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中學的數學老師,我們曉得怎樣樣書寫自己的教學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為你們整理好的中學數學概念教學論文,歡迎你們閱讀參考!
【摘要】物理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教學中,可通過數學概念的引入教學,數學概念的產生教學,數學概念的內化教學,讓中學生確切牢靠的構建起數學概念。
【關鍵詞】物理概念教學引入產生內化
數學概念是整個數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假如把化學這門學科稱作高樓大樓,這么數學概念就是構成這座大樓的基石。若中學生數學概念模糊不清則寸步難行。因而數學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教學中,讓中學生確切牢靠的構建起數學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結合教學實踐,我覺得數學概念教學應做到三個“重視”。
一、重視數學概念的引入
愛因斯坦以前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滿趣味的概念引入教學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重要抓手,千萬不可錯過。平常教學實踐中,我引入新概念時,曾采用多種引入方式,現總結如下:
1.演示試驗引入概念。如小學數學課,在講“浮力”概念時,先做一個演示實驗:在彈簧秤下懸掛一個重物,手向下托重物,彈簧秤示數變小;再把重物裝入水底,可觀察到彈簧秤的示數也變小了,據此引入“浮力”概念,中學生便于接受。
2.用類比法引入概念。如:在引入“電壓”概念之前,講水流與水壓的關系,再通過類比,引入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因而引入“電壓”概念。這些技巧,形象生動、學生便于理解。
3.通過化學現象引入概念。如:在引入“慣性”概念時,引導中學生觀察搭乘車輛的過程中,當車輛制動、加速、拐彎時所發生的現象,通過剖析引入“慣性”概念,中學生便于接受。
4.通過化學故事引入概念。在引入“磁場”的概念時,可述說我國唐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的故事,迸發中學生的興趣。
5.比值法引人數學概念。在高中數學學中,由比值法定義的數學概念有速率、密度、壓強、功率、比熱、電流、電阻等,它們既是小學數學的重點,又是小學數學的難點。近些年來,頻頻在高考試卷中出現。歸納這種比值類概念的區別與聯系,進行適當的辨析中學物理教學概論,無疑會幫助朋友們領會比值法定義數學量的方式,推進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據悉還有從中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入新概念,由邏輯推理引入概念等。不同的探究內容,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入數學概念。
二、重視數學概念的產生
數學學借“物”求“理”。化學概念的產生首先應當給中學生呈現足夠的感性材料,(如生活中熟悉的實例、或觀察模型、實物、示意圖、或進行實驗等等)之后啟發誘導,讓中學生觀察、思維、分析、比較“現象”的共同屬性,概括具象出本質,得出化學概念的定義。概念的產生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借助實驗探究產生概念。化學概念的教學要重視數學概念產生過程的教學,盡量接近科學家們在其研究過程中產生的概念,以使中學生從中領會化學學家的實際創造過程和她們所運用的研究方式,在概念的產生過程中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中學生學會學習。實驗探究是一種在班主任引導下由中學生獨立完成的發覺知識過程的活動。新課程理念下的實驗探究教學是以中學生為中心,以中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以中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體,以中學生素養提升為目標的教學過程。新課程標準明晰強調:“將科學探究納入內容標準,致力將學習的重心從過于指出知識的弘揚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轉化,從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物理是一個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實驗也是闡明數學概念和規律最直接形象的技巧。高中數學適宜實驗探究的內容好多,一定要注意實驗的新穎性、趣味性、準確性。
2.剖析歸納產生概念。如:力的概念的教學。力的概念是數學學的一根主線、一條大動脈,但是,因為日常生活學生受“力氣”、“勁”等生活用語的干擾,在產生力的概念時中學物理教學概論,對“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往往倍感心寒。在學習這一概念時,為了推動這一概念的產生,上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小實驗,讓中學生搬自己的書房,搬桌午時,人的胸肌會緊張,朋友們能覺得人的手對椅子用了力。再用一繩子把一重物掛上去,比較繩子沒掛重物和掛重物時的不同之處,之后問中學生繩子對物體是否施加了力。再通過多媒體出示馬拉車、人傘車的圖片,通過剖析這種共同的現象,引導中學生歸納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并深刻的理解作用的含意。
3.運用比較產生概念。為了幫助中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可通過概念比較的方式,比如:在中學數學中重力和質量兩個概念容易混在一起,在學習質量和重力時可列表讓中學生對質量和重力加以區別,達到了挺好的教學療效。又如學習蒸發和沸騰、壓力與重力、功率和機械效率、電功和電功率時都可以采取比較的教學技巧。
三、重視數學概念的內化
要使中學生牢靠、清晰地把握概念,必須經過概念的鞏固、深化階段。這一階段可以從下三個方面入手:
1.對易混淆的概念進行辨析。將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對比、辨析,明晰它們的區別與聯系,是幫助中學生糾正錯誤概念,理解、鞏固和推進概念的有力舉措,也是產生清晰概念、層次清楚的認知結構的必然要求。
2.通過練習產生運用概念的技能。學習概念,是為了能運用概念進行思維,運用概念解決問題。根據認識論的.觀點,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必須經過“由感性的具體上升到具象的規定”和“再由具象的規定發展到思維中的具體”這樣兩個科學具象的階段。因此概念的運用階段也是數學概念教學不可缺乏的環節。但要注意,練習的目的在于鞏固推進概念,產生技能,培養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選題要典型、靈活多樣,對題目的挖掘、探討要力求深入。將做習題與概念教學分離,甚至相對立,搞題海戰術的做法,除了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還容易使中學生產生沉悶、機械、生搬硬套的思維習慣,不利于推進、活化概念,也不利于剖析能力的增強。
3.概念和規律的整理。中學生對概念和規律的把握不能只逗留在這一知識本身的運用上,對這一知識而言,應產生這一知識本身的系統并將它列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這樣就能說是對概念和規律的全面把握,所以說對概念和規律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階段。對概念和規律教學要求整理的內容主要有:概念規律的內容(確切精煉);概念和規律的應用條件;在練習中總結的規律;數學概念和規律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數學教學中,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數學概念教學的水平,幫助中學生打開思路,培養自學能力,逐漸把握化學學科的學習技巧。
參考文獻:
[1]孫振軍《初中化學概念的教學方式剖析》
[2]《考試周刊》2010年第55期
[3]金冠峰《也談中學數學概念教學》
[4]《新課程(上)》2011年06期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數學概念教學論文04-18
中學數學浮力的概念教學設計11-23
中學語文概念教學的論文06-22
中學數學的教學論文03-31
中學數學教學論文07-18
化學概念教學反省05-14
對中學數學概念及規律教學的思索論文07-04
中學語文概念教學創新論文06-20
中學數學熱學教學的論文03-31