率。
【八年級數學下冊學案:運動的快慢】相關文章:
物體運動的快慢是相對的對嗎10-12
快慢之爭的故事11-26
幼兒園大班學案《比快慢》含反省04-21
八年級下冊化學教學計劃05-01
八年級下冊化學教學計劃五篇04-07
八年級數學下冊期中備考資料04-18
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省01-23
化學運動學的單元測試07-23
八年級的英語下冊《湖心亭看雪》教案09-14
八年級下冊英語《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